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自然科学 >

彝族民歌采韭菜的艺术风格论文

一、《采韭菜》的音乐风格与特点分析

(一)音乐风格及歌词的结构形式

情歌(同属“山歌”类)是彝族民歌中非常重要的歌舞种类,集中体现了彝族民歌的独特风貌。其曲调多种多样,演唱形式为齐唱、独唱及对唱。情歌专用于男女社交这一特定场合,用于这种场合的情歌或以小嗓轻声吟唱或以真假声混合演唱,旋律委婉动听,歌词多为即兴创作、也有成套传统唱词,并大都朴素自然、形象生动。《采韭菜》这首情歌也恰如其分地继承了山歌这一音乐风格。由于这首歌是在韭菜坪大山上采韭菜的整个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此曲虽是一首情歌但都不失大山的豪迈、宽广之情。整首歌的歌词结构分为四段,用词直接、简单明了。前三段一直描写采韭菜过程中喜悦的心情和蓝天白云下的美丽景象,而最后一段则直接点题“阿表妹阿表哥咱们一块去,嗡依啊呀韭菜采回家”,唱出了阿表妹上山采韭菜的真正目的和对阿表哥的爱慕之情。歌词译意如下:①嗡呀采韭菜,啊呀采韭菜,太阳出来照上牧羊坡嗯嗯啊啊照上韭菜坪,四月五月咱们上去。②嗡呀采韭菜,啊呀采韭菜,蜜蜂蝴蝶绕着花儿飞云雀叽叽蓝天云下飞,四月五月咱们上去。③嗡呀采韭菜,啊呀采韭菜,嗡依依啊呀呀谁的天堂美嗡依依啊呀呀谁的幸福长,四月五月咱们上去。最后:嗡呀采韭菜,啊呀采韭菜,阿表妹阿表哥咱们一块去嗯依啊呀韭菜采回家。根据以上的歌词不难看出四段歌词的前半部分都为五言一句体,是彝族民歌中主要的歌词结构形式,“嗡呀采韭菜,啊呀采韭菜”始终作为每段曲子的开头,似乎起着强调主题、串联整首曲子的作用。

(二)大量的衬词运用

大量的衬词运用是彝族民歌重要的特点之一。它可以是歌曲的开头、引子,也可以出现在歌曲的中间部分作为过渡词,还可以在结尾起帮腔作用,有时在一首四句体的歌曲中竟有三句是衬词(如“山歌不唱半年多”)。总之,在彝族民歌中衬词会无时不地地出现在歌曲的任意部分使得歌曲承上启下、灵活多变,对音乐结构形式和变化起到重要作用,体现出鲜明的彝族民歌特色。在歌曲《采韭菜》中同样使用了大量的衬词,歌曲开头就有“嗡呀”和“啊呀”做引子,中间的“嗯嗯”、“啊啊”加强了乐句与乐句的连接,使旋律的进行富有情趣,让浓郁的彝族特色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从最后一段谱例可看出此段一半的歌词都是衬词。“嗡呀”、“啊呀”、“啊呀呀”、“嗡依依”、“嗡依啊呀”等衬词使曲调更加欢快流畅、朗朗上口,同时使歌曲的感情、风格、意境都表达得淋漓尽致,完美地为我们展现出阿表妹、阿表哥获得“爱情、韭菜”双丰收的喜悦心情。以上只是针对《采韭菜》这首民歌粗浅的介绍衬词的用法和功能,实际上在彝族民歌中的衬词、虚词的应用与功能用途远远不止以上所概括的,它是彝族民歌表达其风格特征的重要手段。

二、《采韭菜》的音乐形态分析

音乐形态一般指音乐艺术的各种构成要素,例如旋律、曲式结构、调式调性、节奏、和声、速度、力度、织体及音色等。笔者在本论文中主要是针对《采韭菜》这首曲子相应来阐述比较突出的音乐形态特色。

