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
我国未来交通发展可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以小汽车为主导的机动化快速发展与城市有限资源、环境容量之间的冲突,这一矛盾的出现与城市化、社会和经济现代化密切相关,因此交通拥堵的缓解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交通发展模式将由注重偿还历史欠账的被动模式转向适度超前发展的主动模式,在加强交通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强调交通需求管理、交通资源配置优化、交通系统整合和综合管理。城市交通发展在加强交通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强调交通需求管理、交通资源配置优化、交通系统整合和综合管理。
二、观念的调整-支撑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设施体系
交通设施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要改善人类居住区的社会环境,如促进交通文化的理念创新;改善经济效益,如通过交通设施拉动关联经济的增长;改善居民的居住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如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对道路实行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评价,如对外交通枢纽、公共交通枢纽、各类停车场、各类货物流通中心、道路节点改造、交叉口渠化、交通控制等的建设规模和项目开发性质达到要求,进行严密的交通影响分析。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引导作用,对区域社会经济空间形态发展的引导;支持作用,提供区域空间的基本支撑框架;保障作用,对于地震等灾害的救援来说,交通网络是最基本的生命线。对于交通系统的后台支撑作用我们必须有这样一种认识: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制约下,传统的交通系统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必须通过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加以改造,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促成交通系统结构的变化和技术的变化,除了传统的道路本体设施以外,应该增加交通监控系统、交通信息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环境保护系统、自动收费系统、交通安全及事故处理系统等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采用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进行技术改造,形成一个综合的交通信息系统,从而为人们提供道路网上的交通阻滞、交通事故、运行时间等情报,并提供公共交通的情报,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恰当的出行时间、合理的交通路线,促使交通出行分布在综合交通网络上进行合理分布,以减轻整个交通网络的负担。而现代化的交通监控系统作为道路交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以平滑交通流为直接目标,并由此产生减少废气排放、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
三、科学研究的深入-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
由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支撑道路交通建设的科学研究内容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传统技术的比重正在下降,新技术学科的研究内容正在迅速得到关注,并正在得到逐步应用。对于交通领域来说,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将土地利用与交通运输规划相结合、确立减少交通需求的发展模式、发展公共交通、改善交通管理、鼓励非机动运输方式等手段,建立并促进人类居住区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这是我们对可持续发展概念下交通建设的主要研究方向。交通网络的可靠性研究是在这一大体研究方向上一个值得展开的领域,特别是在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中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目前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城市化过程,在城市布局规划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对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预防和救援问题,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道路交通系统对于城市的救援与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已被国内外多次地震灾害血的事实所证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使得受灾地区的交通一度陷入瘫痪,在经历了这场特大的教训之后,研究地震灾害情况下保障道路交通也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由于灾害情况下道路交通系统功能对于城市系统总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大影响,因而需要提供具有一定可靠性、能够在抗御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发挥作用的交通网络。在灾害情况下,特别是在救援工作初期,人们(特别是其交通行为)往往失去有效的组织性,这种分散无组织的行动有可能造成交通网络总体机能的丧失,因而对于城市救灾保障交通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这种特殊情况下的供需关系,以及对应的交通保障方法。类似的研究需求在抵御火灾、水灾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
四、制度的延续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交通制度是通过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对交通的一种调节手段,其作用是将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布局与使用进行最优化控制与引导。为支撑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合理引导交通模式的转变,需要对各个交通子系统进行合理的引导,公共交通、静态交通、道路系统以及交通制度。
1、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最大化平衡票价体系
2、区域差别化停车收费机制
3、道路拥堵收费机制
五、管理的细化-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交通需求管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给予关注的问题,人类应该较为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消费观念,其中交通消费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交通需求管理通过停车管理、税收管理等多种手段实现对交通方式的调节,鼓励减少交通出行的模式及较少资源消耗的模式。交通管理应进一步细化,达到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要求。
1、公共交通服务管理
通过服务管理促进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提高,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层次、立体型、衔接顺畅、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网络。公众服务的管理在道路交通综合系统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包括信息服务、救援服务、管理服务等。
2、城市道路网络管理
加强管理促进快速通道网络构架的形成,完善干道网络,提升中小街道系统衔接能力,系统加强节点转换能力;形成功能明确、衔接合理、等级匹配、高效通畅的道路网体系;强化对外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的衔接,铁路枢纽、公路枢纽、航空枢纽衔接顺畅,立体换乘无缝衔接,各个枢纽合理分工、方便衔接,发挥综合运输效益。
3、停车设施建设管理
进一步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协调动态和静态交通,停车需求得到控制,保持道路畅通和良好的停车服务水平,构筑区域差别化的停车系统,实现停车设施供应与需求保持平衡。
4、货运物流系统管理
优化货运物流系统,构筑多层次的物流节点,布局多级货运通道,构建完善的物流货运信息系统;促进物流体系向社会化、规模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此外,还应该在交通协调控制系统、智能公交系统、出租车调度系统、停车诱导系统等各个系统做好周密的管理安排,把管理工作做细、做足,从整体上促进交通管理水平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