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技术创新系统结构方程实证模型
笔者认为,国家也因其所处环境影响其行为,行为又会影响绩效,本质上接近SCP理论,因此参考SCP理论建立的国家技术创新系统回归模型如图1,模型结合NIS系统,以国家竞争环境和国家风险来代表国家环境,以知识产权、产学研合作及高等教育代表科技系统,产出则由GDP来代表。
2回归模型
鉴于投入对产出有一定的滞后性,投入对本期的产出影响并不明显。一般认为竞争文化、国家风险、研发人员、研发经费、产学合作滞后2年,知识产权保护、SCI论文、EI论文及专利滞后1年。模型包括NIS的国家整体环境、科技系统、科技政策及实际产出等基本部分,国家整体环境以竞争文化、国家风险为代表,科技政策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代表,科技系统以产学合作、高等教育为代表,实际产出由GDP、人才利用效率、产品附加值及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代表,模型见图2。
3实证结果分析
3.1二阶段DEA研发效率分析
在DEA模型中,投入与产出必须符合投入增加产出不得减少的特征,因此本文使用Pearson系数分析投入与产出的之间是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果发现第一阶段研发经费与研发人员投入与所有产出具有高度正相关(P<0.05),第二阶段的专利数、SCI论文数、EI论文数与GDP、产品附加值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P<0.05)(表1)。本文拟把NIS的理念纳入压法效率的评估模型中,若去相关度不大的投入产出项,将失去NIS的架构,而且造成相关度不高的原因也可能是分析时间较短所致,因此依然将这些投入产出项纳入分析。从历年综合效率及分解项来看,如表2所示,各个年度综合效率不为1的国家大都是纯技术效率大于规模效率值,且规模报酬呈递减状态,故应减少运营规模以改善效率,而意大利历年的纯技术效率小于规模效率,显示出该国相对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相对规模无效率,可以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来改善效率。
3.2TFP分析
如表2所示,在第一阶段的研发效率分析中,TFP值小于1的国家有日本和俄罗斯,其余国家TFP值均大于1。由于TFP等于总体技术变化(effch)与技术变化(tech)的乘积,在上述TFP大于1的国家其技术变化均大于总体技术变化,而TFP小于1的国家又呈现出总体技术变化大于技术变化的现象,从而可以看出在第一阶段研发效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变化的贡献,效率不佳也是因为技术变化不足造成的。第二阶段共有6个国家TFP值大于1,分别为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及法国,其中有4国技术变化大于总体技术变化,而TFP小于1的国家有一半技术变化小于总体技术变化。综合两阶段研发效率也可以发现TFP大于1的国家,其技术变化大于总体技术变化,而TFP值小于1的国家,其技术变化大多小于总体技术变化,大致可以推论造成研发效率变化主要是技术变化所引起的。
3.3回归分析
利用上述设计的技术创新模型进行分析,在卡方检验值为52.502,自由度为14下,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885小于0.9,调和拟合优度指数(AGFI)为0.656也小于0.9,且P值为0,以上结果发现模型不佳,除产学合作和高等教育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大于0.7外,其余均小于0.7,也显示出系统模型测量效果不足,这也说明没有一个技术创新系统模型可以适用于各国,各国应有属于适合自己的技术创新系统。虽然模型不能全部反应各国的技术创新系统,但也发现国家创新政策显著地影响科技系统(P<0.05),科技系统又显著地影响GDP,且以产学合作与高等教育来代表科技系统是可行的。利用上述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显示出国家风险对GDP、产品附加值、人才利用效率和企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影响力,其次是研发经费、研发人员、竞争文化、知识产权保护、SCI论文篇数及EI论文篇数。
4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合竞争力指标与国家技术创新系统建立一个二阶段的研发效率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国家技术创新系统简化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研究设计的国家技术创新系统结构方程模型不佳,不能反映各国技术创新路径,但从标准路径系数发现,国家创新政策显著地影响科技系统,科技系统又显著地影响GDP,且以产学合作与高等教育来代表科技系统是可行的。此外,笔者认为一个国家的研发投入不应只是研发人员及经费,还应该包括竞争文化、国家风险、产学合作以及高等教育等,而研发产出也不应仅局限于专利数、SCI及EI论文篇数,还应该包含对整个国家有贡献的GDP、人才利用效率、产品附加值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且笔者所选用的投入产出变量也有待于检验和补充。
作者:陈洁 侯威 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