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方法的优选
1.1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课程共十三个章节,教学均以概念、法规介绍等理论讲授为主,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影响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各章节的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方法,对于政策性强的内容以理论讲授为主,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引入当前时政或医改动向,引发同学对药学时政的思考和关注;以法规为主的部分,以案例分析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探究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章节,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并形成市场调查报告在课程上汇报,培养学生学习药事管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维,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组织能力;此外,对于一些内容单纯,记忆性强的章节,要求学生自学,之后通过检测自学效果的方法来组织教学。总之,教学中充分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内容相结合,才能顺利实现教与学的转化。
1.2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特点
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教学内容涉及大量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如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规范(GMP)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等。由于本科生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药学时政、药事法规了解甚少,加之法规内容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在该部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较为适宜。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含有问题的具体实践情境中,师生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学习、分析与研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多维性解决问题能力、面对复杂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2]。但案例的选择首先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说服力,影响较大,能反应药事管理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符合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所选案例时间跨度较短,内容较新颖,具有时代特色。案例的剖析应尊重事实,未加入主观的假设,不仅仅局限于以往对违法案例的处理分析,可以引入了具有正面引导作用的实例。
1.3实践教学环节
针对医药市场对药学人才在药事管理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要求,确定社会实践的方案,与专业实习有机结合,构建综合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3]。如学生到药厂参观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体验药厂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制度体系及药厂GMP实践和管理;到社会药房了解药品经营模式,药品分类管理、药学社会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到医疗机构药房实习,了解医疗机构药品的采购、储存、出入库管理、药品的分类、调配及临床药学活动等丰富的药学实践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深刻的感性认识,如涉及GMP、GSP、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等章节的讲解时,容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程气氛,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起到较好的效果。
2评价机制的完善
2.1制定多维度评价机制
制定新一轮教学大纲,对命题思路、考核类型、试题类型、成绩评定进行调整,旨在通过期末考核、平时成绩、课外实践、调查报告、课堂汇报等多维度的评价指标评价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课程考核与《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有机结合
《药事管理学》不仅是医药院校在校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也是执业药师必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我国现行的主要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了解药事管理基本知识;具备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能力,并能独立运用国家药品监管的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执业药师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药事管理与法规方面的新进展[1],是本门课程与执业药师考试交集所在,也是两者有机结合前提。
2.3引入市场调查论文考核方式
要求学生查阅文献和组队开展课外社会实践调研,形成调查报告,并分组进行课堂汇报,锻炼学生团队意识,组织沟通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现有知识学会分析和解决药事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阅读科技期刊和学术专著,不断的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查、阅、写”的综合能力[4]。同时将社会实践过程纳入课程评价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实践活动有效顺利开展。
3教学效果
有望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评价机制的完善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达到培养学生辨别药事管理领域中的合法与非法行为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药事管理的知识与药事法规的规定的水平,初步建立的药学职业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奠定基础。同时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工作必需的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改变药学生传统单一的药学知识及技能结构,为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晓莉 蓝海 夏从龙 单位:大理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