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械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结构繁琐度、型面复杂度、材料硬度以及精度要求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具制造中,机械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机械模具数控加工中提出的要求,并且分析了模具制造中应用机械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的情况。
关键词:机械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研究分析
模具是制造工艺装备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国家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社会各行各业中都需要依靠模具制造。模具具有使用材料硬度高、高精度、型面复杂、结构复杂、制造周期较短等诸多特点,而模具制造的生产周期比较紧,对生产技术手段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要求较高的机械加工技术水平。以往传统的机械模具加工制造技术、机械设备等都有所限制,精准度不是很高,工艺水平相对低下,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这样会对模具制造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为此,非常有必要不断提高机械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水平,这样才可以有效确保模具生产效率以及最终生产产品的质量。下面笔者简单研究分析了机械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1机械模具数控加工的基本要求
1.1明确产品的基本特征
模具制造一般都是单件生产,因此每一件模具都具有自身的结构特征。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重复开模的情况,因此对数控编程、机床控制的要求比较严格。假如模具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有必要辅助应用其他的机械软件来完成整个机械模具加工。
1.2全面了解模具制造开发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模具设计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产品开发,并不是直接呈现出最终的产品。因此,模具开发的过程中,不管是时间方面,还是数量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模具设计人员的适应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一定要非常高,能够从容的应对开发模具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随机因素、不确定因素,其次设计人员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1.3尽可能减少误差
精准度对于机械模具数控加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因此模具加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误差。为此,相关的加工人员进行模具加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尽可能减少误差的发生。假如模具加工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控制误差,也就很难确保生产产品质量。
1.4严格规范机械加工
通常情况下,模具内部构造都比较复杂,为此机械加工的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些加工不到位的现象。因此需要辅助应用其他的机械加工手段再次加工模具。比如,特殊模具制造过程中采用电火花技术进行加工,这样的加工技术操作相对简单,不仅可以高效完成模具加工过程,也可有效降低机床使用率。其次,如果想要有效确保模具加工质量,一定要严格规范机械加工过程。
2模具制造中应用机械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的实际情况
模具制造过程中,对机械加工技术也具有较高的要求,数控加工技术是一种现代化机械加工方式,可以很好的满足模具制造中的一些特殊要求,尤其是数控机床、数字控制技术的精准度有一定提高。将数控加工技术应用于模具数控制造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缩短模具制造周期,也有利于减少模具制造成本。而且因为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数控加工技术,因此不需要过多的依赖模具钳工经验。为此,在模具制造中应用数控加工技术有利于促进模具制造事业的改革,目前很多模具制造企业在模具制造中都以数控加工技术为主,而且围绕数控加工来安排模具制造流程。
2.1数控车削加工技术
数控车削技术是整个制造业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数控车削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各种杆类零件(比如导柱、顶尖等)加工以及回转模具加工(比如冲压模具冲头、盘类及轴类零件锻模、盆类及瓶体注塑模具等)应用比较多。因为加工平面的局限性,数控车床一般只能在模具中的部分零件加工中应用。
2.2数控铣削加工技术
数控铣削加工技术在机械模具数控加工中应用也比较多。很多模具外部结构都是平面结构,而且一般都是由曲面或者凹凸型面组成,这就需要采用数控铣削加工技术。采用这种数控铣削加工技术可以对带有曲面的模具、外形轮廓比较复杂的模具进行加工。比如,电火花形成加工中可以采用压铸模、注塑模或者电极等技术,当然也可应用数控铣削加工技术。近年来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模具制造中常常会应用到大型数铣加工中心。
2.3数控电火花技术
一般情况下,快速成形加工中常常会应用到数控电火花加工技术,这种加工精度比较高,而且编程难度相对较低。相对于塑料镶拼型腔、特殊材料模具、微细复杂形状、带异形槽、嵌件等加工而言,数控电火花额相对偏低。在各种直壁模具加工中主要会采用线切割技术,比如注塑模的滑块及镶块,冲压模具的凹凸模,或者电火花加工中需要采用电极。综上所述,目前模具制造的各生产领域中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到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这种数控加工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以及加工效率,也有利于减少模具制造周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林朝阳 单位: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第二篇:机械制造中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机械制造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升,人们面临挑战也在不断的增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这些挑战不仅会浪费资源、能源,还会给环境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因此,在现代制造业中,必须采取绿色制造技术,以促进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制造业的发展,加快了机械制造的进程,探索机械制造过程中绿色制造技术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机械制造;绿色制造技术;应用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的遭到的破坏,使得生态危机不断的加重。国家为了促进环保节能的发展,正逐步的加大对各个领域的环保节能管理监督力度,特别是工业,对工业采取绿色生产技术,以减少工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绿色制造技术就是这样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技术,它能够有效的促进生态化工业的发展[1]。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的各个方面,其已经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制造技术。
