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造非农就业机会,推进人力资本积累
常平集团以“依靠群众,惠及百姓”为原则,解决了常平村及其周围几个村庄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做到了“农村就地变城镇,农民就地变工人”.常平集团针对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的工作岗位,真正做到了村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事情干,使农民就业率提高,增加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同时,常平集团也致力于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劳动者的管理技术,培育了一批现代化的农民,这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所在.
2保护生态环境,力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常平集团为了给工人创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给村民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氛围,提高排放标准,对工业排放的废水进行闭路式循环利用,实行一水多用制.常平及其周边村庄推广使用沼气,对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都产生了积极意义.对农业生产提供能源,给生活提供燃料,同时充分利用废物,净化居住环境,对生态起到了保护植被的作用.常平集团还在村里街道两旁、厂区的一些空地栽种各种花草树木,美化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常平路径的分析
3.1资源是常平村发展的基础
常平集团充分利用当地较为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发展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及时掌握市场动向,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拓宽了企业的经营领域和经济实力.同时借助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与外界加强联系,依靠政府借贷款和低利息的优惠政策,从外界吸引高科技人才和大力招商引资,以企业化管理村庄,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总之,常平村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带动本村及周边村经济的发展,优化县域的产业结构,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2企业是常平村前进的主体
企业是区域经济的细胞,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有活力的企业来支撑.常平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显著,主要依赖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民营企业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常平村民营企业的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迅速成长,成为村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从表1可以看出,1980年~1991年是常平企业发展的起步阶段.1980年,总产值实现13.5万元,之后又开办了8个民营企业,在1991年,实现年总产值360万,十年时间增加了346.5万元,上缴国税达18万;1992年~2000年是常平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创新和规模扩张阶段,不仅企业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增加,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00年,常平集团已拥有18个大型企业,年总产值实现3.2亿元;进入21世纪以后,是常平企业转化发展方式的超常发展阶段,常平以本村为中心,合并周边9个行政村建立了常平经济开发区,年总产值从2000年的3.2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40亿元,人均收入也是突飞猛进,2013年,人均收入已达每人每年8000元.总之,常平工业的大力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3生态是常平村建设的前提
常平集团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没有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型道路,始终以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前提,对那些高污染的项目,该集团坚决拒之门外,同时大力引进一些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常平集团以节能减排为原则,逐步实行清洁生产,不断延伸产业链,利用当地煤炭资源自办煤矿,部分煤炭供应焦化厂,焦炭供应钢铁厂,炼钢产生的废气用于发电,废渣又变成水泥厂的原料,同时,常平集团大力植树造林,改善村镇的空气质量,努力打造生态常平.
4常平路径对壶关县新农村建设适用性分析
4.1大力开发资源的利弊分析
基于壶关县矿产资源相对丰富这一基本县情,常平集团充分利用当地的煤铁资源发展工业,推动经济发展,但由于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如果随心所欲的大力开发,将会造成资源的枯竭,这将阻碍壶关县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壶关县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要遵照“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原则,合理的进行开采.壶关县以发展农业为主,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资源不足,常平企业在加深产业链、增加企业数量的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工业污染又使土地肥力下降,因此,壶关县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依法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要严禁非法占用大面积耕地建设工厂和仓库,既要注重考虑农民的眼前利益,也要充分斟酌村庄的永久进步.壶关县劳动者的素质尽管较低,但数量很多,常平集团充分利用劳动力多这一优势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同时加强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培育了一批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为常平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2以工促农的可行性分析
常平集团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工业反哺农业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针对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百尺镇,可以发展煤矿作为龙头企业,增加当地村民经济的收入;针对交通便利的东井岭乡,可以沿线建设交通服务业,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龙泉镇可以发展特色种养项目,有效带动老百姓致富.总之,整个壶关县要汲取常平模式的精华,依据各个地方的特色发展产业,推动整个壶关县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4.3以村带村的辐射效应分析
常平经济开发区,以常平集团作为龙头,带动周边村建企业,上项目,发展经济,这种以一企带十村,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加收入水平的成功范例,值得借鉴推广.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的异质性,桥上乡在以旅游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整个乡镇的其他村庄发展第三产业;对一些没有特别资源优势的村庄,可以实行多村联体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总之,发展以一个企业作为龙头,带动周边村民经济的发展,以一个村庄带动周边村庄的整体发展是壶关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大力推举的.
5结论与展望
根据壶关县的基本县情,因地制宜地灵活选择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首先要搞好规划建设、优化要素组合、发挥各地资源优势、抓住先进典型、突出各地特色,不能整个县域千篇一律;其次要大力招商引资,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依靠政府提供各种税收优惠,使多种资金流向农村,提供酬薪和各种福利待遇,吸引高科技人才流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市场意识;最后在发展企业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始终以保护环境作为前提,努力建设一套完整的适合壶关县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作者:高燕 郑宇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相关专题:金融论文选题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