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很多地区逐渐出现书吧这类文化场所,其出现原因无疑是受互联网时代改革的影响,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下,多数实体行业,把行业内容转移到便捷、快速的线上互联网平台上实行,而线下的实体店面因此推陈出新,另找活路,纷纷实现转型。因此,大多数行业出现——线上做内容,线下做服务的行业经营模式。所以,传统以售书为主要业务内容的书店一改前态,将售书业务转移到线上,而线下由“书店”转型为“书吧”。现有书吧的经营模式一般为:不单纯注重图书交易,更多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有文化气息的聊天,点饮品小吃的休闲场所,且其盈利点主要在提供的服务上。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网上书店固有其便捷性可言,但是,从整个社会来看,国民的阅读质量,文化风气,以及书籍印刷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本文结合现在的国民阅读质量,社会文化风气、相关环境问题,对现有的转型书吧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以期为建立更好的书吧经营模式提供可行的分析与建议。
关键词:书吧;循环理念;漂流;互联网;线上线下;经营模式
一、在探讨新模式活动之前,先来分析一下现有转型书吧及图书行业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书吧这种“文化”场所在国内各地已悄然出现,新型书吧区别于传统书店的地方在于经营模式的不同,两者都是以书为载体,但传统书店是卖书,注重书籍的单纯交易,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兴起,很多行业为了适应时代的改革,纷纷作出调整,将行业内容移到线上进行,线下实体店并未因此消失,而是转型为服务为主。售书行业也是如此,先是当当网、亚马逊、天猫等网络平台的兴起,许多实体书店的业务遭到冲击,不得不做出转型的决策,借助互联网的便捷、快速、数据资源广的优势,原图书行业的实体书店将主要业务—售书转到了线上,出现了原书店的网络图书专营店,同时线下的书店由“店”转为“吧”,更加注重客户的服务体验,主要以售服务为主、售书为辅。现在很多城市的小型书吧一般是这样的状态,顾客在放松的时间,一反原书店的鸦雀无声的氛围,走进书吧,悠扬的音乐,点一杯咖啡,等朋友的时候,午后的阳光中,拿起本杂志,享受下轻松的时光。三五个朋友,有相同的兴趣,选几个座,点几份小吃,彼此交流交流。缺少了几分认真读书的专注,这是很多书吧常态的样子,当然,也有在书吧中认真读书的人群,只是少数。互联网发展,传统书店只有做出转型,才能更好的发展,为此,传统书店应积极寻求更好的转型模式,才能重新焕发生机。因此,本文对现有的转型书吧进行分析,发现现有转型书吧存在以下问题:
(一)未真正的引领文化风向,做好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标向杆
从经济方面来讲,书是中国文化的记载,是文化传播的使者,如果只是从单纯商业盈利目的而开设书店或书吧,其自身发展是不会长远的。因此从文化方面来讲,无论是传统的书店,还是被迫转型形成的书吧,其都是围绕“书”—文化的载体,不能背离书籍作为文化、知识、思想传播载体的这个本质,所以在互联网浪潮下转型的书吧,更要注重借助书这个载体,来肩负起推广文化、提升文化氛围的使命。多在文化传播本质上下功夫,不能只注重由传统书店单纯的交易场所转变为有服务的文化休闲场所,要顾客空间体验服务与文化传播并重,这才是完成了互联网时代进步的转型。跟随时代,加入顾客需求的服务体验,不再是冷冰冰、嘈杂的售书店面,而是在舒缓、轻松、有点心饮品的新型书吧,同时更注重所拥有书籍的质量、推广、书籍的交流。所以,现有的书吧只注重服务体验,而架空了推广文化的初衷,要在引领读书文化风气上多下功夫,现在很多的青年人都不太喜欢阅读纸质书,大多是因为国内图书市场的低俗和商业:再是部分读者没有真正爱书人的轻盈和专注,如果空间体验上想办法去掉年轻人的浮躁之气,让其对于书的关注大于对其他的关注,是现有书吧的出发点以及着重下功夫的点。
(二)未更好的引领新时代的资源循环、服务理念与知识共享理念
书吧做为传统书店的转型体,应更好的引导一些新时代的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如环保理念与循环理念,服务理念,知识共享理念,在这些方面,有新的发展与突破,才能使图书行业重新焕发生机。1、资源循环的横向发展—漂流理念与和环保理念。调查显示,现中国每年的因印刷品用纸量60698.24万吨,制造一吨纸张,需砍伐约20棵树龄在20至40年的树木,则中国每年因印刷品而砍伐的树木资源约为1213964.8万棵,约242792.96万吨木材。而现在的环境问题日益增长——京都的雾霾,多数城市的空气污染,不寻常的气候变化——这些问题无疑与绿化植被有着很大的关系。而这些数据严重表明了,国家现在的环境保护亟需加强,环保意识亟需提升。同时,每年作为垃圾处理的八成新的书籍大约有80%,不得不说某些资源面临稀缺的人口大国中,国民的浪费情况也加剧增长,面对现有的环境恶化与资源稀缺,各行各业都应将环保与资源循环理念提升到日常上来,而在新时代转型的书吧,应担负起一物多用、旧物新用的环保理念与循环理念的推广责任。试想,如果同一本书籍只制造人口数的3/4,让这一定数量的书籍资源中,结合线上线下,在全民中通过各种方式使循环起来,漂流起来。如北京新世相公司的图书漂流包活动,固定数量的几本书,在第一个读者读完后,可留下,可寄回,将寄回的书籍再次邮寄到下一个读者手中。