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这门课程包含了文字、语言、常识性知识以及海量的科学知识,在所有的专业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对所有的课程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中学语文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方面更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增加其知识储备,还可以帮助其形成人文品格。因此,教育主管部门下发了《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样一来不但明确了语文课程传播文化的功能,还体现了语文学科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其中说到,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于立足语文这门课程,使其有更多的人文性特征,跟上社会前进的脚步,让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可以互相融合,向我国社会输送更多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一、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及责任感
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向社会过渡,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知识的储备量,还有效的继承传播了传统文化,只有学好语文学生才能够形成高尚品德,才能够让广大中学生具有民族责任感及历史使命感。如《孟子》中的名篇《寡人之于国也》讲述了君民关系,教导统治者如何爱民、为民执政,同样,对中学生来说,通过该篇的教学,也可以挖掘出很好的教学资源,如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意识等。又如《劝学》,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尊师重道的良好品德修养。总之,不管几千年前的佳作,还是当代的文学作品,都包含了一种人文气息,一些作品旨在赞美祖国美好河山,一些作品旨在歌唱纯洁的人格及品德,这些人文思想都让人从中获益匪浅,古代作家同样有着令人惊叹的感染力,让人从其作品中感受到美丽人格及民族自豪感。
二、整合资源,发掘古典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
古代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古人的智慧,阅读这类作品不但可以学习到其中的文化精华,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学老师要将教学内容当做基础,结合实际,让古代文学的魅力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继承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并且提升自身的素养,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对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因此,在学习古代文学的时候,老师要将人文理念作为指导,在发掘古代文学中的精彩之处时,表现它的人文主义,从而分析人生、人性,一些作品中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的看法,一些表现的是作者的伟大理想,每一个都让人受益匪浅。从我国文学史中不难发现,大部分文学家都有着让人同情的遭遇,然而就是因为苦难经历使得后代可以了解到先辈们的伟大精神,例如司马迁,尽管身处牢狱,但是却坚持不懈完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作品,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宋朝的欧阳修和苏轼,他们在朝野上历经坎坷,但是他们却并没有被挫折所打倒,反而愈挫愈勇,坚持为百姓们谋福祉,苏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师在讲到苏轼的作品时,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苏轼的文采,还要让他们知道苏轼的为人作风,以及以百姓为重的精神,其积极向上的心态及豁达的思想都是值得后代学习的。
三、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健全的文化品格
个性化解读要求不受课堂的约束,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老师主要的职责是指引并激励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观点,并且让学生自由讨论,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指出不恰当的地方并且进行纠正,最终实现剖析作品、探索作品的含义及人文主义的目标。促使学生形成阅读、欣赏、感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美好的人格。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阅读古代文学,在中学教科书中,尽管只有少部分是有关孔孟语录的,但是这些篇目都是儒家文化中的精华,都表明了孔孟的高尚人格。儒家主张谦逊温和,不受世俗影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人格。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就处处都体现了诸葛亮一心一意为君主分忧的人格魅力。总而言之,人生永远都在追寻真、善、美这三个字,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刻不容缓的。综合上文论述,能够发现语文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提升语言文字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形成高尚人格。中学语文教育和培养人文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二者有利于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可以让学生在社会中抵御外界的干扰,有利于让学生在迈入社会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理念及目标。
作者:牛世俊 单位:渭源县三河回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