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有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视
这里所说的重视程度不够包括两类人。一是单位领导重视不够。有些单位领导特别是有些非营利性组织的单位领导,由于不用考虑盈利问题,所以大都对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充分认识,虽然形式上表现得很重视,但实际上心里不大瞧得起。“说起来非常重要,用起来比较次要,做起来基本不要”,对于内部审计信息技术要不断发展,相应要增加人、财、物的投入不感兴趣。进行流程再造?更是觉得在没事找事!;二是有些内部审计人员自己也不够重视。这些内审人员往往有比较长的审计工作经历,经验丰富、业绩突出,对于近几年才蓬勃发展起来的内部审计信息技术不屑一顾,认为自己原来没有信息技术,工作一样做得好,现在再花时间精力学习新知识,不值得,更遑论进行什么流程再造,不再造不也工作这么多年了吗?还造什么!
二、人才问题还有很大的短板
我国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都是财务出身,对于信息技术,实践操作一下可以,要说在实践中基于信息技术进行流程再造,恐怕就力不从心了,而难得有一些学历高、审计和信息技术兼修的人员也基本上在政府部门或大专院校里,离一线的工作很远,客观上造成了我国目前内部审计信息化很难取得突破,要想在此基础上进行流程再造更是难上加难。虽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我们仍然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审计工作进行流程再造,以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更完善,帮助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内部审计流程再造展望
笔者经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认为,要想使内审工作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必须要换一种思路。为此,笔者提出一个创新概念—“审计再造”。
1、定义
所谓审计再造,是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流程进行合理的重新设计完善,希望取得更大的收益或更高的效率。
2、前提假设
笔者给这个概念的运用提出一个前提假设,就是本文所论述的“审计再造”,只适合内部审计,而不适用于外部审计。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假设条件呢?因为这是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工作目标不同相联系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工作目标完全不同。外部审计的目的就是要确认单位提供报表的完整性、真实性、合规性,只有能够对报表提出确认意见,外部审计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目的也就达到了。而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单位增值,如果是非营利性单位也是要资源利用和管理效率更高。从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不同我们可以想到:外部审计不用为被审计单位做过多管理方面的考虑,而内部审计则要本着为单位增值服务的思想去审计,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也就是进行“审计再造”。
3、实际运用前景
目前实际“审计再造”这个创新概念还有待完善,尚未在相关领域得到大规模运用。以我国目前情况,比较正规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技术基本上与单位内部网络系统相结合,已经得到一定的普及,看似发展空间已经很小,但是如果换一个思路,也就是用“审计再造”理论来指导审计,那么信息化技术将完全海阔天空,能够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下面试举两例说明:
(1)在对组织进行生产管理的全面审计中,由于要涉及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从计划到组织,从领导到控制,这个过程可能涉及众多的人员、设备、生产工序。传统的审计工作程序由于各种限制因素,特别是大量数据的及时有效处理,各种非数据信息的准确及时传达等等,因此并不深入研究这些生产过程和工序是否合理,是否有可改进的空间,而如果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审计再造”观念,那么在审计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对单位的生产管理流程进行有效审计,考核是否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显然,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但这也为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内部审计,对组织重新确定关键生产工序和关键生产路线,重新计算生产时间、资源和成本,重新绘制作业网络图,不断改善生产计划,以求得综合优化方案,还有大量的各种管理信息及时准确地沟通交流等等,从而达到为企业审计增值的目的。
(2)在具体的一些投资项目(包括基建工程)的审计中,对于一些常规的审计内容比如材料价格、工程质量、采购招投标等等,都可以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以尽量取得更大的效益。除此以外,还可以按照“审计再造”理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新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财务数据进行详尽分析,包括项目计算期、折现率、每年的净现金流量、残值、所有可能的替代方案等数据全部重新计算取值,如果得出可行的结论,还要进行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总之,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大量数据重新验算,重新得出是否投资项目可行的结论。如果不是基于信息技术平台,内部审计的再造效果恐怕只是一句空话。以上论述仅仅是就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方面的运用进行讨论,实际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比如目前的云计算技术的推广运用,“流程再造”可以在很多的领域发挥重大的作用。比如上文提到过的财务、营销、组织机构等等,这些对包括高校在内的各类组织都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
作者:赵学亮单位:常州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