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方案管理——能力培养模式
教学计划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都紧密遵从现场实际需求和培训者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突出应用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形成以下管理程序:油田需求调查——确定培养目标——校企专家共同制定——确定岗位知识和技能——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制定教学计划。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整体优化理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系统衔接的技能培养平台,设置了“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职业素质课程”等四大课程模块,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定单培养”。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以应知、应会为标准,体现“实用性、应用性”;实践教学课程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体现“岗位性”,设置了专业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技能操作训练等实践性课程,并增加了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的周数,确保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很好培养。职业素质课程以培养职业素养、增强适应工作的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为目的,适当增加与渗透以生产、现场、岗位、安全、企业文化等内容为主的案例,增强培训者职业经验的积累。并按照“一个主线、两项原则、三线并行、四层递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途径进行实施。“一个主线”是指以油田一线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面向石油类专业领域,服务于油田一线生产发展需要。“两项原则”是指坚持“应用性、实践性”的培养目标原则,办出应用型特色。“三线并行”是以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职业素质培养体系三条线同步进展,使理论、实践、素质培养环环扣紧,将实践能力培养主线贯穿应用型人才培养全程。“四层递进”即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四个实践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设置课程体系、制定培养方案,实现了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与石油行业需求相融合、实践训练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融合,体现了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应用性,增强了培训人员的专业适应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很好满足了石油行业一线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二、师资队伍管理——专兼并用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师资是关键因素。学校师资任用的管理遵从专兼结合、校内校外教师专家并用模式。对于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普通化学、大学物理、电工电子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由校内基础院校教师任教;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以聘任学校相关院系专业课程教师为主,以聘请其他院校、科研所及石油石化企事业单位的教授、专家、学者、高工等兼职教师为补充。形成了以本校教师为主、校外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很好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切实保证了教学质量。
三、教学活动管理——“理论+技能”模式
(一)教学内容管理
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把握上,学校根据现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采用“大底盘”和“低重心”的做法。所谓“大底盘”是指学校根据开设的专业,适当增加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并加大专业方向课程门数及其内容,使学生更多地掌握与本专业相联系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掌握多种技能,从而增加工作适应能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内容注重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精选专业方向课程内容,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成果、学科前沿知识,以最新的知识成果教育培训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并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及相关技能,确保了与业内最新技术的“亲密接触”。所谓“低重心”是学校针对理论知识和教学要求而言的,即对所讲授理论知识不要求高、精、尖,不追求理论知识的学术性和系统化的课程内容,适当压缩了课程教学学时数,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只要求达到“必需”和“够用”就行。
(二)教学模式管理
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培训模式和学生学习特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职前培训教学模式管理。为确保其培训效果,学校根据学生基础情况,采取面授与课件学习相结合、集中辅导与单独指导相结合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作为补充,开展教学活动;针对跨专业、基础薄弱的学生,采取集中补课方式,解决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在职培训教学模式管理。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在职员工的学习需求,学校采取了周末集中在校培训及选派教师到企业面授、集中辅导或串讲等教学形式。同时,开通了远程教学网站平台,学生在业余时间不出家门利用远程教学课件或学习光盘等资源就可以自行学习;对于部分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采取了集中辅导与单独指导相结合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灵活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考虑了学生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既解决了工学矛盾,又保证了培训效果。
(三)技能训练管理
多年来,学校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并重的原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突出能力培养,学校充分利用网上平台研发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利用校内仿真实习实训基地条件,组织学生到现场参观实习、操作;充分利用建立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油田技能操作训练基地等,开展实习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通过以上活动,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消化理论教学内容,促进理论教学与实际的融合,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工程意识。此外,还通过案例课、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手段,进行综合能力系统训练,保证了学生能力得到全面系统锻炼和培养。
四、质量监控管理——质量控制模式
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是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在日常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方面,一是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保证教学正常进行;二是建立了集教学进度、教材、理论与实践教学要求、学籍管理、命题、考务管理、教学总结等各项教学文件为一体的课程教学内部管理制度;三是建立健全了教学督导制度,成立了教学督导组织,坚持开展教学督导工作,并成立了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发挥学生的管理作用,强化教学质量的全程管理;四是建立了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过程;五是坚持抓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三个监控点”,强化对教学管理过程重点环节的监控管理;六是建立了校企双方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定期对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满意度即质量进行调查与分析,及时沟通人才培养的信息,开展信息反馈和培训效果系统评价工作。
五、素质教育管理——素质拓展模式
近年来,石油企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反映在对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上,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多年来,学校一直在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个性化职业素质教育模式。为拓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能够在油田一线“留得住、能吃苦、干得好”,很好适应油田一线工作要求,学校实施石油文化传承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三项教育工程”,坚持定期组织开展大型心理学教育专题讲座和个性化心理教育活动;坚持组织学生深入油田一线参观、感受实际,体验现场情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业精神;开设了HSE、企业文化、自我心理平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等职业素质拓展教育课程;并不定期聘请现场专家和校内教授授课或作报告,起到了很好作用。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应用型人才培养已形成稳定的发展规模,但仍需要不断研究与探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还应继续拓展办学模式,加强紧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石油石化企业和地方企业的经济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自身品牌特色的办学之路,为“科教兴油”历史使命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淡心广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