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自然科学 >

谈低碳经济下农作模式的创新

摘要:农作模式的优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产量、营收所得以及社会效益的实现。在当前农村经济低碳运作化趋势愈发明显的背景之下,以农作模式的调整、变革为切入点,扭转农村较为单一的经营观念,集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经营制度的升级,就可逐步推动农业及其相关联行业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高能耗到低碳化的转变,继而实现农作模式创新与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互促共进。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作模式;创新

随着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崇尚科学集约、讲求环保清洁的低碳发展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农村虽然较迟缓,但也稳固确立。而农业作为维持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来源,其低碳化运营程度的高低,则无疑能够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由高耗能向低碳化的转化实效。近年以来,得益于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的流行,各种基于低碳发展理念的新型农作模式开始纷纷涌现,例如谷物与果蔬的立体化种植、禽畜与水产的生物有机饲养、林木加工与畜牧产品的一体化经营等等,都得到了较快的认可与应用,推动了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牧业、副业等主要农业生产类型的运作革新。而通过农作模式的更新,则可以引入更为集约、高效的生产与经营方式,促使民众形成低碳发展理念,加强农村各类资源的循环利用,所以也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与成本投入,推动了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普及,并可以确保农村社会保持可持续高效发展的势头。因此,在低碳经济发展思潮的推动之下,农作模式的创新则成为了农业生产与经营方式变革的主流趋势,并使得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养殖业等主要农业生产形式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均实现了显著提升。[1]而由于农村整体生产力的落后性、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化以及认知理念的单一性,在时下的广大农村,对于农作模式的变革仍方兴而未艾,尚未形成规模。其中,规范引导的缺失、宣传手段的僵化、运营趋同性的普遍、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念的短期性,使得盲目性的粗放经营依旧占据很大比重,导致了资源浪费、能耗增加,加之市场竞争混乱、实际收益不佳以及扶持政策的有待完善,严重制约了农作模式的创新,继而也制约了农村社会低碳化发展的推进。所以,如何调整发展观念、加快制度革新,大力推动农作模式的创新,也就成为推进农村经济朝低碳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农作模式的创新对于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

(一)经营途径更为集约、高效,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与成本投入

尽管机械化耕种、密集型养殖、定制式林牧经营等现代化的农作模式已经在当下的农村得到了广泛推进,然而自给式、自营性的运作方式仍占很大比重。尤其是在中西部农村,其开展各类农业生产所需的能源,主要局限于碳含量高、环境破坏力大的传统能源,对于风力与光伏发电、循环微生物沼气等低碳新能源的认知与利用都比较有限。经营方式又都集中在小规模的订单生产,对于市场的反馈、跟进比较滞后,同时集约性也较低,故难以有效推进农村经济进行低碳化转型。[2]而通过对既有的农作模式进行创新,引入立体化种植、生物有机养殖、林牧一体化经营等新型模式,就可以逐步引导分散性的自给式经营实现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充分发挥农业对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基础供给效用,并通过效率提升、营收增加,去有效改善经营者的生活水平,带动其他农户、企业参与到新型农作之中。此外,农作模式的更新,也引入了更为科学的能源供给方式,使得农业生产不再完全依赖煤炭、石油、天然气、水泥等高能耗资源,有效遏制了对废气、废水、废料等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加之生产方式的轻量化,也不再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人力,这也自然减少了前期的投入,优化了成本控制,为农村经济的低碳化良性发展创造了积极的外部条件。

(二)促使民众形成低碳发展理念,推动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普及

农村自然环境恶劣、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物质供给也相对匮乏。所以,尽可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生存、生活所需,就成为了农村民众最为直接,且最为根本的诉求,这也使得单一性、封闭式的发展理念始终占据农村社会文化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上,为了保证快产出、高产量、快营收,农村民众普遍都会盲目追求各种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压缩饲养、养殖以及生产时间。在谷物、油料、肉类、瓜果、蔬菜、竹木料等农副产品的加工环节上,又大多采用价格低廉、化学成分较高的塑料、纸张进行包装。而在日常生活之中,农村民众也乐于使用大功率、高亮度的电子产品,对于水、电的消费不加节制,偏爱煤炭、油气等传统能源。这都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很大的破坏性影响,使得低碳化经济的推进遭遇了很大的阻力。而借助农作模式的更新,高效利用之前相对松散的生产资料,增加其谋生途径与家庭收入,节省各类生活成本,促使其充分认识到新型农作模式的切实益处。这就能够逐步扭转农村民众较为落后、粗放的发展观念,使得环保、集约、清洁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得以被了解与接纳,从而为农村经济的低碳化发展夯实群众基础。[3]