1绿色制造技术概述
1.1绿色制造技术概念
绿色制造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一种现代化的制造模式,绿色制造的目的是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使用效率,从而协调优化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因此,绿色制造又称为环境意识制造、面向环境制造。绿色制造技术是指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使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现代制造模式,该技术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要求节约资源、能源,并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率。
1.2绿色制造技术特点
(1)绿色材料绿色制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绿色材料,其是指在绿色制造中尽量选择没有污染或污染小的材料,同时这些材料具备可循环使用和回收使用的特性。因此,机械制造业应积极研发能够可循环使用或回收使用的没有污染或污染小的材料,以便这些材料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发展[3]。此外,机械制造业还需控制好绿色材料的开发成本,以最大化实现产品效益,最小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绿色材料既是绿色制造技术的核心又是机械制造领域的发展趋势。(2)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指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综合考虑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寿命、产品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情况,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对绿色设计的影响。采用绿色设计设计出的产品具有绿色性、集成性和并行性等特性。在绿色设计中,需充分考虑产品周期关联方面的影响,并合理的改进产品各方面的功能,从而优化机械产品,完善机械产品功能[4]。(3)绿色工艺绿色工艺是指在生产产品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能提高资源、能源使用率。科学合理使用绿色工艺需要考虑节能环保的技术,需要充分考虑如何降低材料使用率,如何减少废气材料的产生,如何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需要研究如何降低产品污染程度。此外,还需讨论如何使用绿色环保材料,以便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率。(4)绿色处理方法绿色处理方法是指在生产中合理有效的加工废弃材料,以便这些废弃材料能够合理有效的运用到下一个产品生产中。因此,在设计产品时,需合理的分析产品的原材料,分析产品的使用结构,从而合理有效的使用再次使用技术,进而提升产品的功能。
2机械制造过程中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
(1)制造机械产品时合理使用绿色材料在绿色制造过程中,绿色材料是指无污染或污染小的材料,这些材料在使用之后仍可以回收利用,从而达到绿色制造的效果。因此,想要合理的进行机械产品的制造,就需要科学合理的使用绿色材料[5]。机械制造业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观念,同时结合材料的经济效益,结合环境效益,科学的选择绿色材料,合理的使用绿色材料,从而提高对环境的保护,进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2)设计机械产品时使用绿色方法绿色设计是集产品功能、质量、环境为一体的设计方法,进行机械产品绿色设计是系统性的概念,在进行机械产品结构绿色设计之前,需详细的分析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并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始终贯彻绿色的思想理念。在进行机械产品结构绿色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详细的分析产品生产时间和造价问题,需细致的分析产品质量问题,并将绿色观念落实到设计方案中。在机械产品结构绿色设计工作完成后,审查可能产生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进行制造生产。(3)使用绿色制造工艺生产机械产品将传统机械产品制造工艺与绿色制造工艺科学有效的结合能够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使用率,能降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绿色制造工艺包括以下三方面工艺:1)绿色节能工艺。这方面的工艺是指在生产机械产品过程中能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的工艺[6]。2)节约资源工艺。这方面的工艺是指在生产机械产品过程中合理有效的简化生产过程,从而进一步降低资源消耗的工艺,该工艺主要使用新材料或提高产品生产制造技术,从而从根本上降低生产产品使用成本。3)环保生产工艺。这方面工艺是机械制造中绿色制造技术的关键部分,其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加工手段加工机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废液以及废料等废弃物,从而减少这些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工艺能够充分促进机械制造中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进而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4)采取绿色处理方法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产品的包装会极大的污染环境,产品在包装过程中,极易产生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的数量非常之大,对这些废弃物采取绿色处理方法,以便合理的回收废弃物,或促进废弃物更快速的讲解,从而有效的保护环境,减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然而这些处理方法使用的成本较高,因此,在包装过程中,需要采取绿色包装,这样不仅防止破坏环境,还节约了成本,同时使产品包装具有美观的效果[7]。近年来,机械制造业中使用较多的绿色包装材料是木板、三合板等,这种材料制成的绿色包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其还能够回收再利用。目前,我国研发了蜂窝纸板绿色包装材料,该类纸板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能降低机械产品的破坏,其在废弃之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力度会降低,因而可以达到良好的绿色制造效果,值得在机械制造业中推广与应用。
3结语
在机械制造中,绿色制造技术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生产资源、能源,以减少资源、能源的浪费,从而降低制造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同时综合考虑机械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选择先进的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过程中充分的利用绿色制造技术,以保护环境,提高生产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机械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社会效益,进而提高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力。
作者:丁禹 高奕恺 冯杨沈 单位:阳理工大学
第三篇:高校“机械制造技术”的课程改革
