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自然科学 >

我国山区发展粮食生产论文

1山区粮食生产状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特别是国家“温饱工程”的实施,解决了山区千百年来未能解决的温饱问题。古田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古田县水稻种植面积约3.4万hm2,虽然每667m2产量只有345kg,但总产达到了1.7亿kg,人均占有粮食467kg,60%的粮食外售。此后20多年,水稻种植面积大幅下降,粮食总产量锐减。古田县从粮食出售大县急剧变成购粮县。经综合分析,近20多年来古田粮食生产下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1.1粮食播种面积锐减,粮食总产减少

首先,种植业结构调整压缩了粮食面积,粮食生产不能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人心,农民发展多种经营的积极性普遍高涨,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古田县1995~2013年间,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改善,而粮食种植面积呈递减趋势。其次,种粮成本高,粮价低,种粮相对经济效益低,农民积极性不高。以平湖镇为例,2013年该镇水稻平均每667m2产量515kg,产值1400元,扣除种子、农药、化肥等物化投入236元、耕田费用120元等两项支出费用356元后,每667m2纯收入仅1044元;如果是用手工进行插秧、播种、田间管理、收割,平坦、大丘的好田平均要用6d,小而差的田平均要用10d,而这还只是粗耕粗种的用工,种粮1d的工资才100多元,古田县户均耕地约0.25hm2,年收入不过3000~4000元。所以,农民只是把种粮当成副业,比较外出打工、种食用菌和种水果,相对经济效益明显偏低。

1.2农民科技素质低下

由于农业相对效益低,农村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打工,从事粮食生产的多为“50、60”队伍,在吉巷乡岭边村还出现85岁老人种粮的现象。山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信息渠道不畅,科技培训难度大,新技术推广速度慢,良种普及率不高,粮食生产多是粗放经营、望天收。2013年,古田县虽遇风调雨顺年景,但全县水稻稻瘟病发生面积还是达300多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5%。

1.3基本农田建设放松,耕地质量下降

农田水利建设有所放松,中低产田改造投入较小。排灌设施建设多在平原发展,但重建轻管,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山区田受到荒田的影响,水源不畅,大量原有水田改种旱作经济作物。部分配套水利工程闲置甚至弃毁,农业基础设施整体效能难以发挥。

2山区粮食发展方向

从古田县现实情况看,放松粮食生产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可以说,没有粮食的自给与安全,就不可能有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可以设想,在山区单纯依靠发展特色经济去换取粮食,靠调粮去满足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口粮消费,以及畜牧业发展的需求,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必须以粮食基本实现自给为前提。因此,对山区粮食生产发展方向进行科学定位十分必要。

2.1粮食生产要保证居民口粮基本自给

根据分析,古田县2013年粮食消费总量约为1.1亿kg,其中居民口粮消费总量为0.9亿kg,按每667m2耕地年产粮食500kg计,居民口粮消费则需1.2万hm2耕地用于粮食生产。

2.2要适应畜牧业发展对饲用粮生产的需求

2013年,古田县饲用粮消费量为0.2亿kg,而这些饲用粮基本上都是从外地调来的,占全县粮食消费总量的18.2%。随着养殖业迅猛发展,对饲用粮的需求必将急剧增加。

3山区粮食发展对策

古田县耕地资源相对充足,在现有生产水平下,只要把耕地充分利用,正确处理发展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就能确保粮食生产自给。在当前国家重视粮食生产的情况下,也不能放弃了经过多年艰辛努力而取得的调整成果。发展山区粮食生产必须从提高科技应用、激活抛荒耕地上下功夫。

3.1要切实提供政策保障

贯彻农业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坑农害农行为,维护农民利益;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要按照“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原则,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尽快形成政府公益性服务、企业有偿服务、中介组织服务相互补充的农技推广新格局,为粮食生产及农业综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3.2粮食推广项目应着重考虑提高种粮相对经济效益

如今古田县水稻每667m2产量已超500kg,如果从现有粮食单产水平上想再提高困难很大,而且也无法改变古田县种粮面积和总产逐年减少的局面。然而古田县现有荒田面积很大,如果能将这些荒田充分开发利用,古田县的粮食总产有望实现翻番。要将这些荒田开发利用,粮食推广项目如果再从提高单产上做文章显然行不通,故要从农民种粮相对经济效益上考虑,充分酝酿项目的可行性。表1是笔者近30年来参与或调查的古田县粮食推广主要项目的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在古田县粮食推广项目应用上,农民的看点主要是省工、省本、技术性不高的项目,而不是单产提高的项目。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提出的“精耕细作”的做法已被当地农民抛弃。粮食推广项目上也要适当考虑农民的意愿,不要强迫农民,项目验收上更不能弄虚作假,那样会让农民对粮食推广项目产生怀疑,不利于推广应用。