(三)加强农村各类资源的循环利用,确保社会的可持续高效发展

与经济相对发达的城乡相比,农村的优势在于拥有数量巨大、商业开发价值很高的各类原料,尤其是发展大规模种植业、林牧业、水产养殖业及副业所需的土地、林木、草料、水源等自然资源。加之庞大的劳动力与旺盛的市场需求。所以,农业所具备的经济发展潜力与前景无疑是颇为强劲、广阔的。然而由于农业运作模式的粗放性,一次性大投入、高产量、快产出、多收益的运营流程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大量原材料的严重浪费甚至枯竭,难以有效控制废气、废水以及废料的排放,破坏了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并因为集约化的缺失与不足,难以使得农业运作加快低碳化的转型与升级。而随着对于农作模式革新的不断强化,利用更为科学、多样的新型运作手段,采用立体化、高能效以及环保式的开发与经营方式,完成对于农村各类资源,尤其是原材料的循环利用,实现能源节约、技术升级、制度改良以及效益分配的优化,就能够兼顾产业方式鼎新与自然环境保护。而借助农作模式的创新,再去有针对性地推进其他相关联产业,例如采矿、冶金、建筑等行业的低碳化转型,促使经营者与民众都能自发形成正确的生产与生活理念,就能够逐步使得低碳化、可持续发展成为农村社会的主流趋势与群体共识,从而为农村经济低碳化的远期发展而营造切实的辅助要件。

二、农作模式与低碳经济实现对接的制约因素

(一)对于新型农作模式的引入缺乏引导性,盲目性经营导致资源浪费、能耗增加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得益于乡镇企业的崛起所带来的可观的经济收益,化工、冶金、采矿等重工业开始成为农村地方政府扶持的核心产业,得到了大量且持续的资金、人力、物力等的支持。而经济收益较少的种植业、林牧业、养殖业、渔业以及副业等传统农业,则一直未能实现生产技术升级、经营模式改革。尽管在近年以来,不少地方政府也意识到了农业对于工业、服务业的辅助作用,进行了新型农作模式的引入与试点推广。然而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以政绩为先的观念依旧没有得到有效改观,难以科学地去引导中小企业、个体商户进行技术改良与制度优化。同时,由于市场的滞后性、跟风性,在直接或间接认识到农作模式更新对于增加收益的显著效用之后,一部分农村民众也纷纷通过贷款、筹资,去进行新型农作模式的引入,抑或尝试进行相关技术、设备售卖以及培训的经营。而由于作坊特色过于突出,对于资源的利用都颇为粗放,自身的经营资质又普遍不合规定,一味试图通过扩大产量来抢占市场,也难以避免农副产品的滞销、积压、销毁等浪费现象,以碳为主的能耗也随之增加。[4]

(二)宣传手段的针对性仍需强化,社会反响遇冷阻碍

新型农作模式的有效传播考虑到农村社会信息获取渠道的单一性、文化接纳主动性的滞后感,对于农作模式的更新,则应当由地方政府作为主导力量,通过多种符合这一地区认知习惯于偏好的宣传手段,去调动农村民众、尤其是规模化农业经营者了解并应用新型农作模式的积极性。然而,由于未能全面意识到革新农业运作模式、开辟新型农业经营渠道的现实紧迫感,且不愿意投入资金与人力去组建宣传机制、加快社会认知思维扭转,而是普遍都是采用一些诸如下乡发放学习手册、宣传海报以及播放影视资料等僵化形式,并未集中且灵活地去阐释、传播农作模式更新所具备的增加陌生途径与提升产业效益的现实功效。[5]这就导致民众难以有效认知到新型农作模式的重要价值,使得其大多持仅对新型运作模式进行打探、观摩,而不主动引入的观望态度,大规模推动农作模式更新的预期效果也自然无法如愿。

(三)新型农作模式的相似度较高,市场竞争混乱、实际收益不佳抑制投资热情

由于对于新型农作模式的认知比较有限,又缺乏相应的市场动态监测、风险防控手段。所以,为了将潜在的经营损失降低至最低,不少农户与中小型企业经营者,都会比照时下最为流行的生产项目进行模仿运作。如某种水果、蔬菜的“生态化”种植,某种鱼类的“绿色养殖”,某种畜类的“无公害加工”等等。而其输出的农产品绝大部分均属于初级加工品,彼此之间的外观、成分等的区分度很小,针对的消费人群又都比较集中,缺少对于不同年龄段受众的吸引性。同时,受制于专项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监督执法力度的有待加强,削价压价批发、以次充好、假冒某产品进行低价倾销等恶性竞争行为时有发生,不少经营者的实际收益并不如预期,甚至有较大亏损,导致其经营难以维持。这也使得不少投资者纷纷暂停了新型农作项目的引入与运营,从而影响了农作模式更新的推进。[6]

(四)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念比较滞后,配套性的优惠、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

