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自然科学 >

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及发展方向

摘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面临升级调整,整体经济发展处于变革时期。地勘行业作为传统的基础性行业之一,也面临着新常态下的改革拐点。新常态下,地勘单位只有准确定位,认清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深化推进改革,才能顺利、平稳转型,实现新的发展。

关键词:新经济常态;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转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首次提出“新常态”——“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多年高速增长完全不同的新发展阶,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经济新常态下地勘单位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地勘单位只有充分认识现阶段自身特点,辨别新常态下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顺应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平稳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更有效率、有质量地提供资源保障和技术服务。

一、宏观经济形势及新经济常态主要特征

经济增速放缓,增长方式转变。中国GDP从2012年起已连续3年增速降至8%以下,2015年GDP增速6.9%,为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经济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新阶段,由高速增长稳定为“中高速”增长,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质量效率型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增长。2015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6.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5%;结构性指标的改善,反映了传统产业衰退,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中释放,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崛起。政府简政放权,市场活力释放。自2014年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将“简政放权”定为主题以来,国务院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等事项已超过500项。决策者在改革阶段简政放权,目的是改善制度环境,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同时刺激投资,促进供给侧改革,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

二、地勘行业特点及新经济常态对地勘行业的影响

1.地勘行业定义

地勘即地质勘查,是指对矿产资源、工程地质、农业地质、地质科学研究进行的地质勘查、测试、监测、评估等活动。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地勘行业主要分为能源矿产地质勘查,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水工环地质等矿产地质勘查,基础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察和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地勘行业处于国民经济体系产业链的前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本文所探讨的地勘单位,主要是指地质勘查事业单位。

2.地勘行业现状、地勘单位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1)地勘行业现状。自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对地勘行业就十分重视,在政策、资金等各方面均给予了极大支持,我国地勘行业发展迅速。同时地勘行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周期也密切相关,从2002年至2012年的十年间,我国经济飞速增长,以及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矿产资源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形成了“躺着赚钱”的矿产品市场黄金十年。但随着经济下行周期到来,重要矿产品需求急剧下滑,产能过剩、矿产品价格下跌,全球的地质勘查形势均步入下行通道。我国的地勘行业也进入收缩阶段,财政资金在公益性地质调查方面聚集,地质勘查投入下降。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数据显示,2013、2014年中国地质勘查投入分别为1,246亿元和1,14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了3.9%和5.4%,2013年是全国地勘投入近十年来首次下降,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明显减少。