3.3几种粮食推广项目的探讨

目前古田县农民把种粮只是当成副业看待,他们是会把这种“副业”的经济效益与种其他作物或做其他工种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来决定是否种粮,种粮的相对经济效益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就自然提高了。而相对经济效益往往体现在种一天粮能赚多少钱,而不是体现在一块地能多收多少粮食上。因此,要巩固农民接受、已推广的几种技术。以下对几种未得到农民普遍接受并推广的项目进行探讨,供参考。

3.3.1再生稻

古田县20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再生稻,平均每667m2能多收粮食200~250kg,增产幅度相当大。然而,再生稻在收割上用工很大,早先人工成本低较容易推广;如今联合收割机的广泛应用,再生稻收割用工大就显得尤其不经济。农民是这样算的:种再生稻头季稻一定要用手工收割,平均每667m2要用2.5个工日,在该县雇农民割稻每人每天工资,在平湖、凤埔一带是260元(而目前在该县有种植再生稻的地方正好是在平湖凤埔一带),在大东一带是200元;收割费每667m2650元、运输费30元左右、晒谷50元,共计730元左右,多收的粮食卖不了这么多钱。另外,种再生稻的再生季由于产量低,不方便雇收割机收割,有的还要用手工收。同时,再生稻还要多用肥料、农药,每667m2成本80元左右,管理上多花1.5个工日。因此,再生稻推广项目农民不易接受,较难推广。如果再生头季稻能改成机械收割,而不计较再生稻的整齐度和产量,也许农民会容易接受。

3.3.2抛秧

在播种和插秧上每667m2可以省1个工日,但每667m2会减产15~30kg。20世纪90年代古田县有推广,面积较大。由于抛秧在手工收割上每667m2要多花费1个工日,对比之下,也就没有省工,然而每667m2还要多用种子0.5kg,所以抛秧无法推广。但有联合收割机的应用,抛秧在收割上就不需多花工,播种和插秧上每667m2省1个工日就可有效益,所以可以试推广。

3.3.3免耕直播

每667m2可收粮食400~500kg,可省育秧、插秧、翻犁田等5个工日。20世纪90年代古田县推广了上百亩,但由于技术要求高,手工收割难度大,缺乏资金、技术扶持,免耕直播无法实施。如果在技术上加以辅导,该项技术具推广可能性,有可能成为向抛荒田要粮的好项目。

3.3.4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

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是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的最好办法,特别是对迁飞性害虫,如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特别好,既可降低农药成本,又可省工。但以现有的一家一户种粮规模,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难以实现。因为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要求高,需要有较为准确的病虫发生信息,要了解病虫害发生规律和掌握一定的农药使用知识,同时还要有一定规模的水稻种植面积和机械设备来实现。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要有适度规模经营面积,配套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有植保知识的科技人员相配合。

3.4因地制宜以提高农民种粮相对经济效益为目标,努力提高保障水平

3.4.1要切实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

耕地是构成粮食等农产品生产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资源。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管理,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要强化执法检查,整顿非法占、用地行为。

3.4.2要切实加大山区农田基本建设力度

要因地制宜加强山区粮田机耕路和水利设施建设,减轻山区农民劳动强度,扩大旱涝保收面积。要多途径筹集资金,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尤其是对山区村的项目支持。不能把有限的项目资金投在平原基础条件好的田块搞所谓的形象工程,重复建设,而应将资金投入到真正需要农田基本建设的地方。比如,吉巷乡薛后村前路、棋盘丘、坑口洋3个自然村的农田除了在村庄附近有百来亩地没有抛荒外,其余集中在际坑至番岩和洋坪至亭下洋两大片区的上千亩农田均被抛荒。通过调查发现,农田被抛荒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农田离村庄较远,山路陡峭,交通不便,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这3个自然村急需有两条机耕路来开发抛荒田。还有些山田抛荒是因为水源不畅,野猪危害所造成的。为此,增加山区农田基础建设投入,消除安全隐患,是防止山区农田抛荒的有效途径。

3.4.3要把粮食直补资金投放在农田基本建设上

近几年的粮食直补,每年把几千万元资金直接打入广大农户账户上,农民只会把它当成是一种农民户口的政策收入,根本调动不起农民种粮积极性,反而造成种粮面积逐年减少。如果把这些资金投在粮田的基础建设上,那发挥的作用也许是巨大的。

3.4.4农机部门要研发出适应山区小块田小型农机具

近年来,小型机动打谷机、小型耕作机、充电喷雾器等深受广大农民的青睐,是具有轻便、能较大程度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好工具。如果能研发出适应山区小块田、轻便的收割机和插秧机,哪怕提高2~3倍效率,也会受到农民的欢迎。

作者:翁旭升 单位:福建省古田县农业局植保植检站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我国山区发展粮食生产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rkx/104167.html

    相关专题: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许昌学院


    上一篇:动画电影的数字化演绎
    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对策研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