(一)音乐旋律特征

彝族民歌的旋律与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的旋律是迥然不同的,由于世代生活在大小凉山、哀牢山及乌蒙山一带,因此旋律上又较接近生活在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两个民族:藏族和蒙古族。彝族民歌的旋律十分复杂,风格十分独特,旋律形态在不同的区域及支系中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旋律进行或使用两三个音、或使用多个音;或以级进为主、或以跳进为主、时而级进与跳进巧妙结合。贵州著名彝族儿童歌曲《阿西里西》正是re为旋律主干音,以级进为主的典型代表。而在歌曲《采韭菜》中,旋律主要使用了音阶mi、re、do、la、so,其中re、so、la三个音在整首曲子中频繁出现,为整首曲子的旋律主干音。由谱例可见,此曲旋律主要围绕re、so、la三音进行,以级进为主,小跳为辅,级进与跳进相结合。第一句旋律也是整首歌的音乐主题,不仅始终贯穿与歌曲的各段旋律中,还点明了这首歌曲的音乐旋律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魅力,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清新活泼,极富欣赏价值。

(二)音乐调式调性特征

贵州彝族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威宁、赫章一带,它们在长期的音乐活动、民族风俗、自然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在调式调性方面,调式的双重性和频繁的转调是这一地带彝族民歌的主要特征。有时在一首歌曲中就会存在多个调和频繁转调,例如《调安哲家金铃铛》《大河涨水翻波浪》等。而在彝族民歌中羽、徵、商调式的应用又尤为广阔。而《采韭菜》这首韭菜坪山区的彝族民歌虽在音乐整体的结构性上相对简单,但歌曲依然存在调式的交替。歌曲为降B调,结束音为so,而降B调式的中宫音为降b,那么徵音为f,整首歌曲中又穿插有清角fa音,因此此曲为F徵清角六声调式。而歌曲的第二句(第7-13小节)又转到C商调式上,整首歌曲以五声为基础,由商调式和徵调式构成的调式交替。同时徵调式属于大调性质,商调式属于小调式性质,因此,它也属于大小调的交替运用,为此曲增添了不少丰富的音乐色彩。最后一句又结束在so上。由上图可见歌曲中清角偏音fa的作用为增添歌曲的整体功能色彩,全曲的调式在不断交替。笔者在本文中所介绍的情况都是具有一定共性意义的,其实在很多彝族传统民歌中出现的现象都是无法用西洋乐理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进行较为合理的解释的,而只能在悠久的独具特色的当地音乐风俗发展中去体会和寻找答案。

(三)音乐节奏、节拍特征

韭菜坪山区的彝族民歌节奏、节拍大多运用自由,除了少部分包含完整拍子的旋律节奏外,大多数歌曲都是自由节奏形式和半自由节奏形式(例如彝族叙事歌、山歌、祭祀歌等)。歌曲或是混合拍子,或是变换拍子,或是交换拍子与混合拍子结合出现,而5拍子的广泛应用是赫章、威宁一带彝族音乐的特点。歌曲《采韭菜》正是2/4和5/4的变换拍子,整首歌曲有2拍子的跳跃、活泼性,也有3拍子的连贯、圆润性,使歌曲充满韭菜坪山区的彝族风格色彩,表现出彝族青年男女对爱情既渴望又腼腆的情怀。

(四)音乐曲式结构特征

彝族民歌曲式结构丰富多样、独具特色。赫章、威宁彝族民歌广泛使用中小型曲式结构由一句体、二句体、三句体、四句体的单乐段构成,而三乐句的乐段使用较为广泛,较少有复杂的大型曲式。歌曲《采韭菜》则运用平行式四句体乐段。平行式四句体乐段,是指第一、三句相同,第二、四句有所变化的结构形式。其中第二句一般用不稳定的半终止,第四句用完全的结束终止,前后两个终止之间,构成呼应与支持的关系。而平行四句体,由平行二句体扩展而来,其结构原则是一样的。由于平行式二句体已构成一个乐段,因此可将平行式四句体看成两个上、下句乐段的组合,称为复乐段。由此看出歌曲的第一、三句相同,第二、四句有所变化,其中第二句结束音落在属音re上形成不稳定的半终止,而最后一句则落在主音so上形成完全的结束终止,前后两个终止之间,构成呼应与支持的关系。而彝族民歌的曲式结构大都以单乐段和三段式为主。

(五)音乐织体特征

在韭菜坪山区的彝族民歌中(指赫章、威宁一带)单声织体是主要的织体形式,这种只有一条单旋律的音乐结构形态仍然占有主流地位。歌曲《采韭菜》即是一首单声织体的彝族民歌,它只有一条旋律而没有任何附加的和声伴奏或不同的旋律线条,始终保持着人类最原始的音乐美学特征。

