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诱发学生的兴致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多是采用教师演奏或者是磁带播放的形式,在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经常开小差,连一些最基本的音乐知识都不能了解,更不用提领略音乐之美了。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声音伴随着动画,能充分诱发学生的兴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仅能对音乐的一些基础有所了解,还能对音乐的美有更深一层的领悟。比如《思乡曲》的教授,由于曲子的创作背景和绥远曲风远离一般学生的生活,学生可能对其提不起一点兴趣,运用多媒体播放创作背景和与曲风相符的影像,可以激发起学生的趣味。
2、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在传统的模式中,学生仅仅通过耳朵品味音乐,这种美是有所缺失的,而且依赖于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能力。换言之,如果学生不能理解乐曲的初衷,缺少对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学生就体会不到音乐之美。而且,即使学生体味到了音乐的魅力,也只是声音之美而已。至于多媒体教学,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耳得之而为声,目视之而成色,声音之美和色彩之美一起形成音乐之美,加深学生美的体验。而且,即使学生对音乐的知识缺少一定的了解,学生也能通过图画进行一些猜测,进而品味声音的意义。比如,在教授《沃尔塔瓦河》时,教师可以同时播放沃尔塔瓦河周围的美景,以把学生带入精致的图画和悠扬的曲调中。如此,即使学生对交响乐的知识有所欠缺,也不妨碍其品味《沃尔塔纳河》的韵致。
3、加强学生的理解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仅仅依靠耳朵记忆,而且,一个飞速运转的大脑是必须的。如果记忆力不够强或者是大脑的转速慢一点,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变得具体形象,不仅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理解,因为人脑对于形象的记忆和理解总是比抽象的相对快一些。比如在讲授《苏武牧羊》时,可以播放苏武放羊的相关视频,提高学生对这首乐曲的形象感受力,促进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进音乐教学的质量。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原则
1、辅助原则
在教学中,需明确教师、学生、多媒体技术三者的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多媒体技术只是辅助性的方式。多媒体技术不能代替教师来讲授,更不能取代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在讲授江南丝竹时,教师应先用多媒体呈现出江南丝竹的种种乐器,然后结合多媒体对各乐器的特点进行一一介绍,这期间要充分地调动学生,让其举例说明。如果整个课堂只用多媒体来讲授,既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又使教师处于一种闲置的状态。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需操作容易,内容适度,形式简单、雅致,确保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推进了课堂教学即可,切忌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多媒体上。
2、声像结合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需把图像和声音结合起来,使学生所看和所听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调动学生的眼睛和耳朵一起感受音乐之美,强化学生的品美体验。例如,在给学生讲授《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应先把所涉及到的民族管弦乐的乐器用多媒体的图片和声音呈现给学生,然后再介绍曲子的特点,介绍期间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最后再次运用多媒体的视听手段同步播放曲子和图画,让学生充分领略到音乐的美不只在于耳朵。如果只是单纯地播放音频或只是略览图片,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感受就不会很深刻,这就失却了音乐的价值。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位置,尊重学生的爱好,把视频和音频进行巧妙地组合,展现给学生最优秀的课件。切忌总是以成人的角度来制作课件,忽视学生的心理水平。
3、信息适中
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总是出现信息量超负荷的问题。过量的信息输入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出现当机状态,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梁祝》的教授,应该采取先分后合的方式,循序渐进,在学生对梁祝这个传奇和协奏乐的基础有了初步掌握后,再结合起来讲授。教师需恰当地安排教学时间,才能收获《梁祝》这首协奏曲的最佳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伊始就混合故事与乐曲一起灌输,海量的信息只会使学生的大脑一片混沌,学生不仅不能体会故事中的情谊,也不能感受到音乐之妙不可言。信息不能过量,却也不能贫乏,过少的信息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可能使学生由于缺乏对某些知识的了解而无法继续后面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严重影响。所以,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必须对大量的信息加以筛选,使得课件容量适中。不仅要给学生一种新的感觉,还要带给学生美和满之感。综上,由于多媒体技术对初中音乐教学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是必然之举。然机电一体化论文而,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也要遵循相关原则,这样,才能形成对多媒体技术的最有效率利用。
作者:宋婷婷 单位:瑞安市玉海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