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是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地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的农业大省。新农村建设,是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困难的必要措施,是解决“三农”问题、城乡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河北的主要任务,符合河北省打造经济强省的目标要求,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全面推进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利国利民,意义深远。
一、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1.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增长迅速
近年来,河北省不断增强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注度,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对各地农村因地制宜,积极调动农民的生产能力,大力推广科技、特色、现代农业。据2014年底数据统计显示,全省生产总值29421.2亿元,比2013年增长6.5%。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障了农村基础的稳固。
2.改善基础设施,从根本上为农村发展提供保障
从2008年到2011年河北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三年大变样”工程、农村“村村通”工程,使全省大部分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省农村全面实施电网工程改造,村村户户通电;乡村医疗设施的进一步改善,村村新建了乡村医疗卫生所。除此之外,每个村庄的水质、居民住宅、网络通讯、乡镇修路、中小学校舍改建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都有了明显变化,这对农村的发展起到了根本的保障。
3.完善乡村文化教育体制,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河北省多数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升学率逐年提高,辍学现象明显降低,农村孩子考上重点大学或普通院校的人数逐年增多,文化层次有所提高。多数乡镇注重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并举行专题讲座,农田科技试验区普及推广。文化下乡更加普遍,农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4.完善乡村的保障体系,为农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河北省不断完善农村低保、社保、医保制度体系。落实了五保、低保、优抚政策,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于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基本保障了广大农民和农村弱势人群的生活和医疗保健,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健康指数,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广大农民心中更具亲和力、凝聚力,社会主义和谐氛围正在形成。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村容村貌不断改善
河北省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不断强化市、县、镇(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扬尘污染防治等力度,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强化一岗双责,一把手负责岗位责任,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分析
1.农村耕地逐渐减少,粮食产量不断下降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民的主要收入来自农业。而发展农业的基础是土地,土地是一切农业活动的物质基础。几十年来,由于土地的开发占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多地少的局面十分严重,导致有些乡镇、村庄粮食产量逐年降低。
2.惠农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尽管河北省加大了对“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力度,对一些农村的环境条件有所改善。但总体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依然不足,缺口较大,水、电、暖、燃气、交通、通讯、网络、商贸等缺乏长远规划,特别是城市周边农村与山区农村发展不协调。
3.新农村规划设计不完善,农村生态环境待改善
新农村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蓝图,但河北省的部分新农村规划缺少科学统一长远性,村镇建设大同小异,缺乏特色设计,且功能配套不尽合理,距离理想状态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一定差距。
4.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滞后
与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滞后。医疗、教育、养老、文娱等社会基本保障制度都不够完善。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对于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照顾措施几乎空白。
三、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机制分析
1.促进农业的集约型转变
首先,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只有水源充足,农业丰收才有保障。一要保护好现有河道、水库储水功能,并保障现有存水的数量与水质。二要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三要搞好水利配套和喷灌、滴灌、灌溉工程设施建设,集约用水和节约用水。做好水利统筹,区域间协调调度,均衡利用。四要做好植树种草工程,保护山林植被,做到自然生态固水储水,做好水资源生态环境管理,防治水污染。五要加强防灾抗灾能力建设,做好自然灾害前期监测预报,确保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其次,加强耕地面积的制度保障建设。河北省人多地少,务必要集约用地,把闲置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调配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逐步扩大机械化作业的面积,实现农业现代化。把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既可解决其他行业劳动力不足,又可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严禁私自占地,对于侵害农民土地的行为要严厉打击,保护农民土地的使用权利。
2.加快旧村向新村的改造建设
新农村建设要规划先行。首先要定位科学,布局合理。规划选址可考虑乡(镇)的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可以采取自建、并建、联建等多种方式进行改造,以节省土地和便于基础设施的配套;其次要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的生活、风俗等习惯特点,不搞统一模式、固定模式,建造有人文特点、环境特色的村落。同时要考虑自身的投资能力,宁缺毋滥。
3.打造现代特色农业
首先,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力度,引导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开展专业化、集约化、科学化生产,大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专业合作。同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方式,鼓励引导群众探索开展不同形式的土地流转,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其次,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充分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按照“企业销售+基地生产+农民劳动”模式,不断扩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加快特色种植、养殖等特色农业发展速度。推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同时与互联网经营相结合,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把农业与旅游业等休闲服务业相结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示范区,发挥模范、辐射、带动效应。
4.大力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办好农村的教育事业,抓好中小学校舍和师资队伍建设,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均等教育;其次,繁荣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重点抓好农民艺术团、群众艺术馆、俱乐部、图书馆、文化馆(站)、电子阅览室、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最后,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大农村卫生院的监管力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放宽低保、五保条件,提高保证金额度和保有率。总之,加快推进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利省利民,符合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实践。要充分发挥河北自身的地理环境和环京、津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以深化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江西职称为抓手,着力抓好重点农村改造提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保的支持力度,大力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程,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力,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扎实稳步地推进河北省新农村建设。
作者:海月 李招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