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铁矿石是工业发展须臾不离的基础性原料之一。因此,世界各国为此资源的充分拥有展开了跨国界的开发,生产与销售的综合竞争大战,形成了铁矿石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被进行再分配的趋势。笔者站在贸易的角度上,以铁矿石资源分布状态,分析了矿业全球化争夺的必然性。并以铁矿石之特点及现行贸易定价方式和机制,谈到了铁矿石贸易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一针见血指出世界铁矿石贸易格局将导致我国钢铁生产业遭遇原料供应瓶颈和企业成本制约之两大难题。同时中肯提出了中国的应对策略,为中国经济结构供给侧的客观调整及中国钢铁企业在下一轮贸易主动权的争取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铁矿石;贸易;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426;F7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31(2016)01-0010-03
在中国工业化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铁矿石作为工业发展的基础原料之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铁矿石进口贸易量近乎占据了世界铁矿石贸易50%的份额,对铁矿石进口的依赖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深入了解全球铁矿石国际贸易总体状况,认真分析其对当前国家经济的影响,并且针对影响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对中国铁矿石贸易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全球铁矿石贸易的总体概况
1.1资源分布情况
全球铁矿石资源储藏量丰富,但分布极不均匀,2012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对全球范围内的铁矿资源分布进行了详尽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12年底,世界铁矿石基础储量为3700亿t,储量为1700亿t。主要集中分布于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5个国家,这5个国家的储藏量占世界储量的70.3%,其中澳大利亚、巴西和俄罗斯3个国家储量分别为350亿t、290亿t、250亿t。几乎占到世界储量的6成,其余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美国以及加拿大的铁矿石资源也较为丰富。按照目前世界铁矿石年产量约30亿t计算,现有的全球铁矿石储量静态保证年限为26年左右。中国虽然铁矿石储量很大,但铁矿石品位低,铁元素的储量不突出。世界铁矿资源的分布基本上呈现“南富北贫”的状况。目前,世界铁矿石供应主要由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南非、加拿大等少数几个国家所掌控,且主要贸易国出口总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澳大利亚、巴西和俄罗斯的出口量居前3名。如今,全球最大的3个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分别是巴西的淡水河谷以及澳洲的力拓和必和必拓。其中淡水河谷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也是美洲大陆最大的采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则是全球最大的采矿业公司。
1.2矿业发展全球化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矿业发展呈全球化趋势。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对铁矿石贸易市场中的矿业从结构和资源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整合,由此以获取最好的资源与最优的回报。这一新的变化使得铁矿石贸易资金出现跨国流动,资源也开始跨国勘探、开发、生产与销售,对于有些优质大型矿产勘查与开发项目,甚至出现多个国家、多家跨国公司联合投资,在矿业知识、信息、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等多方面也实现了共享,最终使得铁矿石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被进行了再次分配,不断地联合和兼并,使得全球铁矿石产业高度集中。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矿业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新一轮的兼并浪潮中,扩大了规模,增强了实力,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环节对市场的绝对影响和控制。
1.3铁矿石贸易的特点
(1)贸易流向南出北进。由于全球铁矿石资源分布不均,基本上呈现出“南富北贫”的分布状况,导致世界铁矿石贸易的进出口路线是南出北进。(2)世界铁矿石贸易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于钢铁业的迅猛发展,以及铁矿石资源分布不均以及不同地区铁矿石资源品位不同,许多国家难以摆脱能源和矿物原料短缺的局面,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将会持续增大。(3)世界铁矿石贸易市场存在长期寡头垄断格局。2008年以前世界铁矿石市场长期由三大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所垄断,尽管后来“三足鼎立”的格局稍有改变,但世界铁矿石市场寡头垄断的局面一直未被撼动。
1.4现行定价方式和机制