随着“新常态”到来,地勘行业而也走到了调整改革的拐点。(2)地勘单位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目前全国的地勘单位主要由事业单位和少数民企、股份制公司构成。事业性地勘单位长期以来是依靠财政拨款的非营利性单位。由于行业特殊性,地勘单位及其项目形成了专业性强,资金投入大,项目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事业单位是我国传统计划经济的产物,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地勘单位体制经历了多个改革阶段。目前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道路上,地勘单位根据自身定位形成了企业化改革发展,以及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两条路子。改革过程中地勘单位取得了不少成绩,各地多种成功模式不断涌出,分类改革过程中许多单位改革成了公益一类或二类。但是,由于改革政策频繁推出,加上整体经济、行业的发展也处于变革过程中,许多地勘单位在分类改革过程中自身定位并不明确,导致改革不彻底,事业单位体制、企业化管理、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等概念在单位运行过程中往往混淆。仍处于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的地勘单位,整体实力较差,技术设备落后、创新力弱、组织结构及人员编制复杂、单位管理制度混乱、单位上下思想不统一,从而难以适应市场竞争;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往往涉及分类后的财政拨款,本身就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同时许多地勘单位自身定位不清晰,未根据实际的职责和定位选择分类,导致分类难以鉴定,甚至导致无效的资源配置。综上所述,定位不明确、改革不彻底,直接导致地勘单位缺乏核心竞争力。(3)地勘行业发展趋势及新常态对行业的影响。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是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重要工作,地勘行业同样处于发展的新常态下,必须要转型升级。首先,经济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停止增长,整体经济规模以及年增长量依然巨大;矿产资源是刚性需求,要有与经济规模相匹配的矿产资源及地质勘察工作,地勘行业有存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条件。2014年我国继续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地质勘查投入维持了1,145亿元的较高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页岩气、锰、铝土矿、铜、铅、锌、金等重要矿产新增一批资源量,市场需求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国有地勘单位已经开始参与全球化资源配置,发展空间变广。另外,新常态下要求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质量效率型转变,这也要求地勘单位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找准定位,积极升级转型。其次,虽然矿产品是刚性需求,但随着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矿产品的需求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对于产能过剩、运行疲软的传统行业,相应的矿产品已不是地勘单位未来找矿的主要增长方向。地勘单位在维持主业稳定的前提下,需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市场需求调整自身业务结构,围绕国家和地方在新常态下的新战略,开辟地质勘查工作的新领域,形成地勘行业的多元化投资格局。例如,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新能源勘查,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对矿产品均有不同的需求。随着农业地质、生态环保地质、新技术的突破和新材料的不断应用发展,新兴领域的矿产需求量也会不断提高。地勘单位应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未来业务的增长点应着力于国家以及新兴行业最紧缺、最需要突破的矿产、能源、农业及环保。应对供给改革带来的产业机构升级与调整机会,抓住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更迭替代,是地勘单位解决自身生存发展问题的关键之一。同时,新常态要求创新驱动增长。地勘单位应摒弃过去单纯依靠财政拨款或依靠矿产品“躺着赚钱”的思想,积极改革创新,推动良性发展。在经济增速下降、整体经济处于转型的前提下,“互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其内涵是将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相结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地勘单位也需要在内部管理、了解国内外市场环境政策、外部运营等方面积极利用互联网工具,为传统运营模式寻求突破口。最后,中国政府简政放权,多措并举,地勘行业同样受益。2014年以来,数十项地质矿产类审批事项取消,多项能源、矿产相关利费率降低,国家和地方的各项矿产资源类指标、政策出台,在推动矿产资源有效开采利用的同时,也使行业的管理更加规范。地勘单位在国家简政放权的大环境下,也能进一步释放活力,在运营及改革过程中有章可循,提升效率。

