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媒体课件在艺术性方面存在的弊端
多媒体课件在艺术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在教学中比较突出、比较明显又比较常见且带有普遍性的有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布局问题。教学中发现,有的课件界面内容过满,显得拥挤不够清晰;有的课件内容又偏少,若大的屏幕上只有聊聊数十个字,显得单调和单薄。还有一些教师在课件制作中没有考虑到不同的教学场所对课件在界面布局上的要求也不同,结果出现了在阶梯教室使用较好的课件,在一般教室使用却出现课件的布局不合理,致使坐在后面的学生看不到屏幕下方的内容,出现了后面的学生站着听课的场景,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还影响到课堂秩序。二是模糊问题。有的教师对课件中的视频没有经过很好的筛选,结果使用的视频颜色陈旧,画面又很模糊,想要短时间内看清楚视频中的内容是非常困难。有些课件忽略了字体的大小、颜色与背景之间的反差,使得在电脑上能看到清楚的内容在屏幕上模糊不清,影响其教学效果。图像模糊,这样必然造成视觉效果差,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因而不仅没有提高教学效果,反而是影响了教学效果,甚至降低了教学效果,起到了负作用。三是滥用问题。有的教师忽略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本质,盲目追求课件的表现形式,设计不当而造成刺激干扰。例如有的课件中出现的视频、图片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差较大,只追求新颖而不切合教学主题;有的课件背景画面复杂,图形变幻莫测,奇形怪状,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了干扰;有的课件使用大量的动画、图片和音响,甚至有的课件中出现的动漫人物一直在不停地晃动,让人眼花缭乱,注意力无法集中,这样就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他们对学习的关注,导致学生对实际的教学内容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学生注意力就会有所转移,收到的教学效果与预期效果全然相反。
2对策
一是选择材料要有的放矢如果多媒体教学的内容选择得不好,或让学生难以接受,或与学生的接受程度有较大出入,这样的教学必不受到学生的欢迎。在选择教学用视频、图片等材料时,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设计情况而定,不能一味地追求多,一节课满满的,让学生感觉到没有喘气的机会,同时材料的数量多,屏幕切换多,对学生而言重点难点就很难把握到位。我们要力求所使用的视频、图片既符合教学要求,又符合在课堂上使用合理、合适、合体的要求,不能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而忽视了教学效果。二是设计动画要掌握分寸。我们设计动画时应该把握一点:动画效果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制作或运用的课件应该简洁明了实用,不可过于浮夸,喧宾夺主,动画及切换要适度,不可过多。特别是要注意那些容易起到反作用、负作用的动画效果,尽量减少或杜绝某个动漫图片一直不停晃动,同时也要避免过于呆板、单调的动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产生丰富的视听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课件效果要学生满意。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重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情感体验。教师不能仅仅从个人角度去考虑课件的设计及效果,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力争做到课件的色彩和放映的时间、速度、方式要与学生的视觉、听觉、思考进行恰到好处的衔接,更好地实现教学的设计思路和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首先,背景与字体的色彩搭配一定要合适,否则就会感到或太亮刺眼,或模糊看不清楚,极易造成学生视觉疲劳。课件中的色彩搭配方面出现的问题最多,出错的频率也很高,不止是发生在年轻教师身上,一些专家教授的课件也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其次,课件播放时间、速度把握要准确。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就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学中知道课件中哪些内容需要快播,哪些内容又必须慢播慢讲,让学生有消化吸收的时间,决不能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教师若过分赶进度,重要的内容播放较快,忽略了学生的思维特点,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抄写笔记的空间和时间,就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而言,重要的内容做笔记是他们进一步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好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到学生这一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在这里需要强调,教学中必须要播放那些声音效果不好或无声音的视频时,教师一定要有所动作,决不可以只当播放者,要及时进行提示说明,帮助学生提高欣赏水平和接受能力。再次,我们应该清楚,教师在电脑前看到的课件效果与学生在教室中看到的效果有较大区别,为此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仔细查看课件,有条件时可到教室提前试播,及时发现课件中存在的诸如色彩搭配、界面布局等方面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切实做到课件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役。总之,我们应该明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美和补充。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和优势是不容置疑的,我们讨论课件的弊端问题,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我们教师精心准备,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给学生展示一个比较精致的课件、一堂比较精美的课,让多媒体教学发挥出更大更有效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有力的条件。
作者:程卫红 单位:武警杭州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