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动画艺术的民族性
具有中国民族性的动画艺术在艺术特性上既不同于美国迪斯尼动画诙谐幽默的风格,又不同于日本动画模式化的造型风格,而是将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艺术融入到动画艺术的角色当中。这种极具民间传统特色的动画艺术在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凸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东方神韵和文化魅力,在观众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学、艺术源远流长,为我国动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中国动画艺术民族性在以往动画作品中的体现
上世纪50年代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的一批骨干艺术家受命在上海组建了中国第一个专业的动画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从此标志着中国的动画发展史迈向新的台阶,动画艺术工作者人数逐年增多,一大批有声望的艺术家和文学家先后加入到动画艺术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中。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由此提出了“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指出动画艺术家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古为今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1956年)第一次在民族性上有所显现,将军的脸谱借鉴了京剧的人物造型,动作的设计也采取了京剧的基本动作。这部时长只有30分钟的动画片充满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对当时动画艺术的民族化探索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60年代水墨动画的问世,《小蝌蚪找妈妈》这部经典作品更是震惊了世界。如同对笔墨情趣的追求,此类动画通过赋予动作和情景的意象化,充分诠释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辩证理念,情感表现细腻含蓄,耐人寻味,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借景抒情”的审美意趣,使之成为中国动画艺术民族性的代表作。法国《世界报》评论《小蝌蚪找妈妈》时称:“中国水墨动画柔和的景色、细致的笔调,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同时期诞生的《牧笛》《山水情》《鹿铃》等一批水墨动画片继承了中国画宁静淡泊、潇洒出世的至高境界,使水墨动画达到新的艺术境界。在中国动画艺术众多表现形式中,剪纸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剪纸动画是将剪纸艺术运用到动画制作中的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例如《猪八戒吃西瓜》是借鉴皮影戏和民间剪纸,制作成平面关节纸偶,然后用逐格摄影的方式把动作拍摄下来。剪纸动画片风格简洁、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是动画和民间艺术结合的一大创新。
三、展望中国动画艺术民族性的发展
动画艺术和所有艺术形式具有共通的规律,越是具有民族性,才越具有世界性。动画艺术的民族性就是如何在动画艺术作品中体现民族文化的问题。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动画艺术民族化的沃土,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一些动画工作者却一直在模仿动画大国美国,甚至追随我们的近邻日本,创造出很多没有民族根基的艺术形象。长此以往,我们民族性的东西就会慢慢地在历史长河中消失。因此,必须高举民族化这面大旗,中国的动画发展之路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只有在正视中国动画艺术民族性的基础上,借鉴别国动画艺术的精髓之处,才能走出一条真正富有中国特色的动画道路,中国的动画艺术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更加广泛的观众。动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全球化的态势愈演愈烈,越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本国的动画艺术作品中保留一定的民族性,发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做到既保持自身对艺术的阐释能力和判断标准,又要寻求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既要重视对民族性的传承,又要考虑多元并存的全球化文化环境中广大受众的接受能力,还要考虑当代审美意识与市场需求。只有这样,中国动画艺术最终才能被世界认识和认可。
民族性是中国动画艺术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是中国动画的生命和灵魂。新世纪的动画艺术工作者应充分吸收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经验,不断挖掘具有民族性的题材和表现方式,同时汲取国外先进的创作理念和制作技术,使富含中国民族性的动画作品能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蔡思奇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相关专题:杂志投稿 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