摘要:现在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机械制造方面的专业人才,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对于高校工作者来说,对“机械制造技术”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对这门课程的课程定位、提出了一些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提供了一些供教育工作者参考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帮助高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工作过程;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专业人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传授理论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在进行教育时,要注重与工作过程的结合,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才能更快地适应到工作中去。“工作过程”指的是在企业中要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它是一个综合的、完整的、时刻都处于运转状态但结构相对稳定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生首先要明确任务目标,然后制定符合这项工作的计划,再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具体的操作和实施,当做完这些后要对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检查并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对于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很有帮助,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整体化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1课程定位
在高校中,“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些机电专业、机械专业的学生必修的课程,也是学生从学校步入工作岗位必须学习一门基础技能课程。这门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学生在这门课中学习一些工艺装备和加工参数的决策能力,同时还要学会操作一些专业设备,掌握机械制造的流程。这门课程要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学会装配一些器械,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2.1课程设计的理念
任何课程的设计都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机械制造技术”也不例外,它的目标是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机械方面的人才。这门课程要了解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让企业参与到对课程设计的评价中来。本门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为导向,以工业产品为载体,以项目教学为主线,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建立适合高校教育的新课程体系”。在“机械制造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扩展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教育适应企业的要求。
2.2课程设计的思路
社会的不断发展意味着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机械行业也是如此,目前社会上需要大量的具备专业技能的机械制造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岗位需要的人才为教育目标,教学要基于工作过程。教育工作者可以将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作为参考,改进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利用到的知识,在班级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首先由教师示范生产过程,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地位。此外,教师还应当组织一些校内实训活动,这些实训活动要尽可能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相似,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了解在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能力。除了校内实训,教育工作者还应当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参观,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在选择课程内容上,教育工作者应当对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真正需要,依据这些需要制定教学内容。此外,还可以收集一些企业的代表性产品,让学生对其分析和理解。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在企业中广泛应用的实际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到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例子,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借鉴别人的方法,对于他人的方法,学生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更好地尊重别人。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这些案例放到一起,编写出一个案例库,方便学生课下对这些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为了更加适应企业的需要,教师可以将具体的项目作为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或分组完成一件有实用价值的、具体的产品的从设计到制作再到最后检查评价的过程。
4课程的考核评价
课程的考核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机械制造技术”这门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者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项目过程中每个模块的设计和实现以及多个模块的组合,并将考核的结果记录下来,方便以后将多次项目评价作对比,这个过程中考察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利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评价还应当包括项目的完整性和实用价值,考核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项目任务。除了这些,评价应当有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的评价以及职业素养的评价。
5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校“机械制造技术”的课程改革应当充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依据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技能、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伟珍,邓岐杏.基于工作过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1,126(2).
