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自然科学 >

历史建筑概念析论

1民族建筑和地域建筑的定义

地域性或民族性文化,尤其在现今,都必须最终被视为全球文化的地域性化身”。这种矛盾,说明了维护地域性建筑或延续民族性建筑,不能与现代发展背道而驰,而是必须与全球发展相配合。  梁思成先生早在1953年访问苏联时就注意到被前苏联称为具备“民族的形式”的建筑,这种建筑是当时苏联在抵抗欧美的国际风格建筑时发展出来的,梁先生体会到建筑设计应该“根据每个民族的特点——它的语言、它的历史等等所形成的文化的形式,应当利用各民族遗留下来的建筑遗产”。他认为实现“民族的形式”的建筑可以包括“在规划改建旧城市的时侯,原则是尽量地保存古建筑,把它有机地组织到城市规划里去”,也可以表达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中,将该民族传统建筑的艺术重新融合组成“完整的艺术形态”,尤其是像莫斯科的地下车站那样(图1),就是可以充份体现苏俄民族“文化遗产的应用”的佳例。由此可见,“民族建筑”,并不局限于古老的建筑或以传统形式营造的建筑,而是包括重新体现民族当代文化的城市规划或建筑设计。  法兰顿认为“地域性文化(建筑)有时会加插重新演译的民间元素。(但是)它会尽力在避免流于过度封闭的情况下,去教化一种源于地域的当代文化。(因此)它会倾向在矛盾之中创造一种地域性的世界文化。要持续任何真实的文化,则最终视乎我们在吸取外来影响的同时,创造地域文化的重要形态的能力”。  这个观点,与罗哲文先生在讨论中国建筑文化发展时的见解不谋而合,“就是外来文化必须在本国、本民族、本地区原来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最后成为本国、本民族、本地区的东西”。  综合此上中外论点,民族建筑(NationalArchitecture)和地域建筑(RegionalArchitecture)可以包括城市改造规划、当代建筑设计,或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民族建筑和地域建筑的定义的重点在予基于尊重或认识该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吸取及融合世界文化,而重新演译和创造。

2古建筑、古典建筑及仿古建筑的定义

古建筑,英文是“AncientBuilding”,泛指“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实物。现在我国建筑历史学均认同1840年为“古代”与“近代”的分野,理据是“1840年鸦12片战争爆发,西方建筑进入中国,近代建筑由此在中国产生”。而此之前的则被视为古代建筑。“古建筑(现在)保存的数量和其他文物一样,年代愈早的愈少。物以稀为贵,形象化地说明早期古建筑的重要性”。撇除它的其风格雅俗或质量优劣,古建筑实物的主要文化价值在于它可以成为罕有的真实科学证据,因此具备予以保留实物的基本理据。然而,单靠年代的古远并不能成为保存的唯一理由。第一,以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单靠存在年代的久远并不足以支持其原物必然真确或必须研究的条件,例如很多古建筑,即使确认原物未曾全毁重建,但由于木材不耐久的特性,大都经过大规模修复,其中尚存元素可能已经不再具备期望的科学研究价值;第二,以探讨文化的角度来说,研究那些依然具备表达传统社群模式元素的建筑,可能比保存一些再无人民参予的遗物的意义重大;第三、以保护和持续发展文化的角度来说,除非该古物拥有其他遗迹不可替代的重要科学证据,否则保护文物应该以平衡各方面的价值,如历史、文化、科学、建筑、艺术、社会等重要性为原则。以保护建筑文物来说,衡量其其建筑的设计及技术理应比现存物料年份的远近更能判断它的建筑文化价值。  至于“古典建筑”这个名词可以泛指是英文ClassicalArchitecture的翻译。这个西方名词在西方建筑史上的定义是比较狭义的。根据英国权威建筑历史学家森玛逊(Summerson)的定义,它特定指古希腊或古罗马在公元4世纪罗马陷落之前的,在西方历史上称为“古典世代”(ClassicalWorld)的建筑,或后期“一座从远古世代的建筑语言直接或间接抽取装饰元素而形成的建筑”[7]。那些在18及19世纪欧洲参照该风格而发展的建筑潮流则顺应称之为“古典复兴”或“新古典主义”。例子就有在1823年由名建筑师史密克(Smirke)仿古希腊神庙风格设计的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图2)。然而中国历史没有“古典世代”,所以强把这个西方名词“古典建筑”借用,意义不大。如有使用,通常是指古代风格的建筑,重点在于成品的风格,而不在予其或实物年份。  而“仿古建筑”,可能是是指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模仿某个历史时段的独特风格而再造的创作品或仿古品,但是完成品未必具备社会文化意义;第二种是抽取古代建筑的美学或形制意念而再创作的新建筑,然而其设计或营造过程未必与它所借用的古代文化有关。其实仿古的情况并非现代的产品,“中国的古代仿古源远流长”,例如清代皇宫建筑的北京颐和园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图3),都可算是封建社会末期的皇室匠师仿照古代杰出地方风格建筑而营造环境的作品。  综合以上定义,古建筑确实存在研究的价值,但是必须认清个别古建筑,甚至个别建筑组件的真实性,方可用作研究的材料。然而一般古典风格的建筑或仿古建筑则可以提供启发,可以作为建筑或城规设计发展的参考。

