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自然科学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论述

摘要:21世纪全球经济与文化日趋一体化的现象,使各国已经逐渐从经济上的竞争转化到文化力的争夺。文化的价值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精神的血脉,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多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它可以净化人们心灵,陶冶人们情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图维护的是文化的地域性与多样性。凤翔泥塑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在生活与实践中不断创新积累和发展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结晶,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下,把对凤翔泥塑的研究上升到文化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凤翔被称为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而其中能成为标杆和代表的便是凤翔泥塑了。凤翔泥塑产地主要集中在距凤翔县城东南四公里的城关镇六营村,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得到了我国的重视,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陕西独特的地域文化产生了凤翔泥塑,在凤翔泥塑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陕西地域内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并在独特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氛围中逐渐成熟。然而这一手工艺术的发展还有待改建,同时这也反映出我国在“非遗”保护道路上对于如何价值定位、如何完善市场渠道等问题还有待明确。

1.凤翔泥塑的发展现状

联合国科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随后我国也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而且决定拿出专项资金来扶持民间手工艺,凤翔泥塑被审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胡深被批准为国家级传承人,享受专项补助。国家级传承人需要具备55年工龄这一条件,所以胡新民、杜银被定为省级传承人。泥塑村的艺人经常参加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艺术馆等单位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也会去到外省参与此类活动,借此机会向全国各地的人展示自己的手艺、作品,并可以当场出售。随着凤翔泥塑这门手工艺越来越被重视,有很多学校组织学生到六营村进行参观学习,也有很多研究学者慕名而来,六营村因此成为了许多高校的实习基地。村头有一个大院为凤翔泥塑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各类泥塑作品,这里也是凤翔泥塑的传习所和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村子里不善于销货的艺人都把作品交到这里进行统一销售,此外,村子里面的泥塑订单也随之增多,因此泥塑制作已经不再是农闲的时候才做的事情,而是常年都在做,订单量大的时候,自家的人手不够,还会请来别人帮忙,主要进行制作白胚和勾线的工作,例如胡小红老师在完成四年出口订单的时候就联手了三家一起制作,并且严格要求其精细度。当时做的是十二生肖的出口订单,每一个动物的造型,每一笔勾线都要准确无误,分毫不差,保证每一件作品的出口品质。联手一起制作的一般都是女性,因为有的年轻女性没有外出打工,在家带孩子的同时就可以进行泥塑的制作,因此这里也是陕西省优秀妇女专业合作社,举办过“陕西省妇女创业就业项目(千名)手工艺品骨干培训凤翔泥塑初级培训班”等培训课程。

2.凤翔泥塑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家相关部门以及民间艺人对凤翔泥塑的的传承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完全掌握凤翔泥塑的制作技艺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积累研究,单就勾线这一道工艺,看似很简单的一根线条,下笔勾出来的效果大不相同,有些线勾好便觉得整个泥塑带有灵气,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而有的则不然。所以凤翔泥塑的传承,对年轻从艺者要求很高,仅仅知道制作的工序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深入的理解和大量的积累,这样才能使制作的作品不流于表面。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帮助胡小红老师一起制作生肖泥塑的人中就有制作经验三年以上的画工,尽管如此,在画龙角和耳朵的时候怎么都画不出它的神气,没有四、五年以上的琢磨积累,是做不出像样的作品的。这便是也有外面的人专门来到村子里学习这门技艺,然而没学多久就放弃了,半途而废的的原因,虽然这门技艺听上去简单,但真正操作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繁琐的,想得到一件精品,也要倾注不少的心血。正因为是拿作品说话,而短期内又看不到可观的效益,所以现在一部分年轻人不愿从事这门技艺。其次,凤翔泥塑传统的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但这种传承方式的局限性阻拦了凤翔泥塑在今天的成长。最后,物价上涨也对凤翔泥塑的销售产生了很大影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提高了,如果泥塑的价格也跟着上涨,便会流失很多客户,加之在紧张的市场形势下,同行之间互相竞争,使得泥塑的价格不升反降,而市场上也有很多仿品出现,并不能保证其品质。

3.凤翔泥塑的探索展望

如何解决凤翔泥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突破传承的困境,实现对凤翔泥塑更好的保护,首要的是对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明确的意识,要在不失其内涵特色的前提下发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出发点是保护文化,这也是一切经济性的开发与利用措施都要回归的中心,但是商品没有市场也是不行的,没有市场的商品无法持续生产更不能产生社会效益,对民间艺人而言,没有效益的商品,谁都不愿投入精力和时间,就更不能很好地被传承下去,所以要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尽可能实现其经济价值。一方面,政府应在现有的保护基础上加大扶持力度,例如提供一些售货渠道或资源。就短期来看,凤翔泥塑的学艺时间较长,并不能马上带来经济效益,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原因之一,进而失去传承。要树立“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理念。另一方面,学界可以积极参与到凤翔泥塑的传承和保护中来。如何将这一门艺术进行最大化宣传和传播,单靠这些民间艺人们是不够的,当传统的传承方式存在局限性时,学校教育就成了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艺术最直接的地方和最有效的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课堂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将教学充分渗透到校园里,既培养学生,又能传播其文化价值。

作者:温昊 马云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论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rkx/182228.html

    相关专题:融入 宁波港口经济圈 内修外炼


    上一篇: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中职班主任积极心理学的运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