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纵观每一个建筑,从其简单外在上来看,都流露出了每个时代地域最朴素本真的美。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以高中生的独特视角,将中外古今建筑进行对比,体会独特的中外建筑艺术美感。
关键词:中外建筑风格对比;艺术感与建筑美
中西交流万千世界,放眼凝视,从各个地域、各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来看,可谓是各有千秋。通常而言,我们所说的建筑风格是指设计建筑时设计师在内容与外在展现两方面所表露的特点,即在建筑的布局、材料的构成、外在的艺术等多层次上所展现给大众的氛围与意境之美。本文针对各个时代与地域不同建筑中所表现出的美学美感,从中外对比的角度出发,以地理条件、设计思路、材料差异三个基本方面为基础,来从高中生的独特视角解读中外建筑艺术美感。
一、建筑风格总体分析
(一)浅谈对建筑风格的自我认识
从我自身理解来看,人们所说的建筑风格,是指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在内容与外在展现两方面所表露的特点,即在建筑的布局、材料的构成、外在的艺术等多层次上所展现给大众的氛围与意境之美。由于时代的不同与地域的差异,各个建筑在政治生活、社会经济、构造艺术、表达构思等方面显然不同。
(二)对建筑风格的自我分类
不同建筑风格渐渐形成了不同的建筑主义风采。在此特别举例:例如新古典主义风格,这种风格的建筑在外观上流露出了“欧陆风格”的色彩。它不仅大胆采用了欧陆风格的一些意象,而且通过对各个不同意象的简单处理、局部构造,加之玻璃或其他简单线条的流动之美,构成了新古典主义的总体设计框架思路。在色彩的处理运用上,它更是独具创新,通过相当大的浅色风格的整体表露,达到一种看似简单时而小清新的整体环境,从而推动一种轻松欢快的整体氛围。再者例如现代主义,这种主义带动下的建筑大多体现出当代特征,可以说是追求一种实际美。它从不会过分进行自我装饰,坚持物为所用,突出物品所占的功能性与实用性,重视空间宽敞,注重简单自然大方美观。简洁的设计思路与实用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了现代生活的整体节奏,又无时无刻的体现着当代独特的生活味道。
二、中外建筑艺术美感对比分析
(一)中外建筑地理位置与地域差异
从地理位置方面来看,亚洲地域广况,气候差别万分。平原、盆地、高原、山脉,各个地区地势差异显著。而就此对比来看,欧洲大陆却是大部分深处平原地带,由此地域的差异便造就了中外建筑的整体布局。我们总是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位置、海拨高度、气候差异也在潜意默化之中影响这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想法与感悟。对于中国式建筑,我们自然而然想到的便是宫殿庭院式建筑。由于受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感染,在建筑上我们经常会看得到大门、大窗。既可以避阳遮雨,庇佑一方百姓,又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顿时有一种眼界大开的感受。同时,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们门与门之间的关联与连接时,我们可以发现“起承转合”这四个字在设计建筑整体时的运用。而对于西方式建筑,风格不再像中式建筑一样单调传统,而是富有变化,风格迥异。没有中式建筑的中轴线,不再讲究建筑设计时的对称美,一个个尖塔风格、皇家城堡不拘一格,同时建筑的独特色彩也客观上反映了西方的思想热潮的推动与文艺复兴的意味。
(二)中外建筑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的差异
对于中式建筑,由于其千年的传统文化与封建思想的控制,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对于建筑风格的影响作用极大。但是建筑师往往会遵循着“因地制宜”这一基本原则来构造庭院、寺庙或是帝王宫殿。通过一个个大写的意境来总体构造描绘设计的整体思路,往往通过一亭一阁之间的蜿蜒变化造就出此起彼伏,虚实相生的整体氛围。而对于西式建筑来讲,往往将人与自然两者相互分开,不强调两者的统一性也不注重建筑风格的一致性。设计师们往往具有创新意识,对待建筑的风格往往喜欢推陈出新。通过一些看似张扬的建筑物来表达了其思想的开放性与融合性。通过他们设计的建筑来看,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神和宗教色彩的装饰物,体现了西方浓厚的哲学思想。
(三)中外建筑构造材料的整体差异
纵观中式建筑整体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木质材料几乎占据着绝大多数,房屋往往由木柱、房梁等部件构成。此外极具装饰作用的斗拱是我们无法忘记的。不同的斗拱显示了千百年来的朝代更迭,独具特色的廊桥也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精华。而观察西方建筑,我们会发现与中式建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建筑材料上,往往采用巨石材料代替木质材料。在建筑内部,各式各样的壁画凝聚着独特的宗教信仰与历史文化,同时也增添了建筑整体的厚重历史感、透视感、宗教气息与文化氛围。
三、结语
不同的建筑风格体现着不同的朝代更迭与地域文化。无论是建筑风格、修饰之风,还是建筑材料、设计思路,我们都能感受到古今中外这独特的差异之美。从不同建筑上,我们能捕捉到这个地域所独特的政治与经济、艺术与人生。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哥特式建筑、古代宫殿建筑,由此形成天下奇观。因此,作为后辈人,我们要在坚持本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吸取外国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海纳百川。
参考文献:
[1]姚奇超.中外建筑艺术美感对比分析(高中生视角)[J].四川水泥,2015,(02).
[2]李之吉.中外建筑史[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7.
作者:陈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