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戏曲动画受众吸引力表达视点——童趣
不同媒介之间需有一个视点将其形成价值链接。童趣的视角则立足于儿童与成人的双重世界,找寻于“童真”与“情趣”共生的情感体验。戏曲动画以童趣的视角将舞台视听信息传递给动画创作者以参考。童趣视角以儿童式的形象、思维、动作表达成人沟通的深层意义。
1.1童趣的人物造型塑造
形象思维是儿童的主要思维方式。因此,青少年对动画影片中人物造型尤为关注。儿童绘画能寄寓动画片创作者的直观表达,他们凭感性作画,截取对主要人物形象的直觉印象,在配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动画《补锅》中的兰英形象人物造型不受人体构造的讲究,头与身体各占一半,兰英的大辫子几近占整个身高的三分之二;胳膊直接用两条线来概括,但一定展现出对手指的深度刻画,圆而大且亮的眼睛占据整个肉嘟嘟的鹅蛋脸型的焦点,而眉毛则相对一笔勾画。儿童的描绘方式虽显稚嫩,却成就了儿童单纯且探索美好世界的纯真与对一切未知事物无拘无束的想象力的特点。
1.2童趣的故事情节设置
童趣的故事情节主要体现在故事结构起伏韵律略小,没有剧烈的矛盾冲突,但又不失趣味性。经典动画影片《过猴山》中,描绘了猴子“效仿”老人的系列动作,以逗趣的形式展开。效仿这一幽默表达,立足于青少年对世界本真的一种纯真、简单与感性之美。
1.3童趣的动作设计
戏曲动作的虚拟性在动画中应直观表达,而动画本质中幻想的独特性与视觉的夸张性,主要围绕形体的夸张、生动、变形,但童趣的动作设计一定要呈现典型性。典型性动作的设定则需创作者对该类事物充分观察、提炼、凝缩的基础上的一种映射。在《刘海砍礁》中,胡秀英不时在树爷爷身旁扯它为数不多的象征发丝的树枝,好似一种儿童的撒娇状态。《讨学钱》中先生不时扶镜片,手背在后面踱步,眼神空洞的转动,呈现典型的伪学者风范,让人忍俊不禁。
2受众吸引力对戏曲动画艺术表达的影响
吸引受众想象与思考,并以此填充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是激发受众完成文本、形成作品的动力因素。[1]也就是说,探究戏曲动画受众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便是激发受众在观赏时对影片审美价值的体现。
2.1求新的剧本创意之趣
(1)戏曲与动画剧本的重组之趣。优秀的动画作品应以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为依托,进而对客观存在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进行反思。从受众心理上来分析:戏曲动画受众的情感应保持某种程度,不应逾越一定的范围,如若保持太强烈的情感则会破坏审美心态,审美主体在生理与心理的表现则是剧情单调、缺乏新意与厌烦。一种情感若长时间占据心理主导地位则会导致受众审美疲劳。有些国产动画叙事手法平铺直叙、缺乏对人物本身深层次挖掘。使受众在观影的过程中较难以产生某些情感。而我国戏曲则重视戏曲结构的“悲欢沓见,离合环生”使人“养精益神,使之不卷”。两者融合的乐趣则在相互补给中带给受众别样体验。(2)剧本编排的情节之趣。目前戏曲动画则多为实验性小短片,在剧情编排、故事情节设定等方面还末形成像迪士尼《钟楼怪人》《狮子王》等一批改编自经典戏剧的动画。笔者认为在剧本创作方面,应高度概括戏曲剧目,并将悲与喜所产生的快感融为一体。戏曲动画《双下山》,从题材选择上本剧幽默风趣、妙趣恒生,易于对其进行动画改编。尼姑赵氏与僧尼,因各自不甘空门寂寞,羡慕世俗夫妻生活。终于下定决心,逃逸下山,寻求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途中,两人邂逅相遇,互生爱慕之情。该剧大胆展露少年僧尼思春怀人、向往世俗生活的心情,尽情嘲弄违反人性、摧残身心的清规戒律,让和尚与尼姑演绎了一幕爱情喜剧的主人公。在这出戏里,没有传统剧目常有的伦理道德说教,有的只是对爱情最真挚情感追求与勇气。在视像时代,认知主体通过多元化欣赏、品味其传统文化所表现出的求新审美效应,易与当代受众通过不同媒介,产生情感共鸣。因此,笔者认为,戏曲动画受众吸引力的情节之趣在于对增加传统主旨、情节的求新表现形式及出其不意的戏剧性突转,异常人格纳入正常的生活轨道中制造波折。戏曲故事主题的人性化与故事情节的趣味性,无疑对观众有着极强的吸引力。(3)剧本主旨的团圆之趣。国人素来有圆满的审美崇尚。时至今日,这种审美倾向仍影响着当代受众的艺术欣赏力。在戏曲动画《双下山》中作者首先描述了和尚与尼姑下山时的惆怅与憧憬,两人相遇,利用婉转、幽默的语言与夸张的动作表现,悲喜间的交换,使受众保持兴致勃勃的心境。中国人历来重视团圆之趣,受众希望看到剧情最终圆满。早期的电影中也有一个著名的方式“:最后一分钟营救”,我们看到在经典动画《钟楼怪人》的结尾,背离了小说的悲剧情节而使爱斯梅达拉与绯比斯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双下山》的结尾,作者使和尚与尼姑终于挣脱世俗,也继承动画的幽默元素,和尚背上尼姑携手过自己的幸福人生。
