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丰富直观的画面和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本亦或者是挂图提供的信息一般都是平面的,静态的画面,在一定程度也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效果要低的多。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章中的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和动画呈现出来,则会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骄傲的孔雀》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制作出一只昂首挺胸,正沿着湖边散步的孔雀。学生通过这种栩栩如生的画面能直观地看到孔雀那副骄傲的模样,紧接着,教师再用动画将喜鹊的有礼貌和孔雀的骄傲形成鲜明的对比,将孔雀的骄傲通过对比再次呈现出来。学生们通过画面对比,和直观的观看后也能够了解了孔雀到底有多骄傲,继而学生也会产生这样一种意识:学生们急切地想知道在这只骄傲的孔雀身上还会发生哪些故事。这也为新课的导入有效地进行了“热身”。
二、找准“动”点,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色彩、图像以及动画等各种手段于一体,而且还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多媒体课件通过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转变为活泼、具体且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认知体验,产生有效的情感,构建多元、多维、多角度的教学模式。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单纯地出示生字生词让学生去学习则会显得单调乏味,学生们的积极性也不会很高。借助多媒体课件则为识字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例如,在教学《池塘边上的叫声》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识词”的相关课件,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一打开课件后,课文中的主人公“青蛙”则边蹦边的说:“小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小青蛙,我有几个词语不认识,想请你们帮帮我可以吗?我会请你们去听听池塘边都有哪些故事的。”话音刚落,学生们也纷纷地轻声读起来,随即,课堂中小手如雨后春笋一个个竖起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都被彻底地调动出来了。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们的视觉听觉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新课还未正式开始学习,学生们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激情却已被充分地“动”了起来,这节课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多媒体图、文、声并茂,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口语为主,辅以黑板挂图,以静态的形象为主,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单调、枯燥的去学习。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散文,都有着较高的审美属性,如果还使用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去感受散文之美显然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的视觉听觉带来强烈的冲击力,学生们的感观也都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而且还将学生兴趣的心弦拨动出来,这个时候,学生们也都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当中,在“视”中去感受内容的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去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们沉浸在一片美的海洋当中。例如,在教学《春》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出五幅图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等,让学生们去欣赏,然后再组织学生朗读时配以音乐、文字以及图片等,文字可以根据朗读的速度不停的滚动,图片随着朗读的速度进行有效切换。这种氛围下的音乐也是优美动听的,朗读也是声情并茂的,画面又是清晰逼真的,直观形象地将课文中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展现出来,让学生们在感受到“春光灿烂”“春意盎然”的同时,又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感叹“春”之美,利于唤起学生们的美之情趣,拨动他们的美之心弦,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多学科融合促学习
“语文课程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让小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不断的开阔自身的视野,提高学习语文学科的有效性。”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能够构建出一个开放又有活力的“大语文”课堂。比如,将音乐学科、美术学科以及计算机学科等带入到语文的课堂当中,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去学语文知识、使用语文知识,促使学科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促进。例如,在教学《四个太阳》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自己“心中的太阳”画出来,然后再解释一下自己的想法。结果发现,学生们的想法也是各具特色的,他们也都乐于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接着,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唱《种太阳》。这种多学科巧妙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能开阔他们的思路,又能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既有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样也有一些弊端。因此,这也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将其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此外,还要抱有一种正确的态度看待多媒体教学,科学有效地使用它,让它为语文教学增添必要的助力。
作者:王志芳 单位:保定市满城县下紫口村学校
相关专题: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金属功能材料 小木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