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自然科学 >

影响我国少数民族政治的因素剖析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参政议政权利的保障和发展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途径。保障少数民族参政议政权利,对于维护和发展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参与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提升,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参与程度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还存在相当大的不和谐。本文将从非经济角度出发,对影响民族地区政治参与的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因素作简要分析。

20世纪80年代末,政治参与作为政治发展的一个研究内容在我国兴起。政治参与是公民享有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我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扩大民族地区的有序政治参与是促进民族地区稳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政治参与与民族政治参与西德尼·维巴认为:“就政治参与这个术语来说,我们指的是平民或多或少以影响政府人员的选择及(或)他们采取的行动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合法活动。”

而巴恩斯则认为,政治参与是在政治的各个层次中意图影响政治抉择的公民的一切自愿活动,也包括抗议和暴力行为。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参与提出了两个基本内容:其一,政治参与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实现政治权利和人民民主的必要途径;其二,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政治事务的参与。

所以,政治参与就是普通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而民族政治参与是指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既包括少数民族成员在民族社会内部的政治参与,也包括少数民族成员在多民族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参与。

一、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参与的宏观非经济因素

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参与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政治的制度化程度、国家政治的民主化程度、法律体系的完善等。

(一)政治制度化程度

政治制度化是政治体系中政治主体或政治机构的政治活动是否符合规定的制度和程序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政治实践中对于政治制度化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政治制度化水平相对不高。这一问题在民族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1.民族地区人民政治参与的非制度化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文化水平较低,得到的政治知识和政治训练也少,对参与政治生活的制度和程序知之较少,因而他们相当多的政治参与都表现为非制度化。在经济十分贫困民族地区,公民合理的基层选举活动难以正常进行,程序上流于形式,不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决策。另外,在民族地区,基层公民政治参与中存在贿选、暴力不合法行为等。程序上的缺失导致决策的制定往往是少数人或几个人说了算。

2.官员任免及权力行使的非制度化

我国乡镇政府的主要领导由乡镇人大选举产生,对乡镇人大和上级政府负双重责任。但是在实际中,乡镇政府主要干部只对上级政府负责,几乎完全与乡镇人大没有任何关系。而在村一级,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太子接班”,村委会主任的职位在家庭内部传递。在权力运行方面,政府官员在公民政治参与活动中处于优势地位,对资源的分配权驱使他们尽量实现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官员这种的选择必然会影响到民族地区公民利益或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3.政府机构追求利益的非制度化

地方政府本应当在公民政治参与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公民尽可能提供便利的条件。但公共选择理论告诉我们,政府机构的低效率并不是哪一个国家的特产。政府机构在公民政治参与中,也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没有利益上的动力,往往使他们采取消极策略。政府机构的消极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民族社会成员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民族地方政府机构在没有收益的情况下,对公民政治参与行为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远不能满足活动要求,为了完成差事,被迫做点成本低的行动。而对公民来说,他们将会选择放弃或不满。这就严重影响了政治参与的效度。

(二)政治民主化程度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地区政治发展首先是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民主发展,即不同民族在民族自治地方切实享有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并履行其相应的法定义务;各族群众能够合法有序地参与民族地区的政治决策。只有切实推进民族地区政治民主的发展,才会加快民族地区政治参与的发展进程,提升民族地区政治参与水平。在我国民族地区,民主仅仅表现在选举上,对于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对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监督以及对村民委员会工作情况和村干部行为上的监督却只是流于形式上的作用,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功能,难以调动起村民参政的积极性。

(三)选举与监督制度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参加选举是我国民族地区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途径,从制度上来看我国的基层地方选举无疑已经趋近完美,人民群众的合法政治权利似乎得到了切实保障,但在这些漂亮的外衣下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特别是在部分民族地区,基层选举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政府粗暴干涉村民的选举权利,因为对于县乡政府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听老百姓话的村官,而是一个自己能掌握的村官。另外,在基层选举中的拉票现象十分严重。由于民族地区的村民比较朴实,对于村里能人的拉票活动一般不加以拒绝,按“上面”的指定投票。

监督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柱,社会监督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政治参与的程度的高低。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为公民及公民团体提供正常的组织和舆论渠道,是政治参与的重要条件。豐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监督的渠道很不畅通,起不到有效的监督作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相互推诿,踢皮球,办事拖拉等等现象在民族地区存在比较严重,严重挫伤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二、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参与的微观非经济因素

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参与的微观非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公民的文化程度、价值取向、权利与政治参与意识、宗教信仰等。

落后的民族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指涉及政治社会成员对政治的取向因素,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等。民族政治文化就是指民族共同体成员中普遍存在的对政治的主观取向,或则如阿尔蒙德所说的那样:“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豑我国是一个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文化的国家,讲的是君仁臣忠,个体要完全服从于国家的传统政治文化。封建社会的农民正是在这种臣民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传统的社会结构使流动农民的政治文化仍然保留了传统臣民文化的基本特征,当代的部分民族在政治参与方面仍然受到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表现出来的仍然是没有主体的参与意识。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制约着民族地区的政治参与,造成了公民文化的缺失和公民主体意识的薄弱。同时,以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小农生产方式形成了民族成员对土地、农业和家庭的依赖心理,使得自我封闭、安于现状、与世无争的小农意识盛行,成了典型意义上的顺民,这种逆来顺受的品质必然造成人们的政治冷漠和疏离感。

我国少数民族大都地处边疆地区,民族首领掌握政治权力代行政府官员的功能,即使在现代,由于其文化的落后,这使得民族地区人民习惯于借助传统的习俗和方式来解决各种职称论文经济、社会问题,而不习惯通过现有的政治、法律方式,缺乏权利意识和参政意识,扼杀了民族地区人民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缺乏政治参与的应有热情,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公民的政治参与。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影响我国少数民族政治的因素剖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rkx/180144.html

    相关专题:加拿大移动运营商 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


    上一篇:高职计算机课程设置及就业率初探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