三、《采韭菜》的演唱风格与技巧分析

(一)高原、大山造就独特的歌唱风格韭菜坪的高原、大山促使彝族先民形成喊山的习惯。“喊”是韭菜坪彝族基本的通讯工具,形成了彝族民歌音域宽广、粗犷豪放、高亢嘹亮、婉转悠扬的特色。用歌声表情达意也成了当地的传统习俗。歌曲《采韭菜》寓情于景,是一首极具魅力的好歌。

(二)演唱方法和技巧分析

彝族民歌作为一种“原生态”歌曲种类,保留着最原始的音乐状态,演唱时也不需要事先开嗓。贵州彝族(赫章、威宁一带)的许多歌曲是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歌唱方式演唱的。歌曲《采韭菜》主要使用真声的演唱方式,发声多用本嗓的自然状态,演唱自然顺畅,音色无过多的调整,呈现古朴自然的风格。为歌曲的开头句也是整首曲子的主题句,其中尾音用了一个装饰音低音la,在赫章、威宁一带的彝族民歌中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歌唱习惯,充满浓郁的当地彝族音乐风格。在唱到尾音la时,歌唱者要特意强调la,喉头要微微下滑,嘴唇逐渐张开,使la音落在开口音a上,最后在a上“顿”一下以达到强调的效果,某些技巧上类似与中国传统民歌的下滑音,细微的区别在于中国传统民歌中的下滑音是以延续下滑结束,而《采韭菜》中的装饰下滑音la是在延续下滑结束时刻意“顿”一下,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点差别也正是彝族民歌的特色所在。除此之外,la音是换气点在两句歌词间起过渡作用,巧妙地将两句歌词衔接在一起,演唱者在对其演唱时如果不注意换气点的位置,将会造成旋律的不连贯,进而破坏整个乐句的美感,不仅歌曲表现僵硬,同时也失去了彝族民歌的独特韵味,使整首歌曲的完整度和完美性大打折扣。《采韭菜》之所以深受当地彝族同胞喜爱,也正是因为它独特的演唱形式、朗朗上口的旋律以及歌曲本身具有的巨大魅力。五、加强《采韭菜》的保护、发展和传播力度彝族音乐作为一种原生态音乐丰富着中国民族音乐的宝库,以其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体现出中国音乐文化的神韵,彰显出中华民族的音乐智慧,体现出中华民族整体的精神风貌。现今,由于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正日渐被同化。彝族民歌也正在慢慢被同化和消失中,在威宁、赫章一带的彝族音乐也在流失的行列中。在贵州,彝族和仡佬族是两个语言流失最快的民族,而语言正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民族音乐的重要体现,语言的失传正是这个民族音乐的失传。彝族民歌以其淳朴自然的艺术风貌、不可替代的音乐形式及独特的文化价值成为中国音乐乃至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采韭菜》作为彝族民歌的组成部分和当地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和保护,在保持它特有的风格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力求跟上时代步伐,永葆青春、活力。

四、结语

近两年由于国家各种歌唱比赛的盛行,很多声乐专家都对“大白嗓”持贬义态度,认为“大白嗓”唱法很不科学,没有任何技巧。但笔者认为“大白嗓”即是在最本能、最自然的状态下有自己独特方法发出的声音,很多少数民族都善用这一种嗓音的发音技巧。虽然没有严格要求学院派的发声技巧与细节的安排与训练,但由于长期性与习惯性地有一种发音方法,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的民族都各自形成自己民族独特的音色特点与发音技巧,因此,在许多专业理论不能解释清楚的情况下,他们把这种发声技巧称作是“大白嗓”。笔者认为“大白嗓”是在自己本嗓的基础下长年累月在特定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下自然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技巧与方法,它并非没技巧,而这种技巧是时间与文化基础的积淀。本论文从浅析赫章彝族民歌《采韭菜》入手,从地理概况、音乐风格、音乐唱技巧及保护传承与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粗浅介绍,以点带面地论述了许多彝族民歌的各种形式和演唱技巧。研究者要针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到特定的地区进行反复的实地调查,真切地去感受那原生态的场景,再把不同地域的音乐进行比较,这样得到的成果才是比较客观事实的,才有可能真正体会到彝族民歌的真谛,才能真正体会到《采韭菜》的魅力所在。

作者:文群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彝族民歌采韭菜的艺术风格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rkx/152729.html

    相关专题:交通管理论文 归真堂


    上一篇:剖析民法文化与我国的民法法典化
    下一篇:谈首因效应及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