[2]王新荣.高校工科专业《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
[3]方晓雄,倪晶晶.构建适应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422).
作者:张莉 单位:郑喜贵
第四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摘要】文章在分析传统理论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意义和过程。探讨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通过优化改革教学内容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职)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后继专业课程学习的坚实基础。所以,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中职教学中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两页教案,从头讲到尾,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就算是现在流行的多媒体教学,大多也是把原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到了屏幕上,虽然教学手段变了,但是教学内容和效果没有本质的变化。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完全或部分脱离实践环节,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要求和目标;用了一学年的时间学习完这门课程后,学生仍然分辨不出哪些知识点是为自己以后的专业实训课打基础的,而哪些知识点是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必不可少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以往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文化基础课相比,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高。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及较好的知识应用能力,而这些正是中职生最缺乏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更有甚者对理论学习持消极态度。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难以看到活跃的气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看到的只是更多学生对专业理论课学习兴趣的丧失。学生很难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不仅要求学生适应从初中到职中基础理论的转变,还要适应从文化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转变。对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很大的挑战。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自主探索意识不强,导致其初中阶段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在巨大的挑战面前,一旦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必然成为一句空话。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即是实施者,也是指导者和领航人,只有变革教学模式,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发挥的作用,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并进一步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改革“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势在必行。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一体化教学模式倡导以职业活动为基础,以技能学习为主导,应用专业知识支持技能的形成,通过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快、更扎实地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增长了实践操作的能力,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在理论教学的课堂上,将项目展开后,通过演示操作及相关内容的学习后,进行总结并引出一些概念、原理进行解释,分析和论证,既突出重点,又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构建的系统知识。讲课的过程是说理的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在知其然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知其所以然”,既掌握了知识,学习了操作技术,又了解了其科学性。项目实训是按照所讲解的知识和演示的内容,设计实训项目,组织学生,并让学生明确实训的要求、任务和时间,控制实训的过程。实训的内容可以是机床的参观、刀具的认识、切削加工过程的观察等。实践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使学生互相促进、加强交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发现错误动作立即纠正,保证练习的准确性。项目完成后对各组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分为组内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3个环节。通过组内自评,以评促自学;通过小组互评,以评促团队意识;而教师从巩固知识和规范操作技能等目的出发进行点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对所掌握技能的领会,提高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3.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进行任务描述。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求为主线,以模块化实践为主体”,兼顾学生实际和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具体操作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各个知识点分解为一个个任务;学生有计划地针对各个任务进行理论学习和相关的实训;教师对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疑难,用学生了解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项目一“零件的成形工艺和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中的任务一“车工技术基础”这一部分内容为例,该部分知识点包括车工的基础知识、车刀、车削加工基本常识、轴类零件的加工、套类零件的加工和螺纹的加工。在授课过程中,将这一部分内容划分为3个教学模块。模块一:通过在实训室参观,认识车床的构造、车床上加工出的工件、认识不同的刀具。让学生从中学习到车床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车床的主要附件、车床的传动系统,车刀的种类及其不同种类的作用及适用场合。模块二:借助挂图等教具在教室讲授,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工件的切削表面、切削运动以及切削用量等知识。模块三:通过参观加工过程,让学生从中总结出轴、套和螺纹的加工过程和方法以及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适当增加教学设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将一些学生没有见过的、无法想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和原理通过演示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此外,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到实训室现场教学,使学生认识机床、刀具以及传动过程和加工过程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与其他机械类的专业理论课程存在着共性,即课程的理论性普遍较强,采取单一的、陈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爱学习。因此,专业课教师应想方设法改革教学,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完成实训,并将两者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辛喜.机械制造基础[M].成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吕英波,王进军.关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J].机电技术,2006,(1):49-50.
[3]王德发.现代化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02,(5):12-13.
作者:王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