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1.过于注重华丽的语言,忽略了作文的实用性
优美的言辞,华丽的语句固然能提升整体作文的艺术性与观赏性,但是,过于追求语言的艺术性,而不加节制的使用则容易让整篇作文显得虚无、空洞,使得作文失去了实用性。如,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容易本末倒置,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与优美,通过在教材、参考资料、范文等内容中挑选出优美的语句,让学生对其进行参考、朗诵,缺少对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单单依靠已有的语句积累来进行写作,极易迷失写作方向。在此作文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作文大多是通过华丽语句堆砌而成,文章结构不清,立意模糊,内容空洞,作文描述与题目要求相差甚远,达不到高中语文作文的实用性标准。
2.作文教学模式化,磨灭了作文的创新性
随着课程体制的改革,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式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仍有多数语文教师采用以往的作文教学方式,这极其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要求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时,不是引导学生如何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提升文章的创新性。而是依旧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审题,接着指导学生如何立框架、选材、开头语结尾,更甚者直接用范文当做案例。这无疑是给学生带上思维枷锁,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即使学生想为作文增添创新元素,突显文章特色,终究会因为定向思维的影响而使得最后的作文成品在写作模式上如出一辙。这种流水线式的作文教学方式,不仅模式化了学生的写作思维,更磨灭了作文的创新性,与我国新课程发展的要求严重背离。
二、强化高中语文作文实用性与创新性的思考
1.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
高中语文作文实用性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正确把握题目深层次的要求,并切合题意写作出具有深度与寓意的文章,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让写作作文获得高分。第一,分析文章的亮点。近年来我国语文高考侧重于象征性作文的考核,学生需要以叙事的方式才能发现题目所象征的意义,并还要将此含义体现在文章当中,从而有效提升作文的写作深度。例如,近年来我国语文高考作文多数以象征性的题目为要求,让学生进行写作。这往往需要学生采用叙事的方式来正确把握象征的含义,并将此体现在文章当中,这样能够有效提升作文的写作高度。例如,以“妈妈的手”为话题展开叙述。由于这类话题作文,题目要求较低,所以学生拥有充足的想象空间来进行文章写作。然而,这个题目还蕴含深层次的意义,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将其写成一篇科普类的文章就会和出题者的出题用意相差甚远。学生先要正确理解“妈妈的手”的深层次含义,妈妈的手一双辛劳的手,是一双无私的手,是一种深沉的爱等等,只要学生准确把握题目亮点,发散自身的创作思维,才能在写作出切合题意又富深度的作文。第二,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掌握作文写作得分点。如,别出心裁的作文开篇可以让人耳目一新,进而产生阅读全文的欲望。良好的作文结尾,可以有效体现文章的主旨大意,为文章增添色彩,能让人再三品味。如此一来,写作的作文就更能让人印象深刻,从而脱颖而出,以此提高作文的实用性。第三,教师应引导学生逐个攻破作文的开篇至结尾的各个写作结构。根据文章的类型来练习不同的作文开篇,并引导学生将写作当成一种习惯,多进行作文写作,如日记、周记等,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许多教师可能会觉得这种教学手段会制约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其实不然,只要运用得当,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会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还会是学生获取作文高分的重要途径。
2.加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
创新是优秀作文的重要体现,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仔细发现生活中的创新元素,跳出传统的写作思维模式,开拓思维发散空间,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性。与实用性作文教学相比,创新性作文教学似乎与其相矛盾,实则不然,二者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每年高考都会出现满分作文,想要获得作文高分,创新是关键。作文是记录精彩生活的途径之一,教师应鼓励学生跳出单一的高中生活模式,多从生活中发掘创新点。如:通过网络平台、期刊杂志、报刊、电视等来关注国家新闻,了解当今社会时事概况与热点问题;或者利用周末或假期的时间到图书馆或者电子阅览室等场所扩宽自己的阅读面;或者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知生活等形式来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为学生的创新写作做好铺垫。然而,由于高考作文具有特殊性,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谨慎对待。
作者:卢凤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