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D投资策略与低端重复建设
进行技术创新的R&D投资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实力的一种途径,然而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却面临着高风险甚至失败以及其他企业的模仿等问题。Pindyck(2008)建立了一个考察企业投资决策的模型,本节将在其文献基础上对企业的技术创新R&D投资策略行为进行分析,揭示产品同质化竞争与重复建设的问题。基本假设:考虑以F1和F2两个企业的市场进入策略为例,市场容量足够大且存在着值为ε的不确定性,企业之间的投资收入互相不受彼此的影响。在第一期企业的收入θ1=θ,在第二期企业的收入θ2=θ-ε或θ2=θ+ε,假设两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均等。企业可以从自己投资的结果那里获取相应的市场相关信息,或者也可以从竞争对手的投资结果那里获取市场的相关信息。
二、超产能投资策略与产能过剩
如上所述,企业间的竞争在所难免。超产能投资和Bain-Sylos的限制性定价一样,属于企业间遏制进入型的竞争性策略行为。本节在Spence(1977)和Dangl(1999)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超产能投资竞争性策略行为角度出发,分析企业的超产能投资策略与产能过剩的关系。在确定性市场条件下,Spence(1977)研究了一个在位企业通过策略性选择超产能投资来遏制潜在进入企业的情形,其基本结论是超产能投资是一种遏制潜在企业进入的有效策略。因此,已经进入某行业的在位企业总是通过超产能的投资来遏制潜在进入的企业以维持自己在业内的超额利润。加上我国投资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规模核查不严以及企业在申报时隐瞒项目的建设规模与生产能力,甚至在建设时肆意扩大生产规模与生产能力都加剧了产能过剩。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治理产能过剩的首要工作就是弄清楚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然后针对形成机制来制定相应的对策及措施。因此,本文从企业投资策略的视角出发,考虑不确定的市场因素以及企业竞争因素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分析我国产能过剩的微观形成机制。结论一: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动力导致产品同质化竞争,造成低端重复建设。由于存在R&D溢出效应,当某个企业如F1进行技术创新R&D投资时,其他企业如F2可以从中获利,而该企业F1却得不到更多的额外收入和报酬。由此,企业之间就会陷入消耗战。带来的结果只能产品同质化以及低端产品重复生产。其本质的原因在于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和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不够完善以及存在执行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产权制度,加强对技术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也有利于促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与市场化。另外,政府应致力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引导支持企业之间或者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技术创新。由于企业是项目建设的投资主体,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终端,因此在合作技术创新时一定要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结论二:为阻止竞争者进入,企业采取超产能过度投资建设助推了产能过剩。在竞争情况下,企业为了占据市场,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总是千方百计的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上述模型表明超产能投资建设可以有效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因此,企业往往过度投资,建设更多的产能以占有市场,让竞争者感到市场容量很小,而不再进入某行业。即使等到市场转好,在位企业仍会继续采取超产能投资策略,以便能够在一定的产品生命周期内有效阻止竞争对手。显然,在竞争与不确定情形下许多在位企业都采取该投资策略时,就必然进一步加剧重复建设而形成产能过剩。因此,政府应在企业投资项目时严格审批,并对所有在建、拟建项目规划和建设情况进行清理核查,严禁企业违规超产能投资建设。同时,针对市场不确定性因素,政府应着力推动市场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用及时、完整、准确的信息引导社会投资,加强对企业投资预期的引导,以减少不确定性给企业投资决策带来的盲目性,让投资者真能够在这样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作者:孙义 黄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