国际铁矿石贸易的定价方式有两种,即合同价和市场价,所谓合同价又叫合约价,是指矿石供应商和生产厂或者经销商通过谈判确定一个财政年度内的铁矿石供应价格,一经确定,双方则需要依照谈定的价格在一年内执行合同,此价格一般为离岸价格;市场价是指铁矿石供应商根据市场当时的供需情况与生产厂或者经销商单笔交易的成交价格,该价格一般为港口成交价。目前,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等是以年度合约价格为主,进口到岸价格只受到海运费变化的影响,进口价格总体比较稳定,印度铁矿石由于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定价,因此价格波动较大。世界铁矿石贸易定价机制正式形成于1981年,就是人们习惯上称作的长协机制,于每年四季度开始谈判下一个财政年度(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供应协议。由于当时日本在亚洲用量最大,德国则在欧洲用量最大,所以当时的市场便被分为日本市场(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谈判的惯例是首发定价原则,即供应商先与谁达成一致则谈判结束,该结果即年度新价格,一般维持不变。所以谁先拿下首发价格,对一整年的矿石供应影响巨大。中国在2000年前后铁矿石需求逐年上升,2003年已超越日本,但近年来却一直面临着无定价权的尴尬。2004年开始,在中国钢铁协会组织下,14家国内钢铁企业推举宝钢加入谈判,于是在形式上,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角色中多了一个角色———宝钢,但在定价主动权上的被动局面一直没有大的改观。2010年铁矿石由“年度基准定价”改为“季度定价”。新定价机制下,铁矿石价格主要是参考国际咨询机构的铁矿石报价指数,中国钢企开始面临更大的挑战。
2世界铁矿石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1钢铁生产企业成本制约明显
众所周知,铁矿石一直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据统计,世界粗钢产量的大约2/3以上是由铁矿石冶炼成生铁,然后再冶炼成钢。目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钢铁的需求日趋增长。中国虽然是铁矿石生产大国,但铁矿石资源的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2003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所以,世界铁矿石贸易价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着钢铁企业的成本及利润;另一方面,世界铁矿石贸易的进口定价权不在中国钢铁企业手中,导致中国钢铁企业既无法控制成本,又无法锁定利润。例如2005年,中国进口铁矿石2.75亿t,仅由于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使得当年中国钢铁企业多支出90亿美元以上的采购成本,2005年钢铁产业的利润一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2.2钢铁业遭遇原料供应瓶颈
中国铁矿石储藏总量居世界前列,但铁矿石品位不高,多为贫矿、含铁量低,并且鉴于目前的开采技术水平与地质条件,还有许多矿藏难以进行开发与利用,这将会造成铁矿石资源的自给率低且将呈下降趋势,自给率的不断下降会进一步使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程度提高。现阶段中钢协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影响到四大矿山,世界铁矿石贸易供给的高度垄断性的现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被打破。自2008年以来,国内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遭受美欧等许多国家的反倾销、反补贴以及保障措施等一系列贸易保护手段的限制。钢铁业的发展被铁矿石卡脖子的情况将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
2.3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铁矿石贸易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影响国内的钢铁业的发展,并通过产业链进一步传导至下游行业,例如建筑、汽车、轻工、集装箱、铁道、造船、石化、机械等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通过产业链这些影响最终会渗透到整个宏观经济与居民生活中。
3中国的应对策略
3.1加大生产企业整合,规范进口市场秩序力度
(1)中国的钢铁企业遍地开花,各自为战,在资金、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千差万别,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也很难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竞争力。因此,加大钢铁企业整合并购势在必行,尤其是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环保压力增大的形势下,要让市场竞争淘汰一批、主动整合并购一批、最终形成集中拳头优势,取得定价和采购的主动权。(2)要加快对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进行清理和规范的步伐,避免因铁矿石进口秩序混乱给进口企业造成投机空隙。要限制进口企业的数量,或者整合成统一的采购联盟,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来组建,也可以由整合后的各大钢铁企业自主形成,这样不但能避免出现被各个击破的局面,又能逐步改变矿石用量大国没有定价权的尴尬局面。
3.2要不断加大各方面技术投入
