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州市外语翻译市场人才需求的调研
1.1市场需求的调研简介
本次调研为温州市2011年第二期科技计划项目(编号:R20110100)。调研对象主要包括温州市外语翻译人才的需求方(政府机关、外贸与外资企业、科研中心等)和提供方(地方高校、外语翻译培训中心)。调研方法为要求被调查者填写问卷调查和对部分调查者进行访谈。具体的调研方法是,调查问卷:制定《温州市外语翻译人才需求调查问卷》,面向温州市以及下辖县市区各级政府部门(优先选择外事部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局)、非公有制企业(本地外贸企业、外资企业)、科研中心、本地高校与外语翻译培训中心等,实际填写人为相关人才管理人员、培训人员和已经从业的外语翻译人员(包括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和韩语),共发放259份,实际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59份。访谈: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主要采取面谈和电话访谈两种方式,与上述被调查人进行访谈,共进行107人次,单次访谈时间不少于20分钟,并对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及时记录、分类和汇总。
1.2外语翻译人才需求分布与分析
通过上述调研工作可知,目前温州市的外语翻译人才较为缺乏,实际的需求量约在1.7万人左右,实际的人才保有量在0.4万人左右,据保守估计,缺口至少达到76.47%。在具体的调研结果中,71.6%的用人单位认为目前市场中优秀的外语翻译人才较少,其对方要求过高(待遇与福利),招聘难度大,自己的选择范围十分有限;86.9%的用人单位认为自身现有的外语翻译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难以满足单位日常工作需要,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人单位相关业务的发展。甚至有单位认为其现有的外语翻译人员并未达到优秀标准,难以胜任工作要求,但苦于人才招聘难度之大而只能勉强任用。
从外语翻译人才需求的语种来看,英语翻译仍然占据绝对优势,达到65%以上,其次是俄语(10%)、德语(10%)、日语(7%)、韩语(5%)和法语(3%)。这一语种分布状况直接反映了目前温州市的外语翻译人才的语种需求,也能够为今后当地政府在制定人才培养、引进和任用的相关制度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从外语翻译人才需求领域的分布来看,基本分布于工商业。具体来说,目前在温州市各行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外语翻译人才需求,其中在电子信息领域和商贸领域的人才需求量最高,分别为47.53%和21.66%,其次是经济法律领域(13.41%),此外还有医疗卫生领域、机电和纺织制造领域等。
从外语翻译的内容来看,翻译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本地风土人情介绍以及日常生活交流,从调研结果可知,非专业(本地风土人情和日常生活交流)的要求也已经占据了较大范围,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下,民间和地方政府的国际交流并不像以前一样集中于经济活动中,而增添了较多的新内容。如增加了日常接待、游玩、考察本地人文地理环境等内容[2],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对外语翻译人才的新要求——综合性,需要外语翻译人才不但能够完成专业业务的交流活动,还具备较强的日常沟通能力,以及对本地区的了解等。
从翻译的类型需求来看,口译的需求量稍高于笔译,目前用人单位的外语笔译人才的满意度较高,外语口译人才的满意度较低,这一现象说明目前温州市的口译人才从数量上需求较大,质量上说需求都较高,现有的口译人才难以填补这一巨大的缺口。
从现有外语翻译从业人员的自身感受来看,认为“自身能力满足职业要求”的从业人员仅占31.2%,认为“自身能力高于职业要求”的从业人员只占有2.7%,其余从业人员均认为自身能力过低或是职业要求过高。这一点充分显示了目前温州市的外语翻译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不足。
2温州市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相关对策
通过上述的调研工作,笔者可以基本了解外语翻译人才的供需双方以及外语翻译从业本身的职业诉求,考虑到目前温州市外语翻译人才的缺乏以及现有从业者从质量上难以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这一现实,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希望能够为平衡本地市场外语翻译人才供需关系作出一些努力。
2.1地方政府应当制定一套系统的外语翻译人才培养、引进和宣传体系