既满足了全民阅读使用,让每个人都能阅读到这本书:又有效了做到了资源高效利用,避免了人手多本未有效利用的情况。从而有效的抑制了树木扩张砍伐的情况,对于新转型的书吧,在新书业务上限定有限的数量,通过各种新型书籍漂流、传递活动,有效的避免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2、资源循环的纵向发展—翻新理念与服务理念。现如今,社会高速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平上升,顾客的服务体验也不断上升,顾客重视的不仅是产品质量,更是产品服务,因此,顺应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产品服务上下功夫,如海尔电器一直注重售后服务的理念为海尔留住了长久的客户资源。而图书行业也在顺应时代潮流,在顾客服务上做出了转型,一改传统的单纯售书的书店,形成了有小吃、有饮品、有音乐,有环境的新型书吧,但是,这样的行业服务似乎缺乏更本质的改观,对于书籍行业来说,在顾客的空间体验上做出服务改观,确实迈进了一步,但更需要的是在产品本质上做出产品服务,即不只是在空间体验上服务改观,更要在产品本身上做服务。研究表明,现在顾客对旧书的好感比对新书的好感度强,相对于新书,旧书更有一种陈旧的回忆感,调查显示,国外已出现二手书修理、翻新市场,即运用最新的图书处理技术,将已使用过的二手书籍进行不同程度的修理、翻新处理,再次使其面向原读者,或新读者,如国外的BOOKOFF公司。对旧书实现修理,让故事再次传递,在书本身上实现对读者的服务。对于新转型的书吧,不仅在空间体验上使读者得到了优质的服务,而且在旧书业务上低成本回收旧书,将资源聚拢起来,进行重新修理、翻新处理,使读者在书本身中得到了新型的服务,这无疑也使资源得到了纵向的重复使用。3、知识共享理念。书籍实物资源循环使用,使自然资源树木得到高效利用,解决一系列环保问题,而知识资源共享利用,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传统的书店是静态的读书、买书的场所,而新型的书吧应融入动态的吸收知识的元素,动静结合,方能有张有弛,将知识的吸收程度达到最好。书吧应以其轻松的服务环境优势,搭建知识动态交流平台,如融入文化沙龙,知识讲座,读书交流会,开展以书会友活动,引领知识漂流风气,落实知识共享理念,一改传统书店知识静态的局面,让知识动起来,在全民中实现共享,真正的引领社会读书、全民推广文化的风尚。作为传统书店的新型转变,书吧应更好的在这几个方面,做好突破与引领,从而更好的推广社会文化,提升社会文化风气,使国民文化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基于循环理念新型漂流书吧经营模式的探讨及意义
在对现有转型书吧现状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新型书吧的更好的发展,做出了探讨与研究,提出了基于循环理念的新型漂流书吧的经营模式。即新型的书吧应在以上三个问题上有所突破与前进——引领资源横向、纵向循环使用,做漂流书吧模式:漂流书吧将一次性销售变为多次循环销售,使得书本得到重复阅读,通过一系列新颖的经营模式或活动,使有限的书籍实物资源漂流起来,结合线上线下,实现闲置资源的横向循环广泛使用,在环境方面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积极响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漂流书吧融入旧书修理、翻新业务,不仅使读者在书籍本身中得到新颖的服务,更是实现了旧书的翻新使用,实现了资源的纵向重复利用。一改传统书店单纯售书的场所变为带有小吃、饮品、聊天交友的文化场所,使读者在书吧的空间体验上得到改善,积极引领现代的服务理念。漂流书吧融入动态的知识交流理念,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以书会友的读者交流沙龙、知识专题探讨会、不同行业的分享会等等如此的交流分享活动,促进知识的动态传播与汲取,进一步提高国民阅读的质量与数量,促进不同类型知识的相互交融与升华。
三、其他相关问题
本文针对新型书吧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新型书吧的转型探索更好的发展道路,使其更好的在相关环境、资源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的满足现代读者的休闲服务与文化学习,在文化与休闲中搭建良性平台。为读者在知识密度极高的时代中的休闲方式找到更多富有文化内涵的可能,提升国民文化程度,引领国民阅读氛围,同时对新时代的相关新型理念做出引领,以便书吧更好的转型与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关于人们在体验书吧室内空间的行为以及需求的研究.山西农经,2016(2)
[2]李芳,李璇.书吧——传统实体书店转型新模式.新闻世界,2012(4):182-183
[3]杨振中.浅谈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模生态农业论文式——“津城书吧”建立的几点思考.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11):100-102
作者:暴庭玮 耿玮 彭程明 张萍 单杨 王耀彬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相关专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证券投资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