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建传统文化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
提及传统文化,大部学生都认为她是老祖先们在历史的进程中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遥不可及,其实民族传统文化时时刻刻在我们的身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积极为学生搭建民族传统文化情境,这样能很快吸引学生将身心集中到情景中来,兴趣盎然。一般来说,情境教学是大专美术课堂中常见的一种授课模式,通过情景教学,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师一味讲解、学生只顾埋头听讲的教学模式。不断将教学内容情景再现,让学生自己接触情景,以培养学生对教学课堂及学科的兴趣。比如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过程中,要求学生有效利用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绘画(蜡笔画、线描画、水粉画、水墨画等)、手工(剪纸、折纸、泥塑、绒花等)和作品欣赏等多种形式的情境美术教育活动,合理利用学校走廊、教室等三维活动空间创设具有民间传统文化气息的环境,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种特殊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再比如在《彩色情感》教学中,我们以《脸谱》为例,提供黑、红、白、绿、黄等各种颜色脸谱让学生欣赏,学生被其鲜艳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所吸引,充满好奇。此时老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各种颜色所代表含义吗?”并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最终让学生知道了红色代表忠诚,白色代表奸诈,黑色代表公平公正等含义。
二、挑选传统文化故事,让学生深有感晤
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画作品,高职高专的学生很难一下子进入审美领域,对作品的意境、色彩运用、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全面把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挑选一些较有意义的传统文化故事,一方面让学生实现作品与名人故事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从中得到教育,有所悟、有所思。中国传统之化中有许多经典值得我们借鉴,如童谣、故事、古诗等;这些传统艺术通俗易‘懂、趣味性强,并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例如,欣赏齐白石的书画时,讲述一些与此作品的有关齐白石典故,能让学生对于齐白石的作品有更为透彻的认识。传统故事属于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不少名人轶事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初始阶段,此时利用民族文化的渗透,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导,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互讨论,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比如,利用美术课时间,在课堂上模拟了一场书画展览,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见闻、特长,完成了大量优秀的书画作品然后以书画展的形式展示出来,共同交流讨论分析,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升。学生心理上也获得了一种满足感。类似的模仿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教导了学生们要时刻留意生活、用心生活,完美的艺术作品往往未源于生活。
三、借助古代书画名人,为学生指引道路
传统文化如何渗透才能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我认为传统文化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摸的东西,而是一种真正可以为我们引路,具有精神层面价值的文化。高职高专的学生,处于特殊的人生阶段,这个时期,他们接收外界的很多新鲜事物,自身的价值观体系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传统文化的渗透关键在于能够指引学生今后的道路,对处于艰辛奋斗一时期的他们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古代很多书画名人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书画作品,有些作品甚至后人一直都无法超越甚至企及。除了极个别书画家有着天才般的聪颖和智慧外,很多都是凭借后天的努力,才登上登峰造极的艺术高峰。有次笔者在让学生们欣赏唐伯虎的书画作品时,很多学生对唐伯虎的理解受到了电影、电视剧的影响,认为唐伯虎是一个家境殷实、风流佣镜的花花公子。其实不然,于是我跟学生们讲解了关于唐伯虎的成才故事。并引用唐伯虎的典故来告诫学生要用功学习,成就并不是偶然就能获得的。感受完这样的故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一种启发和引导,不少学生在欣赏名书名画的时候,会积极地去思考名书名画背后的故事,这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导向思维,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出发,得到感悟,可以说这样的思维和启发,对于大专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心灵的鸡汤”。有时候我引导学生:“你们很快要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许浮躁的心气会一点一点影响你们,也许美术不会成为你们生活的中心,但是可以当作一种业余的爱好,用美术、用传统文化来装点我们的生活。”学生们听后觉得很有道理。渐渐的我也发现通过课堂的引导,学生们业余会关注一些书画作品、传统文化,比如到其他地右创夏游,学生们会首先澎亡这个地方的传统之化特色,这种澎亡让更深刻去领悟地方的人文。结论关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当代命题,也成为当今时代的一项重要的使命,关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已经成为当代教育不得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如果能将传统文化很自然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会取得良好的成效。让高职高专学前教育美术运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播种一颗沉静、具有内蕴的种子,引导学生们了解传统之化,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品格,更主要的是将这种传统文化内化为一种愉申素养,一种被我们一直以来称为人文素养的东西传承给下一代。
作者:王诚惠 单位:宁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