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自然科学 >

绘画艺术民间性特征

一、齐白石绘画的民间艺术特征

齐白石出生于普通农民之家,在民间艺术的熏陶下成长,他将民间美术融入传统绘画之中,推进了中国画的创新。早在做雕花木匠时,齐白石就不愿走传统的老路子,总要在雕花里加些新花样,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使这些雕花富于变化。李可染曾说,“齐白石绘画是从民间艺术开始的……民间艺术健康朴素的特色,一直保持在后来的作品里,成为他独特风格的一个重要部分”;郎绍君就认为,“民间艺术的质朴刚健……超越了所有的前辈”。[2](一)题材的民间性民间美术常以贴近底层生活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物象为创作主题,这些深刻影响了齐白石的绘画创作,他的画作多描绘自己热爱的、普通大众喜欢的内容,“根据不完全统计,齐白石画作中具名花草约80种……具名山水风景约40种”,这些题材内容多是齐白石早年生活中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即使在成名之后,齐白石仍将生活题材作为绘画创作主题,“他带着农民的眼光来看自然……一切都那么生意盎然,充满着乐观情调”,从鸡鸭鱼鹅、瓜果蔬菜、竹舍篱笆、鸬鹚暮鸦等主题内容中,可以感受到齐白石平实自然、热爱生活的心境。如齐白石的《小鱼都来》中几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一根钓鱼丝和一只小虾,旁边题着“五十年前作小娃……记得菖蒲是此花”;《小鱼煮丝瓜》画了四个带着瓜花、藤蔓的丝瓜,还有几条活蹦乱跳的小鱼,旁边题着“小鱼煮丝瓜,只有农家能谙此风味”,这些画作都展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二)色彩的民间性齐白石借鉴了民间美术色彩的审美特征,将民间美术鲜艳浓烈的色彩与简笔花鸟融合于一起,创造出全新的大写意赋彩法。[3]在民间美术中,常用红色象征吉祥、喜庆和幸福,在结婚、过年、祈福、生子等场合多用红色,齐白石就用红色渲染牡丹、菊花、朱竹、梅花等,用红色表现多情的春天、热情的夏天、爽朗的秋天、冷峻的冬天,用红色歌颂美好的生活、国家的昌盛,如在《寿桃》中,齐白石用红色没骨渲染了两个鲜活、饱满的桃子,使画面显得热烈、喜庆和吉祥。在民间美术中,常将互补的颜色放置到一起产生强烈、饱满的色彩效果,齐白石受到民间用色的启示,将对比鲜明的色彩放到一起,创作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齐白石将代表幽静典雅的黑色、热烈吉祥的红色搭配起来,形成了雅俗共赏的“红花墨叶”,如《菊酒图》中用牡丹花勾勒出一丛秋菊,用赭黄色勾染出一坛老酒,用黑色渲染菊叶和酒筐,使画面色彩艳而不俗,鲜亮而稳重,流露出无穷的韵味;《和平鸽》的画面右侧为三株雁来红,一株斜插,两株并立,色彩艳丽夺目、生机勃勃,红花之下为漆黑色、红嘴红爪的和平鸽,整个画面色彩鲜艳,对比鲜明,营造出一种稳重热烈的气氛。在民间美术中,常用对比强烈的色彩表达喜庆气氛,如婚嫁时常常是“男披红,女穿绿”,齐白石就将这种民间用色风格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之中,《牡丹》《菊花》《扁豆》《牵牛花》《海棠》等就用红花、绿叶营造出饱满、鲜艳、沉着的氛围,艳丽而不显俗气。民间配色常讲“红搭黄,亮晃晃”“要求扬,一片黄”,齐白石就将红黄搭配运用于绘画创作之中,《菊花图》中红菊、黄菊交辉相应,创造出富贵艳丽、鲜亮夺目的色彩效果,展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4](三)意境的民间性民间美术根植于民间文化的土壤,以劳动人民为审美主体,有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艺术特征。民间美术扎根于民间生活,以求吉祥、求富贵、求平安为审美追求,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莲(连)年有鱼”“柿柿(事事)如意”“喜上梅(眉)梢”“金玉满堂”等有着象征意义的谐音谚语,这些绘画题材可能有些俗气,但在齐白石笔下却能变腐朽为神奇。齐白石从民间美术中汲取营养,提出了“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艺术主张,“他熟悉以细节描绘见长的民间美术……把生命情趣的表现推向了一个新境界”,从而将民间绘画与文人画紧密联系起来。如《荷花影》《牧童》《小鱼都来》《蛙声十里出山泉》《灯蛾》等画作,就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情趣。比如齐白石笔下的虾就是河虾与海虾的综合体,“河虾活泼但失之单薄……便可取长补短”,齐白石曾言,“余60年来画鱼虾之功夫若磨剑”;70岁时齐白石笔下的虾体透明而有弹性,浮游轻捷有力;80岁时齐白石笔下的虾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纵观齐白石画虾的历程,可以知道:艺术源于并高于生活,是生活阅历和艺术经验的结晶,宗白华曾说:“人间第一流的文艺……以待千古的真正知己。”

二、齐白石绘画民间性的艺术价值

民间美术是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等相对应的艺术样式,它源于民间生活和劳动人民。长期以来,民间美术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粗俗、低贱的艺术形式,特别是近代以来,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遭到了淘汰和抛弃。其实,民间美术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很高的艺术价值,要想推进中国画的创新发展就需要不断从民间美术中汲取营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审美意识等发生了深刻变化,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逐步消失,特别是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下,民间美术失去了生存空间,这使传承民间艺术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而齐白石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弘扬就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在传承民间美术时,齐白石正确处理了“选择与放弃”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画画不仅要让中国老百姓欣赏,还要给全世界人民欣赏。齐白石年轻时从民间喜好出发,向民间画师学习,走出了由简到繁的路子;壮年时向文人画学习,画风由热烈变为冷逸;老年时将文人画和民间画结合起来,选择了“热烈放逸而不冷”的路子。齐白石正是在民间艺术的“选择与放弃”中成就了大师风范,“夫画者,本寂寞之道……方可从事于画”,这无疑是齐白石艺术体验的结晶,对当代画家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5]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画得太浅、太俗,会使大众读了不能解渴,起不到陶冶情操的作用;画得太深奥或太古怪,会使大众看不懂,失去审美教育的意义,齐白石找到了一条雅俗共赏的道路,成功地解决了“变革与坚守”的问题。齐白石曾言,“余作画数十年……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齐白石画人物、山水、虫鸟、鱼虾等,始终坚守画“所见之物”的创作原则,齐白石曾养虾于案头,天天观察和揣摩虾的形状、神态,自然而然“下笔有神”。历代文人墨客多描写秋景的凄凉和清冷,齐白石却转变思维方式,发现秋景的热烈美和充实美:残荷不残,芙蓉虽落,代之以结实的莲蓬……这使齐白石绘画展现出质朴的情怀、积极向上的生活气息,这对当代绘画创作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6]综上所述,齐白石绘画的主题内容、色彩表现、审美特征等都有着浓郁的民间特色,正是这种民间性使齐白石绘画呈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可以说,齐白石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创新探索了新的道路,也告诉世人:只有深深扎根于社会生活之中,不断从民间美术中汲取营养,才能推进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创新。

作者:王冬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绘画艺术民间性特征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rkx/121193.html

    相关专题:核心论文发表网 中国律师网


    上一篇: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实验教学探索
    下一篇:历史影视剧与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