中国在铁矿石贸易发展过程中,应针对本国自身特点加大各方面技术投入,促进开采及冶炼技术提高从而提高矿石利用率,开发替代性产品或利用好废钢减少对铁矿石的依赖度。使中国铁矿石贸易发展逐渐摆脱对国外铁矿石的刚性需求。(1)技术革新,提高铁矿石的利用率。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让市场决定一些企业的去留,政府不要过多干预,通过优胜劣汰法则使中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钢铁企业不能再依赖资源的大量投入来赚取利润,而必须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等方面转变,从规模上减少不必要的铁矿石需求量。(2)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低品位矿的开采。将低品位铁矿石变废为宝,减少对外依存度。(3)提高对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对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对如废钢等的有效利用。所有这些一定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必须建立专业的技术团队,钢铁企业应该有超前的战略眼光,不能只计较眼前的成本得失。
3.3要尽快建立长效协调机制
建立长效协调机制是中国铁矿石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中国应当以强大的需求量对市场的影响力为依靠,力争拿到定价话语权;其次,应当重塑进口秩序,尽快打破国内现存的铁矿石价格体制,统一国内的声音,尽可能避免不和谐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目前,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铁矿石的供求局面暂时得到扭转,进口矿由于库存高企,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港口处于去库存状态,但不能简单地认为主要问题已经解决。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迅速调整,否则一旦供需局面改变,受制于人的窘境将会再次出现,所以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和必须。
3.4要有选择性地加强海外战略投资
如果中国矿企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参与国际铁矿石资源分配,争夺全球铁矿石的话语权,就能有效制衡中国进口铁矿石的三大供应商“巨无霸”。如此,中国矿企“走出去”势在必行。有选择性地加强海外战略性投资是“走出去”的重要步骤。(1)在排除地缘政治的影响下,中国应当加大与邻国铁矿石资源丰富国家的进口合作。(2)加大对海外矿石的投资入股或合资办矿,提高持股、控股比例,占有数量可观的矿产资源,获得稳定的铁矿石供应。(3)加大境外开矿力度以稳定中国钢铁企业的原料基地。在当前整个世界经济走势低迷的大形势下,海外的战略投资一定要有效把控好政治、经济、社会、法律、质量等各方面的风险,不能饥不择食,避免陷入新的尴尬和困境。
4展望与期盼
2014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主动放缓,进入发展新常态以来,国内对钢铁的需求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需求的变化首先超越了成本对价格的影响,导致钢铁价格一路下行。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10月,钢材价格一直低位徘徊,一度低于“白菜”价,大面积亏损致使钢铁企业不得不正视产能严重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值过低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减产、淘汰落后产能、结构调整成为必然。终端需求萎缩,作为上游原料的铁矿石需求自然下降,港口铁矿石一度堆积如山,价格也从2012年底的120美元一路降至现在的60美元左右,强势不再。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受希腊债务危机、美联储加息预期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复苏根基不稳,信心不足,预示着整个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下行周期,这对于大宗商品的影响和打击是显而易见的。客观上讲,铁矿石价格的下降对中国钢企来讲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1)成本压力明显下降。(2)可以抓紧时间进行结构调整和产能整合、淘汰。(3)创造了海外战略投资和并购的良机。(4)可以有机会布局下一步贸易主动权的争取。但是,留给中国钢企的时间并不多,机会稍纵即逝。预计全球矿业未来3~5年应该会度过调整期。在目前低迷态势下全球矿业巨头逆市扩产,除了确保市场份额和摊薄成本外,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应该也是主要因素之一。相信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大的战略引领下,一定能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抓住机遇,保持定力和自信,实现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叶卉.铁矿石资源的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2]禾青.国际铁矿石谈判机制和我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经贸,2009,(20).
[3]徐志宏,徐斌.影响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波动的因素分析.价格月刊,2014,(7).
[4]郭小燕.铁矿石市场供需正在逆转.中国冶金报,2014-7-31(015).
作者:罗碧涛 单位:中铁20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