3文物建筑和遗产建筑的定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里,“文物”大致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文刁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的文献实物”等以它们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确定。因此“文物建筑”应该是指跟据《保护法》的标准确认为具备上述文物价值的建筑物,并非所有古旧的建筑均是文物建筑,而且也不是只有华贵堂皇的建筑方是文物建筑。有些表面不太起眼,但具备重要意义的民间建筑或近现代建筑,亦可以成为文物建筑。  我们可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准则,对比近年被公认为适用于东方及西方文化的1981年的《巴拉宪章》BurraCharter(全名《保护具有文化重要性之地点的宪章》),宪章里面认为具文化意义的建筑,必须具备“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代有美学性、历史性、科学性、社会性或精神性的价值”[10]。因此,以历史、艺术及科学等价值作为并重的标准进行综合判断的方法在在中外是一致的。  另外,近年比较常用的名词是“遗产建筑”,相应英文词语HeritageBuildings。这个趋势也许与我国近年日益重视参予国际“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名册的申请有关。使用“遗产”一词侧重文物作为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资源,让我们可以保存、发展和传承下去的意思,这个概念跟英文词语“Heritage”的含意是一致的。《巴拉宪章》的主旨其实亦是在予鼓励可持续性发展遗产建筑。

4历史建筑的定义

所谓“历史建筑”,并不等同以前的建筑,亦并非所有以前所兴建的建筑均属于“历史建筑”。“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由此推论,“历史建筑”应该是指具备记录以前有意义的信息的建筑,换言之,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因此是附合《巴拉宪章》所说四类文化价值之一。没有“历史价值”的以前的建筑并不算是“历史建筑”。  然而具备“历史”讯息的建筑,除了作为研究的教材,还有甚么意义呢?《说文解字》中说:“历,过也,传也”。因此历史不单是过去的事实,也必须具备“传承”的使命,而要“传承”就必须适当地将具备历史讯息的资源,包括文献、习俗、遗迹和建筑的文化意义为下一代解说。  英国遗产组织在2008年发表《保护原则》(全名:《保护原则:可持续管理历史环境之政策与指引》),对遗迹建筑和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作出精辟的定义:“历史价值关系到昔日的人物、事件和生活方式如何与当下发生联系,而这种联系倾向是〈展示性〉或〈联想性〉的”[12]。所谓“展示性价值”,“IllustrativeValue”,是指该座建筑或遗址,能够为当代或未来人民展示昔日某些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人物,或生活方式。而“联想性价值”,“AssociativeValue”,则是指该建筑、遗址、地标、地貌、街道、或环境,具备触发或启示当代或未来人民对历史上重要的人物或事件的联想即可。这个联想的程序,有可能是因为这里确实是某历史人物踏足或某事件发生的地点,但又或者更广义来说,是某重要历史文学作品的背景,或某重要历史理念进程的环境亦可。  举例来说,山西永济市普救寺(图4)就是因为它是著名文学小说《西厢记》的背景而成名,而《西厢记》的重点不单是它引人入胜的故事,而是因为在云云中国文学中,它罕有地反映元代恋爱与礼教的冲突,并“对封建婚姻制的大胆挑战”[13]。因此普救寺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具备了令人联想到重要的历史文学作品和历史社会状况。  由此可见,“历史建筑”的“历史价值”并不能单纯从实物或文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在很多时候应根据这项历史讯息是否能够为当代及未来人民作出“展示”或“联想”,从而为人类文明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来进行判断。“遗迹遗址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人,而人恰恰是历史活动的主体这些实物离开了人它也就不成其为历史”[14]。因此可以说,如果一座遗址述说的是一群早已烟没的社群事迹,那么它的历史价值就很有限,或许只能算是科学的证据;反之,如果是一片在某特定历史时段上因为独特的人为或环境发展过程而形成的民间传统建筑组群,而与它的历史发展紧密联系的社群尚存,那么很明显,这些建筑就具备“展示”或令人“联想”该族群历史进程的条件。以位於广东省开平县的世界遗产开平碉楼(图5)为例,它见证着清末民初的历史民间生活巨变,以“华侨从北美带返之建筑风格与地方乡土传统交融,表达人类价值观之重要交流”[15]。因此开平碉楼能够属于重要的“历史建筑”,并不因为它的物质年代,而是因为它“展示”及令人“联想”到重要的历史。

