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浇砼楼板裂缝
1.1产生原因
1.1.1设计方面:由于建筑平面布局不规则、布局较长,没有合理的设置后浇带与伸缩缝;在楼板当中存在较多的预埋线管,导致楼板混凝土的厚度达不到标准;楼板厚度减少,仅仅满足设计标准,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其他方面因素;楼板采取的是单层的钢筋,在支座处配置了负弯矩钢筋,但是之间的间距较大;混凝土强度要求较高,一般都在C30以上。
1.1.2材料方面:不合理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置,掺入了大量的粉煤灰;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在施工当中采取的泵送,这样将可泵性增加,混凝土的塌落度被提高;混凝土主要是使用特细砂、细砂等细骨料,并且含泥量较高。
1.1.3施工方面:在浇筑混凝土完毕之后,没有做好养护;浇筑过程中振捣不严实、不到位;没能控制好楼板的钢筋保护层;楼板厚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主体工程的施工周期过快,过早的拆除模板支撑。钢筋、砖等材料过早的放置在楼板之上,导致楼板局部出现集中荷载等情况。
1.2控制防治措施
1.2.1设计方面
在建筑平面设计过程中,尽量的保持其规则性,避免出现平面突变的现象。当平面存在凹口的时候,需要适当地加强周边楼板的配筋。如果平面形状呈现出不规则,需要设置梁,从而让其形成较为规则的平面;如果遇到较长的建筑长度,需要对后浇带、伸缩缝进行合理的布置;如果楼板当中出现了较多的线管,则需要将楼板的厚度适当的加厚,确保混凝土截面高度的有效,并且将钢筋网片保护设置在线管上。
1.2.2材料方面
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尽量采取普通硅酸盐或硅酸盐水泥,对于掺合料的掺和量需要做好控制,一般来说,粉煤灰的比例不超过水泥量的15%;做好水灰比控制,用水量要低于180公斤/立方米。在进行现场浇筑的时候,混凝土的塌落度不得高于15厘米;对于混凝土当中使用的细骨料时,不允许使用特细砂或者是细沙,也要避免细骨料的含泥量超过允许值。
1.2.3施工方面
在浇筑混凝土完毕后,需要指定专人负责其养护。至少保持混凝土楼板7天的湿润;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期间,要做到均匀振捣,严格的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在人员的选择上,也需要选择技术好、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对于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也需要严格的进行控制,特别是上部钢筋。对于不同厚度板的上下层钢筋之间的距离要用不同高度的马凳,确保其数量,满足设计标准。另外,楼板混凝土厚度标准也要严格的按照设计要求,不能够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在楼板当中,需要增设钢丝网进行线管的加强,注意线管不宜在现浇板内交叉。主体施工周期不宜过快,保持在一定的合理时间段内。
2砌体结构裂缝
墙体的质量直接受到了裂缝的影响,例如:墙体整体的耐久性、抗震性能等,并且,如果墙体出现了裂缝,也会在感官上、心理上对居住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当前商品化住房的进展趋势下。随着人们对于建筑质量、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住户对于建筑物安全的评判当中,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就成为了最主要的质量标准。所以,强化砌体结构,特别是强化新型材料下的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就成为开发商、工程质量部门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
2.1裂缝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2.1.1温度裂缝
材料的热胀冷缩主要受到了温度的影响。在约束条件之下,当温度变形所引起的温度应力达到了一定值,墙体就会出现温度裂缝。一般来说,最常见的裂缝主要位于混凝土平屋盖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之上,例如:在门窗洞口边上出现的正八字裂缝,水平包角裂缝,或者是在平屋顶下或者是屋顶圈梁下沿着砖灰缝的水平裂缝。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顶板的温度远远的高于了下面墙体温度,并且混凝土顶板的线膨胀系数也远远高于砖砌体,导致墙体与顶板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变形差,在墙体内部出现了较大的剪力和拉力。在墙体当中,剪应力主要是在两端的附近分布较大,中间逐渐减小,下部小,顶层大。墙体出现早期裂缝等,主要是因为温度裂缝造成的。一般来说,在经历了冬夏的混换之下,此类裂缝才会逐渐地稳定下来,不再继续发展,随着温度的变化,裂缝的宽度也会随之出现细微变化。
2.1.2干缩裂缝
一般来说,只要不使用刚出窑的新砖,就不用考虑砌体本身由于干缩变形而出现附加应力。但是,如果遇到了潮湿的情况,这一类砌体就会出现较大的湿胀,并且这一种湿胀变形是不可逆的。对于粉煤灰砖、砌块等砌体,由于含水量的降低,也会导致其出现较大的干缩变形。干缩变形主要的特点是:在早期,其干缩变形发展较快,例如:当砌块出窑之后,在28d的时间中就能够完成一半左右的干缩变形,在之后的时间内,其干缩变形会逐渐减缓,等待几年之后,其干缩变形才会停止。在建筑当中,这一类型的干缩变形也是分布最广、裂缝程度严重、数量最多的裂缝形式。
2.1.3温度、干缩及其它原因的裂缝
温度裂缝是烧结类砌体当中最为常见的裂缝之一,而对于砌块、粉煤灰等非烧结类块体,也存在干缩、温度裂缝共同作用的情况,一般来说,在建筑物的墙体之上,主要存在的裂缝形式就是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或者是由于其针对性条件而引起的裂缝现象。但是裂缝出现的后果往往会高于单一因素产生的后果。此外,由于设计上的疏忽、防裂措施不具针对性、施工没有严格的按照操作规程、砌体强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质量不过关、建筑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以及人员的施工经验等等都是造成墙体出现裂缝的直接原因。另外,对于新型的墙体材料,也没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因此,这也是造成墙体出现裂缝的另一大因素。
2.2防治的主要原则
第一,在设计工程之时,需要对现场施工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做好现场的勘察,弄清楚现场的地质条件;第二,一般来说,房屋的体型设计尽量保持简单化,避免出现立面高低起伏、平面凹凸曲折的现象。房屋高度与长度的比值也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第三,在设计当中,应当详细的研究承重结构的布置,尽量达到各部分的荷载都能够均匀地传递到地基的标准,避免部分区域受力出现过于集中等情况;第四,在基础的设计上,也需要严格的按照设计标准。坚持按照变形来计算地基的基本原则,并且对于房屋各个部分的沉降值也需要适当地加以调整。例如:天然地基基础的大小、埋置深度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对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加以防治;第五,确保施工严格的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同时强化材料、配比等各个方面的施工管理;第六,在防裂措施制定中,也需要参考不同房屋类别的防裂设计标准,坚持科学的分析,避免片面性的判断出现;第七,在墙体当中设置伸缩缝,并且在屋面设置隔热保温层;第八,在楼面板之下设置好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宜适当设置水平钢筋;第九,遇有较长的现浇屋面混凝土挑檐、圈梁时,可分段施工,预留伸缩缝,避免墙体受到混凝土伸缩的不良影响。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居民对于自己生活、工作的建筑质量要求也在提升,很多人都认为裂缝就是出现危害的前兆,常常会认为这是因为房屋建筑出现了质量问题而造成的。但是在建筑工程当中,引起裂缝的原因有很多种,很可能是两个或者是多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需要针对不同裂缝出现的具体原因来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做好有害裂缝的预防,并且做好防御和治理相互结合的方式,确保裂缝产生的最小化,并且将设计与施工相互联系起来,如此才能够取得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