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法轻盈,浅勾淡描梁檐出
北宋建园大家李诫在其筑园经典《营造法式》中曾言及“园囿之廓在乎梁檐槛栏之纵横勾斗,梁檐卓立而苑阁方出”的建筑构造之精义。而在园林画中,建筑群是主体,林木花石是点缀物,所以运用各种笔法的多重划描来进行园林主体建筑群的整体勾勒是成画之关键骨架,而严密工整的笔法勾勒则是呈现园林建筑的重要基础。文征明的园林画就以建筑为主,极为注重基本笔法对于建筑骨架的游走勾勒,笔法多为工笔,于中锋、侧锋、逆锋间转换无迹,且偏于轻盈宛转,于工整细密间自有悠逸自如之韵。其多用细笔中锋进行匀畅连贯的勾描,笔力虽弱却不失柔韧筋力,在浅勾淡描、梁檐纵横间园林建筑翼然而出。《拙政园图册》是拙政园建园之初,文征明应约馈赠园主王献臣的横轴小幅画作集,该图册作于正德四年,共绘园中景致三十又一处,梁檐齐整、纵横络绎,是集中体现文征明轻盈笔法的典范之作。在这一系列画册之中,作者分别对香洲、小飞虹以及芙蓉榭等三大园区的主体建筑上的梁檐门窗等基本骨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工笔描摹,笔法流转之间骨架层叠而出。譬如图册第二幅——香洲,就尽得浅淡勾描的盈动之妙。香洲为两层式样的船舫建筑,底部由石质的类船体承载,船体之上为舫楼。作者先以工笔中锋轻快简练地勾出托载舫楼的长方体状的船体轮廓,用笔虽较为方折连贯,然轻勾笔力时又尽显柔和。对舫楼的处理,作者则以工笔侧锋轻划出舫楼的顶部廊檐,用笔轻快纤细,线丝勾转绵密有序,以致于廊檐之上的黑瓦整齐排列、清晰可见,自有一种灵动而又稳固的精巧之感。接着作者又以工笔中锋轻勾出廊檐之下的若干横梁,笔法疏淡轻快却不失韧力,线丝齐整横亘,与廊檐互成犄角,愈发显得骨架牢靠精密。而在廊檐之前,作者以工笔逆锋勾描出了一顶四方张扬的亭檐,又以极为细密柔和的笔线勾划出了层次密集整齐的檐上乌瓦,从而与廊檐之上的黑瓦相映成趣。在亭檐之下,作者又以工笔中锋横勾出了三两细梁,用笔虽淡和轻盈,但线丝却颇有筋力;横梁之下,作者用工笔侧锋勾描出了四根笔直细圆的朱红立柱,笔法虽较亭檐细梁而稍显沉深凝练,却也自有一种潇洒轻盈之韵。在立柱之下的石质船体之上,作者则以工笔中锋快速横纵勾划出船上栏杆,用笔轻淡宛转,笔法与其上的立柱、横梁、飞檐等主要骨架保持一致,从而使得船舫建筑的整体观感更为牢固稳定、精致典雅。在香洲之外,作者还以工笔侧锋淡勾出三两小亭、矮楼,笔线轻快柔韧、流畅连贯,在与主体建筑用笔手法相呼应的同时,也使得位于焦点位置的香洲建筑得以被烘衬而出。
二、构图精妙,绝叠巧置楼台
现我国现代园林学大家、丹青妙手陈从周在其造园名著《说园》中曾论述,造园之肯綮在于“精布局,腾挪摆置运用之妙,楼台亭阁乃现丘壑林石,此即古之所谓章法者也”。由此得见,园林得以精致呈现的核心关键在于主体建筑的置放设计,园林入画需以巧思构图布局。文征明天资奇高,又钟情园艺,曾参与姑苏拙政园的设计建造,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表现了然于胸、自有心得。文征明善于将即景之物重新设计,能够灵活利用纸上的空间实施中心烘托、左右对称、上下呼应、夹框抑扬等各种章法,这也使得其园林画充满了精妙妍秀的构图特色,于一叠一置间楼台阁榭尽现。《渔隐四时即景图》为文征明辞官归梓、畅游渔隐(即后之姑苏网师园)后所作的即景园林画,该图为横轴长卷,分为“月到风来亭上春”“致爽轩中清空夏”“绿蕉阁外渺高秋”以及“引静桥下玩雪冬”四个分图,作者在同一图卷中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轮替之中的月到风来亭、致爽轩、绿蕉阁、引静桥,让观者览画即如入园,四时楼台俱现,着实令人叹服。而在具体细致的构图章法上,作者则交叉运用了中心烘托、对称呼应、夹景框景、抑景扬景等不同手法,具表写实而又略作调整,从而能够将渔隐之中的亭轩桥阁依照比例生动再现。譬如在“月到风来亭上春”这一分景中,作者就以中心放置、四周烘托的构图手法凸显了月到风来亭的卓然风姿。