摘要 指标构建是“美丽中国”评价的关键.从景观敏感性及景观功能尺度角度,提出了指标选取方法与原则,明确了景观敏感性评价思路,并以长株潭核心区为例,开展了基于主体功能分区背景下的评价指标权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主体功能区的景观功能指数存在明显差异,体现了景观功能的重要性及景观敏感性程度.一般开发区的景观功能指数为1.5,是主体功能区中数值最高的;优化和重点开发区的景观功能指数值最低,为039.
关键词 景观敏感性;评价指标;权重;美丽中国
中图分类号 K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2537(2014)01-0001-05
“美丽中国”概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中首次提出,是在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结合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趋向的全新理念.“美丽中国”建设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对“美丽中国”建设状况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价,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则是衡量“美丽中国”建设水平的关键.
国内学者对“美丽中国”的研究起步于我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从2012年开始研究日趋活跃,相关研究成果激增,陆续有相关学术文献从生态文明视角对“美丽中国”的内涵、建设理念、建设框架等进行了相关论述.主要是从概念的多种内涵、制约因素及建设实现途径的相关论述,以及对“美丽中国”多种意义的论述等[16].从现有相关研究分析,涉及到“美丽中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的研究还非常缺乏.王金南等对“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框架设计[7],提出了指标体系初步构建的基本思路,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的构想,该研究思路基本可行,但还未涉及到实证研究层次;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美丽中国”研究所甘露等通过构建5个维度56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8个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8],从行政区划的角度对我国各省区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评价,构建了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进行定量评价,但是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空间联系和差异性考虑不足.总体看来,国内关于“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评价还未形成较为一致的指标体系,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国外学者目前未涉及该研究领域,仅有部分中国学者关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性的研究在国外文献发表.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空间差异大,并集中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且可用土地资源短缺,根据《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显示,我国60%以上的国土面积为生态环境脆弱区.按照现有思路构建以行政区为单位的美丽中国建设程度评价,显然不能较好地体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反而让行政区划成为区域生态建设水平评价的一种刚性约束.因此,本研究以基于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为空间背景的区域差异性为主线,提出了基于区域景观敏感性视角的“美丽中国”评价指标权重研究的关键问题,考虑不同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复杂性与限制性,从地理学及生态学角度并结合不同主体功能分区的特点对我国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进行评价,以期更好地发挥该评价体系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及“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1指标选取方法
1.1相关概念
1.1.1景观敏感性景观敏感性是指区域自然和人为活动相互作用对景观特征变化的影响程度.通常情况下,景观类型均能反映生态环境的显性特征,生态环境越敏感,生态系统的某一功能越容易发生变化,且景观变化是生态系统环境发生一定程度变化导致的结果.David(2004)指出,在对空间斑块的景观敏感性格局分析表明,多数的景观斑块描述指标随研究主题、空间分析区域的差异及变化而表现出相应的景观敏感性[9].
1.1.2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主体功能区概念在2005年国家制定“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2006年全面启动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2010 年6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国家级和省级层面的功能分区做了相应的规划.相关研究集中在2007—2011年间,有众多学者对功能区划分、空间开发利用的战略引导和约束调控等进行了分析[1015].
1.2指标选取原则
1.2.1指标选择的系统性、层次性原则系统构成要素多,相互作用广,且包含了土地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等多方面的组成要素.在进行景观敏感性评价时,要根据系统的层次结构分解为层次分明的若干子系统.
1.2.2评价区域选择的尺度特征原则尺度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区域景观敏感性分析的关键.区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尺度特征,选择合适的分析尺度对具有景观敏感性的因子进行分析,才能凸显特征尺度的判别优势,得到科学的评价结果.
1.2.3指标选择的敏感性原则根据景观格局变化特点及景观格局分析结果,得出不同类型景观的生态特征与结构功能特征,并确定景观格局变化的敏感性因子,分析并得出各因子的作用机理.
1.2.4指数权重的区域性原则在确定指标体系模型的相关指数权重时一定要考虑景观变化的区域性差异,以及同一评价指标在不同区域的敏感性差异,以尺度相关性与敏感性高的因子为主要指标,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2景观敏感性评价思路
现有“美丽中国”相关评价对区域系统的复杂性、多因素关联性、区域差异性等特点分析不足,依据国土空间与不同主体功能区的景观敏感性差异,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将对优化现有功能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2.1景观敏感性系数确定
若Si>1,表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影响大于景观变化的影响程度,表明该系数具有弹性,该类景观的敏感性值较差;若Si<1,表明结果缺乏弹性,景观敏感性较强.
相关专题:水利工程论文 关于水利方面的论文 水利方面的论文 水利核心期刊 水利论文 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毕业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职称论文 水利工程施工 创新5.1接口 工程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