目前温州市外语翻译人才的缺乏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地方政府对于这一点也已有认识,但如何尽快改善这一现状,增加本地市场的外语翻译人才进入量,提高外语翻译人才的专业素质,就需要当地政府全面地科学地开展外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宣传体系,建立起指导思想和详尽的方案措施,以制度的高度来进行今后的实践工作。
2.2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外语翻译专业联办
目前,应用型外语翻译人才主要以地方普通高校外语专业培养为主[3],但大部分地方高校中的外语翻译学生毕业后都愿意选择到当地进行工作。因此为了加大温州市外语翻译人才的进入量,应当积极促成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外语翻译专业联办,通过联合办学,一方面可以在人才培养初期确定人才的本地市场进入量,在联合办学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当适当地给予经费支持,通过适当地学费补助等措施,积极培养优秀外语翻译人才,以便能够在今后不久的一段时间内增加本地市场的人才供应,即增加温州市本地外语翻译人才的数量;另一方面,外语翻译专业要盘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做到语言训练与思想、文化素质培养相结合[4]。在联合办学的过程,地方政府可以一定程度地参与教学工作,比如在课程设置中当地政府可以适当安排一些社会实践,在寒暑假期间要求学生进入实际的企业或是政府机关承担一定的专业工作,或者是地方政府参与本地高校外语翻译人才培养过程的考核工作,定期对这些学生进行专业能力测验,使本地高校中的外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接近本地市场的要求。
2.3地方政府应建立外语翻译人才培养选拔平台
除了通过与高校联合办学增加外语翻译人才的进入量外,地方政府还应当加大在经济市场外语翻译人才的吸引力,同时高水平地筛选优秀的外语翻译人才,者就需要当地政府尽早建立起外语翻译人才培养选拔的平台。目前全省翻译职业准入门槛较低,只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就可。翻译行业的准人制度尚不完善,翻译市场管理也欠规范[5]。这一平台的搭建最终是为了调和现有市场的外语翻译人才供需关系,因此在方式上既要考虑人才的增加数量,也要考虑其质量。笔者认为,就温州市而言,当地政府可以定期(一年一次)举办外语翻译大赛,既能够吸引外语翻译人才的参与,增加本地企业的选拔范围,也能够达到对外宣传的效果,积极向外界传达温州市重视人才也需要人才的这一现实。其次,为了做好人才的培养选拔工作,温州市当地政府还应积极建立起外语翻译人才库,将现有的外语翻译从业人员、联合办学的高校外语翻译学生以及有意愿到温州市从事外语翻译工作的市场人员统一建档,做好人才的管理、培养和进入工作。此外,当地政府还可以积极建立起一支翻译志愿者队伍,从外语翻译专业的高校教师、从业人员和优秀本地高校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基层政府和企业进行外语翻译技能的培训和帮扶,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显示政府对于人才工作的重视,同时能够使企业对于自身外语翻译人才的需求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便于今后企业做好人才培训和引进工作。
2.4高校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要进一步与市场需求相衔接
高等教育就是要把一个个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职业人输送到需要的工作岗位[6]。目前地方高校的外语翻译人才培养主要是依托外语专业,在翻译能力的培养上常常着力不足,特别是口译,因此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大力进行课程改革培养专业的外语翻译人才而非外语人才也是促进本地人才平衡的重要工作之一。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顺应翻译专业的特点和遵循翻译人才能力结构建构的原则[7]。在教学工作中大力推广“翻译作坊”的教学模式。即把现实的翻译过程融入到课堂翻译中,同研读原文、共同解决问题、独立翻译以及反复修改和评价译文[8],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于外语翻译的本质认识。除了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翻译教学中还应培养服务能力,这是由翻译活动的行业化和市场化决定的[9]。总之,在高校翻译转移的课程设置上,要重点把握实用性和复合性这两点,注重在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步骤,增加区域特色,加入本地人文地理环境的介绍与翻译训练和日常沟通,以便培养出更好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复合型外语翻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