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业是新兴的综合性产业,为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从旅游业的发展来看,该行业的每次进步都离不开旅游管理体制。将分析旅游管理的被动性缺位,探析其应对措施。
[关键词]旅游管理;被动性缺位;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18-0157-01
目前,我国旅游管理的体制虽在不断发展,但仍然还有着一定的问题,旅游管理体制已经逐渐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被动性缺位是旅游管理中较为明显的问题,其对旅游业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所以,要想旅游管理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实现其快速、稳定的发展,必须重视对被动性缺位的研究。
一、“被动性缺位”具体表现
在我国,旅游业属于后发性新兴产业,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旅游管理体制是各部门在分配资源、利益以及权力时均基于原来的条块管理模式,且已经形成长期的模式和惯例,在这样的情况下,旅游管理体制的形成本身就有其缺陷性。在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中,旅游业管理体制是处于弱势,也由此导致了传统管理模式和现代新兴产业间的矛盾冲突。由此可以看出,这样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管理及旅游业管理这两大方面。
(一)管理体系不完善、机构性质模糊的旅游业管理体制现状
就现阶段我国的旅游业管理体系而言,在进行建设时主要是沿用了传统部门管理的模式,也就是说,各级旅游局为主管部门对级别不同的旅游行政管理工作进行负责。在对旅游企业、市场进行管理和规范时,主要是采用管理办法各种条例等,这样的体制具有较大的缺陷性,造成很多区域的旅游管理缺位或空白[1]。另外,相关人员层次参差不齐也是旅游管理中的现状和问题,人员配置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所在地方对旅游行业的重视程度,也表现出了旅游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位置。
(二)管理混乱、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现状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其发展主要是依赖于许多的社会资源。这些资源涉及的领域较广,旅游行业也由此覆盖到国民经济体系的许多部门,这样的联系必然促使旅游管理需要有较大的涉及面。但是,在传统部门管理模式的影响下,旅游资源管理权已经被强制归属于建设、水利、林业、文化、环保、文物、海洋、旅游、宗教、地质等12个不同方面的政府部门。若是说导致旅游资源条块分割化的客观地理因素是旅游资源分布呈分散性,那么,多部门对旅游资源进行管理的模式则是导致资源呈现条块分割以及分散管理的制度性根本因素。这样的管理形式下,资源管理混乱,同时,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管理越位、管理空白以及管理缺位的问题。
二、旅游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构思和具体应对措施
(一)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进步,我国旅游行业也在不断发展中逐渐进入到成熟阶段。为了顺应未来旅游行业发展特点和阶段的需要,对未来的旅游管理体制发展有几点想象:市场导向诱导性变化因素将变得越来越突出;在今后的旅游管理体制中,将更加重视协调,重视协调各部门间的权力等,进而对旅游业的管理更为合理;民间组织的地位以及作用会不断加强;针对旅游行业,不断加强对旅游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规范管理。
(二)“被动性缺位”应对措施即改革初步构思
1.实行“虚实双轨制”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
“虚”为建立协调和决策机构,实现旅游管理体制从行政管理逐渐过渡到宏观调控[2]。旅游管理机构主要负责解决的问题有:确定旅游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道路;对各行业、部门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环境;处理旅游业发展中产生的重大问题等。“实”为采用“一套班子,多块牌子”合并管理的模式,实现旅游管理从重视行业管理向资源管理进行转变。将几个和旅游发展最为紧密的部门合并为一个机构,对内明确分工,对外仅有唯一口径,这样不仅能统一管理旅游产业要素和资源,还可以有效缓解各部门间原有的内部竞争,进而形成合力管理。
2.积极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在旅游行业市场主导以及政府调控的背景下,还需要重视民间组织特别是旅游协会在旅游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由于旅游协会没有牵扯到经济利益,所以,在进行管理时能够较好地对多方的利益进行协调,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就这样的情况而言,在完善我国旅游行业管理体制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出旅游协会的作用是必然趋势。在旅游协会发展时,政府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帮助旅游协会的发展,从而促使我国旅游产业稳定、健康发展。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业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是很有必要的。为了实现旅游业稳步快速发展,必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旅游业相关管理体制。另外,旅游业管理体制应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使旅游管理体制满足发展的需求,促使旅游产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柳.旅游管理的被动性缺位研究医学论文致谢及其对策[J].华章,2014(26):51-52.
[2]毛敏.旅游管理的被动性缺位研究及其对策[J].当代旅游(中旬刊),2013(10):20.
作者:胡薇 单位:江苏省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