作者先在画面中心偏上的位置轻描出月到风来亭的主体轮廓,接着淡勾出亭下的假山高石,再以细笔密划出葳蕤春草,其下的部分则作留白处理,以表现暖风徐来、清波微起的初春水面。而在画面左右两侧的均匀空白处,作者轻划出了相互对称的两排乌瓦回廊,在两侧的乌瓦回廊各自接近其侧画面之处,作者又各轻勾出一顶小亭,从而形成了工整对仗而又精巧自如的一组廊桥亭台的连环建筑,同时也将月到风来亭的中心烘衬得更为明显,更显其卓然昂立之姿。在末景绿蕉阁的构图处理上,作者则使用了抑扬映景与夹框成景相结合的独特手法,其先在画面右侧点染勾出若干山石、矮丛以及高木,又于碧翠高木之中斜露出一角阁檐,不禁让人有一种想探此阁楼其貌之究竟的心思。而沿阁檐向左,作者又勾描出一月门,门檐曲折,门洞圆阔;在门洞之内,作者再勾描出阁楼的一根立柱与柱下栏杆,此时阁楼的整体外貌已被窥见些许,然而仍未得知其庐山真面,愈发引人欲览其全状。在月门的左侧偏西北处,作者点染轻描出了几株枝叶葳蕤的鹅黄细柳,细柳的一侧枝条极为繁茂,都高越了月门之檐;在这枝条与顶檐相交之处,作者又勾划出了一些顶楼门窗与曲折护栏,从而与之前露出的檐角、立柱、栏杆共同组成了阁楼的外貌骨架。然而画面至此,也依旧未能窥见绿蕉阁的全貌,这也正是作者构图章法的精妙之处。其先以山石、矮丛以及高木这一组景致作为抑景,有意将主体阁楼掩起;而又斜露一角飞檐以暗示阁楼乃在其后,此为扬景;接着又用月门门洞、斜长细柳来表露阁楼的正面顶层,此又为夹框成景,这种精妙奇巧而又自如天成的构图特色使人顿觉其中阁台亭立、藏韵无尽。
三、设色雅润,凝逸幽丽境趣生
清末一代奇才文宗俞樾晚年痴恋造园之艺,遂自造园林,名曰“曲园”,并居其中挥毫作丹青以研习园林画的着色表现,并在其画艺兰章《留园记》中书下了“目窥幽园,闲作丹青,始觉其境趣尽皆在青红绿之间”的个人心得。他认为,在园林绘画的设色表现上,石青、绛红、湖绿等淡雅清新的浅润色调能营造出淡逸妍秀的意境趣韵。文征明品性翩逊彬雅,其园林画也多用石青、草碧、湖绿、绛红等淡色,设色雅润,可以很好地描摹出佳园之幽境,从而形成了其凝逸幽丽的设色风格。《苕溪山居图》是文征明暮年旅居湖州苕溪幽山栖碧山庄所作的横轴长卷,同时也是颇能体现其园林画设色特色的精品之作。该作以石绿、石青、湖绿、绛红等浅淡雅润的色调进行细致匀净地涂染,宛转悠缓地描绘了清溪曲流、幽木葳蕤、晴峦起伏、佳居闲逸的苕溪之畔的山庄丽景,整体设色雅致凝润、秀妍柔莹,令人望之情动、品之心悦。值得一提的是,该作仅仅使用了罩染、统染、分染、平染等四种染法,然而对于淡色的综合运用却精细入微、均衡灵动。譬如在对于山庄之内的主体层楼、亭榭的设色处理上,其就先用浅石绿进行了层楼檐顶瓦片的平和统染,用色均匀爽洁、明莹幽亮,檐顶似有一种剔透的幽动之感。在层楼立柱以及栏杆的用色上,作者则用绛红对柱体以及栏杆表层进行了细致罩染,色调莹润清亮,且与檐顶的石绿色保持一致,从而使得位于画面焦点位置的层楼更显雅致玲珑。而在层楼之侧,则是一座小巧亭榭,作者先以湖绿分染亭榭周围的萋萋矮木,又以石青平染矮木之旁的溪石,用色略为淡暗,使得这一绿一青互映为趣,同时也与主体层楼形成了浅色呼应。其后作者又用石绿进行了亭榭顶部的平染,用淡暗绛红进行了亭榭四柱以及护栏的层染,用色都偏柔淡明莹,不仅与其下矮木溪石的淡暗之色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又与其左层楼的明莹之色相呼应。也正是基于这淡雅凝润的自如设色,才使得幽丽悠逸的山居境趣盈动而出。江南物化天宝之地,姑苏名园佳苑之所,以笔描构、以色涂染,浅淡之间巧绘风采尽显,丹青之中雅逸风范无遗,文衡山真可谓园林画之高士翘楚。玩味文征明之园林丹青,真如步入幽居林囿般,栏角斜出、亭榭错落、佳木葳蕤、清流幽绕,令人目不暇接、留恋忘返。而品赏之余,观其技艺,但觉笔法轻盈,浅淡勾描而尽出槛檐;其构图精巧,绝巧堆叠而楼台全现;其设色雅润秀莹,凝逸幽丽而境趣扑面,着实令人叹为观止、激赏不已。细腻鉴赏文征明园林画的综合技艺,深入探析文征明园林画的艺术风格,不仅能够全面感知中国园林画的韵致意蕴,而且也有助于当代园林绘画的更新拓展。
作者:许文茹 单位: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