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起手来,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关于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学具的制作与操作,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出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火柴当作主要的学具,让学生用八根相同的火柴摆出正方形与三角形,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启发,了解到拼不同的图形,有时火柴刚好用完,有时火柴会有剩余.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了解到余数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从刚刚进行完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出,引导学生计算8除以2与8除以3.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强烈,从他们习惯的形象思维过渡到需要培养的理性思维.
1.利用科学问题的探究,培养小学生的思维逻辑
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思维逻辑培养的重要一步.只有得到了有效的问题,学生才能进行正确的探索.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设计有利于其思维发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维,提供给学生有效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自主探究中得出有效的学习结论.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知识的传递,忽略了学生的思维逻辑培养环节.当代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传递,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培养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讲解有关于长方形的知识时,学生需要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像“长方形与它的面积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样的问题会使学生直接了解到课堂内容的主题.在学生思维运动之后,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于长方形的动画,让学生了解到长方形的长与宽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正比例关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其长和宽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者交流进行分析,促进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提高.
2.加强正确引导与点拨,培养小学生的思维逻辑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思维上的障碍,这些思维障碍不能得到有效排除,会降低小学生思维逻辑水平提高的速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导,利用有效的点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和自主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点拨行为的准确性,正中学生的思维障碍.更要关注点拨技巧,在学生想到获取正确知识又力不从心时,为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比如在讲解有关于统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个统计任务,像让学生对班级内同学的身高进行统计,并且用适当的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呈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学生无法找到正确的分组标准,一些学生不能选择科学的统计结果表示方法.在学生进行统计的过程中,教师要用言语进行适当指导.比如“同学们,是不是可以把相差不多的身高放在同一个范围内进行统计呢?”这样的话,教师可以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茅塞顿开,思维逻辑瞬间通顺.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思维逻辑能力是一项基本的能力,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最有效的一个学科.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严谨性,要想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必须要引导学生正确开展数学学习活动.笔者针对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逻辑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思维逻辑的重要性医学论文集,加强思维逻辑的培养力度.
作者:周任萍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
相关专题:小说月报原创版2015 枣庄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