5传统建筑的定义

中文“传统”一词包含了“传承”和“统合”的意念,因此“传统建筑的概念应是:以传统历史沿传而来的建筑工艺技术,使用传统建筑体系的材料所建的具有传统形式的建筑物”。这概念应该是包括传统的历史建筑,以及根据传统理念、形式及工艺营造的后期建筑。尤其是表达在未受城市化的乡镇,“地域性文化(建筑)都倾向在一些文化交节点和可以避过全球文明化的最终街冲击之处兴旺发展”,这种情况在中国,即使在不太偏远的地区乡镇,也十分常见。“传统民居(都是由)各地各民族根据自已生活习惯、生产需要、经济能力、民族爱好和审美观念,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和材科,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地进行设计和营造”。尤其是民宅,它的基本功能是居住,而人类的居住愿望,即使在现代先进的科技及经济条件容许下,在特定的环境和文化中,基本上跟以前的时代分别不大,“居所的形态,有时从百代传承而来,似乎永恒地可靠”。地域的社群人民在没有现代专业建筑师或工程师的指导下,很自然地倾向采用行之有效的技术及形态来配合地域性及当时的技术和资源,而不会刻意地创新或表达现代风格。从这一个层面来看,中国乡镇的民间建筑,除了少数近年的现代化公用建筑外,其余大多数的地域性民宅或社群建筑,如祠堂、庙宇、仓库、市集店铺,不管实际建造年份,大致都是依据传统形式营造的作品,也就是说,都可以算是“传统建筑”。最佳的例子就是在2008年列为世界遗产的福建土楼(图6)。世遗的评价是:福建土楼“以非凡形式反映了社群长久有恒地响应聚居诉求,表达出七个世纪以来夯土建筑杰出艺术的沿起、创新及发展”。可以注意到世遗的着眼点不在土楼的特定历史时段,而是一个传统有恒的发展。最明显的是其中永定高北村的土楼群,包括了明朝初建但现已毁废的五云楼、清末建造而仍然住满了村民的世泽楼和承启楼,甚至有迟至20世纪60年代由该村海外华侨归来,用传统技术新建、以便宗族聚居的侨福楼。证明传统建筑不在乎年份,而视乎营造的意念和工艺。  然而,传统并不代表被动地盲目接受前人遗留下来的东西,而是需要有意识地、有系统地、切合当代文化的思想去整合、展示、联系、演译和传承。美国现代诗人艾略特(Elliot)(图7)在《传统与个人天才》一文中指出“传统是不能依靠承继而来的,你如果要得到它,就必须以极大的努力去获取。它需要历史触觉。历史触觉包括了一个现在式的观点,而非局限于过往式的前事”。也就是说,传统不是死去的旧习俗,一项有意义的传统必须具备为当下的文化观点和人文发展作出启示的价值。  与“传统建筑”一词意念最接近的英文词汇是“TraditionalArchitecture”。英国金奖建筑师葛艾活(EdwardCullinan)(图8)曾为这个名词作出解释。他在1984年向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的演说中指出:“我想将建筑传统定位为一种共享及可持续的营造手法的发展,目的是实践性、艺术性及社会性,而非古老性或怀旧性的”。由此可见“传统建筑”的定义的重点在于它是否包含承前启后的社会文明思维,而不是在于它的建造年份。

6结论:建议着重研究中国建筑的文化传统价值以探索持续发展的方向

中国现代文化史学家钱穆先生(1895-1990)(图9)对文化有以下见解:“文化是一存在,而存在则必然有时间性,即是此存在之传统。传统要有持绩,而其中便有变化。传统则亦有生命牲的”。以上诠释与西方人类学大师列维-斯特劳斯Levi-Strauss(1908-1999)(图10)在1983年提出的意见有异曲同工之情况:“文化是由行为规律所组成。有些规律是由人类群体从以往的社会结构累积下来的传统的痕迹。其他的就是为了某些目的而有意识地被采纳或变化。”。综合以上两位中西文化大师的见解,可见如果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要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建基于这国家或民族共拥的“传统”之上。建筑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元素,建筑文化不可能脱离传统,而建筑文化的持续发展是传统建筑文化的承传与演化的一个程序。  中国的建筑文化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不断继承传统技术及理念,另一方面不断融合著外来文化及适应著自身社会进展。在这不断调整和蜕变的过程中,无论“古建筑”、“历史建筑”、“文物建筑”或“遗产建筑”,甚至包括许多地域性民间建筑,不一定是古老的、不一定是有历史联系的、也不一定是被确认为文物或遗产的,只要是蕴藏着民间传统建筑智慧、建基于群体生活文明,和拥有承前启后的精神,均是我们的参考实物和研究对象,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知识资源。

作者:梁以华 郑红 单位: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历史建筑概念析论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rkx/138954.html

    相关专题:农村资金互助会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上一篇:高校教师入职指导思想问题与对策探微
    下一篇:大规模侵权责任法律建设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