2.2受众对舞台戏曲视觉元素创新性的期待
“民族文化的特色是决定动画产品的技术风格和特点的根本原因”。[1]传统文化特色赋予动画作品内在吸引力,而动画作品本身亲和力来源于当代审美文化之中。因此,传统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于结合当下主流文化消费与受众审美意识之中。国产动画《秦时明月3D电影龙腾万里》,它是对国产动画民族化传统特性视觉语言的一种突破。这种突破主要体现在传统美学意蕴的当代化美学对接,传统文化符号的当代化再现。本片不是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拼接与堆积,而是在以恰当的形式通过动画的方式重新吸纳、组合、融会贯通。可为契合受众吸引力对戏曲动画艺术表达之间的某种借鉴启发。(1)保持整体传统文化元素的特有风格。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本源意义,以动画中的视觉语言夸大,突出和强调该元素的内部意义与情感表达。从而将与之相关联的符号意义传达给受众。本片中,小黎的服饰采用秦汉时期女性衣着曲裾深衣的服饰特征“,上窄下宽”“、续衽钩边”的服饰格局尚未改变,衣领部分的“交领”呈“Y”形特色被沿袭。戏曲动画的人物造型与场景设计依托于真实舞台戏曲的文化元素,在人物造型中,受众期待于对戏曲人物形象的另类展示,但仍旧不能忽略对其真实性与典型性的挖掘。以此,才能使受众真正感受到其精髓所在。(2)繁杂饰物的简化与规整。在传统文化中诉诸于多样的审美创造,不同地域、人群、年代对色彩,形状及饰样中的创作不同。固有传统文化元素不免出现纹样偏多,细节繁杂,与当代人的审美产生较大差距的表现形式。只有将其抽出利于装饰性、普适性、规则化、集约化的视觉样式,才能契合当今受众的审美诉求。动画人物小黎,一改襦裙下摆至地,不露脚面的秦汉服饰特征。结合当代时尚理念,刻画成长靴,短裙,又以薄沙材质展现“喇叭花”的襦裙外形特征。服饰搭配更显利落与时尚。对于衣服纹样的刻画,服装材质的表现,则参考了众多民族服饰传统纹样。以此,创造出新的契合当下的秩序美与形式美。为配合展现小黎的个性与使命,贴图中盔甲的材质软化于模型之中,将女性的柔美与干练融进清爽简洁的创作理念之中。因此,传统戏曲中繁杂的纹样与饰物及不适宜现代表现的传统元素,受众吸引力在于对现代审美与传统美学之间的大尺度的整合。(3)细节刻画的推陈出新。在本剧中,小黎发饰选用材质细腻表现的麻花编发,发带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银饰头巾,透出浓浓的异域风情。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是深藏于作品本身那种的孤芳自傲,而是需要受众的喜闻乐见。余秋雨先生在《观众心理学》中讲希望通过变异,给观众带来一些陌生感和阻隔感,使他们兀自惊奇,获得在平时熟视无睹的人生要旨。传统元素与当代形式产生的陌生感也是对受众吸引力发生的主要因素。
2.3戏曲动画的价值主载——文脉相传与人类共享
戏曲已逐渐退却了往日娱乐至上的休闲功能,道德教化的训诫作用。传统戏曲的当代传播意义何在?戏曲在日常化的道德侵渍,诗情画意的表现方式与思维模式都孕育在了视觉映像与艺术多元化的表达之中。戏曲之虚,完全保留在舞台视觉假象的虚幻之中。动画之实,将虚幻得以自由展现在物理视觉之下。当动画被“全龄”受众逐渐接纳,戏曲独特的视听美感、审美内蕴与趣味表达真正建构在动画本质之中。固而能成为受众吸引力的关键因素。戏曲动画在受众审美之中才能获取所想传达的精神理念,契合当代受众的视听感受,才能对戏曲艺术的传播普及起到积极的拓宽效应。也只有在不断开拓戏曲动画受众认知心理不断剖析的过程中,积极平衡相互“跨界”媒介之间的矛盾冲突,戏曲动画的发展才能越走越宽。
作者:闫雪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相关专题:课程体系构建 海尔供应链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