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组合作的方式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精神,且通过该方式还能促使学生在小组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同时,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进而促进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本文主要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中职化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中职化学教学;应用研究
1前言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学生需要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与较高的文化素颜,才能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促进中职化学教学整体效率的提升,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从而有利于学生逻辑能力、语言能力、内省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等多方面的提高。另外,小组合作的方式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精神,且通过该方式还能促使学生在小组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同时,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进而促进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2合理地分配小组人员,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意识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教师都采用了“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但这种方法常常让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跟上教师教学的进度,从而容易出现严重的个体差异,并容易逐渐消磨掉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身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或可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其中,小组合作法是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并共同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的一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互帮互助的意识的形成。但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合理地分配小组人员,进而有助于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以《溶液和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为例,教师先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如家庭情况、学习基础、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等)进行分组,注意分组时应将不同层次的水平即学习能力较好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分进同一小组,并鼓励他们互帮互助,共同促进等;然后布置教学任务,并由学生在组内商讨,自行分配任务操作,如“根据NaCl溶液遇到AgNO3溶液所产生的白色AgCl沉淀写出相应的方程式,或根据Ag+与Cl-结合生成的AgCl沉淀用方程式表示出来”等,在这个任务中,有难有易,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写错或写不完整,且有些学生并未完全的理解方程式表达的格式等,此时就需要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为其进行解释了;相比之下,学生帮助学生,有时比教师帮助学生所取得的效果更优。
3多元化小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
在中职化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应积极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结构,合理采取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在组内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并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与探索欲,从而才能更好地将沉闷的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有活力。同时,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化学实验,以更好、更深层次地吸收化学知识,并且还需要学生在实验操作时,积极地参与到流程操作中,从而有利于实步骤分配的合理性,促使学生尽可能地在实验中发挥自身的专长,并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可积极参考一些相对成功的教学案例,并借鉴其中的教学经验,来总结并归纳出适合学生的多元化小组学习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生的好胜心理或者自尊心较强,因此,教师应在多元化学习模式实施期间,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德育。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该章节的核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即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教师可采取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进行合作探索,并在组外进行竞赛,如先让学生利用自身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掌握度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实验操作,比一比哪一组最先正确并规范的完成;其中,在组内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都由学生自己分配好由谁来进行哪一步操作,又由谁来进行配合等。在比完实验操作后,还要比一比哪一组最先正确地总结出章节的核心内容等;这样一来,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并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默契,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并积极付出实际行动来探索实验真理。
4设计假设性化学问题,培养中职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学生对化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问题的提出与假设性问题的设计都很重要,且只有提出了问题,才有探索的动力。在中职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根据课本上的问题来进行教学,但有些问题相对复杂且难于理解,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对知识的理解比较浅显,很难深入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化学问题,并鼓励其敢于提出质疑,从而不仅能有利于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并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另外,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其设计的假设性化学问题也不同,故在寻求真理的同时,也更有利于培养职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也更有效地促使学生理清化学知识点的思路,并加深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印象。以《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为例,教师在对该章节的知识进行教学时,应先引导学生学会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如先熟悉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然后弄清楚溶液的酸碱性与pH之间的关系,再熟悉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与变色原理,掌握C(H+)、pH值与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等;同时,当学生学会了pH值的使用方法后都想动手实验一下,此时,有些小组的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们平常喝的矿泉水是偏酸性的,还是偏碱性的呢?在酸性溶液中,溶液酸性越强,溶液的PH值是越小还是越大呢?,也有些小组的学生提出:在酸溶液与金属反应的过程中,其反应的速率是否是决定溶液中[H+]大小的关键?”等,上述这些问题,有的属于章节内的问题,而有些是属于拓展性的问题,学生不仅在组内进行了思考、交换了思路,还在共同探讨时根据问题的性质提出了一系列假设性的问题,同时通过动手实验来判断假设的正误。在此期间,教师可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但要注意掌握好自己的引导程度,不能过分地帮助学生,因为有时候适当点拨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5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与深入,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创新,但由于很多教师都受到了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让教学模式的改革走了很多弯路;而在改革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逐渐认识到了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积极作用,并合理利用其优势来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同时,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时,教师还应注意合理地分配小组人员,并采取多元化小组学习模式,来更好地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意识,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医学论文综述探索欲,质量管理论文另外,还需鼓励学生勇敢提出疑惑并设计假设性化学问题,从而更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发散思维。
作者:陈茂林 单位:内蒙古经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