三、核心竞争力概念及新经济常态下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1.核心竞争概念

核心竞争力概念最早由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两位教授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提出,其中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内部积累学习的能力,涉及协调多种生产技能,整合多种技术流的问题。通常,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和难以模仿性的特点。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而言,是其在市场竞争中具备的竞争优势与差异化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对事业单位同样适用,虽然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通常承担的是区域基础性、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性质工作,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事业单位,才能更有效率地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方针,争取社会地质项目、耗费最少的国家、社会资源,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新经济常态下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前述地勘单位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行业整体所处的改革发展阶段,地勘单位在新常态下的核心特点主要体现在改革程度及政策解读能力、科研技术及品牌优势、纵向及横向一体化程度、以及内部控制及经营效率四个方面。(1)改革程度及政策解读能力。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不断推进,地勘单位也根据职责及分工的不同,分为生产经营类、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转为生产经营类的地勘单位,将逐步转为企业;公益类地勘单位则承担基础科研或其他非盈利社会公共服务。真正根据分类改革要求准确定位,彻底改革的地勘单位,其社会职责进一步清晰,原有的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的管理制度将不复存在。生产经营类地勘单位转为企业,由市场配置资源,在提高盈利水平的企业目标下,根据市场需求集中优良资产和技术力量,合理调配人员并提升企业专业资质,灵活运用社会资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而公益类地勘单位运行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在强调其公益属性的基础上对事业性地勘单位整体优化提升,包括整体改革管理体制、优化组织结构、深化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监督等,从而建立起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事业性地勘单位。综上所述,改革的彻底程度有助于各类地勘单位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新常态下国家、地方政策频出,“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海洋强国战略”、央企国企“走出去”等政策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及工作的重心;新能源、新材料矿产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矿产品的重要发展方向。紧跟国家、地方政策,围绕产业升级转型开展多层面工作的地勘单位,才能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占得先机。(2)科研技术及品牌优势。地勘行业专业性强,行业涉及的子领域及产品种类较多,因此专业性人才的配置以及先进的硬件、软件装备水平是地勘单位承接不同种类业务的有力保证。在产业升级调整的新常态下,地勘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服务农业的综合能力是其在执行勘查找矿任务时提高效率、攻克技术难题的关键因素。此外地勘单位的科技水平、新技术矿产开发程度、农业地质的开拓,也是顺应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等产业升级要求的保障。地勘单位的品牌优势可以总结为行业内的知名度以及社会认可度。地勘单位内部的企业文化、高效的管理机制,外部的单位形象、良好信誉是其在行业竞争中树立品牌知名度,以及形成社会认可度的重要砝码。(3)纵向及横向一体化程度。对于企业而言,利润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纵向及横向一体化程度共同作用形成,对地勘单位同样适用。纵向一体化主要是指企业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以达到降低成本、提供差异化产品服务,从而提高利润的目的。对于地勘单位而言,纵向一体化主要体现为“探采一体”。国家政策鼓励地勘单位实施探采一体化战略,给予了地勘单位进入采掘业的政策,打破了地勘单位传统的以找矿为主的固有业务模式。对于公益性地勘单位而言,与大型能源、矿业集团战略合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现“探采一体”,不仅能解决资金、技术、人才、勘查开发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利与地勘队伍结构的优化,装备技术水平改善,增强应对经济金融危机的能力。对于转为企业的地勘单位而言“,探采一体”水平的加深,地质勘查技术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及多元化应用的开拓有助于其延伸产业链,扩大规模效应,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横向一体化包括多元化和区域拓展/横向并购两种方式。对于公益性地勘单位而言,主要体现在稳定主营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其他地勘子领域,包括能源矿产、固体矿产、水、二氧化碳等矿产地质勘查,海洋、环境和水文等基础地质勘查活动。较高的横向一体化水平,能帮助地勘单位提升业务广泛性,保证经营的持续和稳定。对于转为企业的地勘单位而言,地勘行业受宏观经济及国家、地方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大,区域之间矿产分布、储备及开采情况不尽相同,具有比较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因此地勘企业在专注主营区域的同时,在全国重点区域的业务布局情况也能有效降低业务波动风险,同时服务于社会,积极开拓地质勘查技术延伸产业的市场对其持续盈利情况产生重要影响。(4)内部控制及经营效率。组织结构复杂、人员编制混乱,管理效率较低,财务管理不规范等是地勘单位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常见的历史遗留问题。因此在改革过程中能否建立起一套合理的、适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了地勘单位在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建立合理的内控制度,首先应当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等。其次地勘单位完整的内控制度应涵盖运行过程中的各个流程,包括但不限于业务的承接和执行,资产的采购和管理,财政拨款及费用支出管理、人事及薪酬制度、财务信息及报编制等。各项业务流程均有章可循,同时确保内外部信息的有效传递;各项活动有专门分工及人员确保制度的切实执行,并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监督流程。合理的内控制度、流程的建立是确保地勘单位内部经营效率的关键性手段。此外地勘行业专业性强、项目风险较高的特点,还要求地勘单位建立良好的内部激励机制以及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

3.新常态下地勘单位的升级转型及发展方向

新常态下地勘单位面临增速放缓、地质勘查投入下降,产业结构调整、地勘行业亟需转型改革等一系列新问题。新常态对地勘单位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地勘单位应该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认清行业现状以及自身定位,上下统一思想,彻底完成分类改革;同时抓住产业升级转型的时机,紧跟国家政策,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公益性地勘单位更有效地完成社会服务,企业性地勘单位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以实现地勘单位在新常态下的平稳转型以及新发展。

作者:徐玫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及发展方向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rkx/175622.html

    相关专题:北京城市学院 金融


    上一篇: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教学初探
    下一篇:煤矿地面安全管理思考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