正如上文所言,由于发展重工业具有快速且可观的经济收益,能够有效解决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在政绩至上的功利思维的影响之下,农村的地方政府都倾向于在重工业上进行优惠政策的倾斜。所以,在广大农村,以采矿、冶金、化工、钢铁等为主的重工业始终被放置在优先与重点发展的地位,种植业、林牧业、养殖业、副业等农业形式则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处在粗放经营阶段。这种狭隘、短期化的发展理念,导致了农村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在结构比例上的严重失调性。此外,尽管近年以来,不少地方政府也开始重视农作模式的更新,建立了相应的统筹与管理制度。然而在中小额专项信贷支持、税收减免、市场管控等优惠与扶持手段的制定与执行上,又存在明显的脱节,难以真正激发投资者的参与积极性。[7]

三、推动农作模式与低碳经济对接的措施

(一)建立地方政府主导的统筹制度,进行新型农作模式规模化经营的引导、管理

地方主管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邀请相关专家、投资者以及业界代表,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会以及学习会等形式,分别从制度引入、产业开发、运作以及管理的规则出发,共同拟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农作模式的更新方案。细化省级部门政策制定与督查、县级部门负责下乡推广与指导以及乡级部门进行基层工作调研与反馈的运作流程,引导农村民众与中小型企业经营者改变过去分散的自发、粗放化经营,确立清洁化生产、环保式运营的低碳运作原则,以促进新型农作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拓展。

(二)引入科学发展观念、调整布局规划,强化基于新型农作模式的专项支持政策

其一,应当建立地方政府、中小型企业以及农户三方组成的沟通与磋商机制,通过学习、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农业运作理念、生产技术以及管理制度,根据本地农业发展的实际,确立低碳化运作的产业布局、加快农作模式更新;其二,要加强对于优先发展激励奖励、中小额无息贷款、租金与税收减免、高效审查绿色通道等专项优惠扶持政策的执行力度,并细化农户之间自助交流、中小企业市场信息共享等帮扶方式,提高农作模式更新的管理、运作实效。[8]

(三)完善分地区、人性化的宣传形式,跟进新型农作模式下乡驻派指导机制适配

一方面,要依据农村社会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民众认知需求的偏好特征,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下乡推广手段,譬如采用说唱评书、小品相声、歌舞表演等为农村群众所喜爱的文艺形式,去宣传农作模式更新所具备的提供创业就业机会、增加家庭整体收入的切实益处,并附带讲解国家有关部门的发展政策;另一方面,应当建立技术督导、纠错培训以及反馈处理相结合的一体化的驻派指导机制,安排适量的专业技术指导人员,进行农作模式更新的现场指导、示范、技术培训以及调研总结上报。

(四)推广创新化、多类型的农作模式,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要依据农村不同地区特有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推行因地制宜、立体综合化开发以及生态循环经营等全新的农作模式,注重多种类、广品种、更新快的农副产品输出模式,将清洁性、环保性以及实用性作为产品经营的重点,并利用各种农副产品品鉴会、推广会以及体验会,有效带动本地农户与中小型企业经营者积极参与农作模式的革新。同时,也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与施行,加强对于经营新型农作技术、设备以及相关培训的管理,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正常竞争秩序的不当行为。

(五)加快新型农作模式的特色品牌化建设,形成立体化、联动式的产业运作链条

一是要注重品牌化经营,强调突出地方自有特色。借助各类新型农作模式的引入,提升产品质量、进行更为灵活的商业包装,通过进一步拓展农副产品的市场空间、增加实际营收,来激发经营者继续进行农作模式更新的热情;二是应当强化一体式、立体化以及联动协作的产业链运作,逐步将谷物与果树种植交叉结合、水产养殖与禽畜饲养同步开展、林木与畜牧产品加工合并统筹,以减少资源分散与消耗、提高集约化程度、强化低碳化运营,并以此构建相互依托、协同互助的运作体系。

参考文献

[1]郑晶.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模式探讨[J].科技和产业,2010(09):61-64.

[2]胡明琦,魏琴.贵州省低碳生态旅游发展驱动机制的构建——以贵州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4(10):31-33.

[3]郭素玲.农业生产的双重性问题及低碳发展取向[J].江苏农业科学,2014(02):379-382.

[4]刘春光.低碳经济视角下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农业经济,2015(09):42-44.

[5]杨英法,戴雅娜,徐运红.生态经济建设中媒体语言的引领策略[J].生态经济,2015(05):183-186.

[6]司春燕,王军棉.低碳物流法律推进机制的构建[J].物流技术,2014(17):47-48,58.

[7]王凌.低碳经济下农业生产路径创新需求及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14(09):18-19.

[8]郑生权等.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互动发展研究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作者:刘文娟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谈低碳经济下农作模式的创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rkx/263825.html

    相关专题:管理会计基本职能 职称论文发表


    上一篇:茶马古道舞蹈文化及舞蹈教学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