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险源的评价
危险源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但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要确定使用何种风险评价方法,必须首先明确评价目的、对象及范围。就中转站危险源辩识而言,笔者认为应采用危险性(LEC)法。LEC法主要是与系统危险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其中:L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值范围为0.1~10;E表示人体暴露于危险的频繁程度,E值范围为1~10;C表示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值定范围为10~100;见表1、表2、表3所列。评价公式是:D=L×E×C,其中,D表示危险性分值。根据经验,总分在40分以下为可承受风险;总分在160分(含160分)以上的是高危险分值,需要严格监控,并制定方案或目标进行控制。总分在69~159分需要加强监控,对运行进行控制。
二、在评价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危险评估标准要固定,定义要清楚。
(2)不同类的危险的重要性评分要有区别。
(3)已存在的安全控制措施在评估时应假设没有。一般情况下,中转站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吊装物坠落、吊车倾覆、滚垛、仓库火灾等。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和制定的消减措施及应急预案要及时予以公示。
三、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风险控制就是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当风险发生时,不至于影响正常的业务运作。
1.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
为了降低或消除被评估的风险,中转站应该识别和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选择风险控制措施应以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依据,同时还要考虑“费用因素”。如果实施和维持这些控制措施的费用高于资产遭受危险所造成的损失预期值,则所选择的控制措施是不合适的。控制措施的费用高于企业的安全预算,也是不合适的。
2.几种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控制措施的费用应当与风险相平衡”的原则,中转站应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1)风险预防措施。从硬件设施和组织管理等软件上分别采取预防措施。如在中转站建设阶段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料场、库房、吊装设备等本质安全;另一方面,要从加强安全管理以及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入手,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技能。
(2)风险减少措施。通过提高中转站的各种设施的安全性,为员工配齐防护用品、制定应急响应与救援计划等办法,以降低风险的发生频率,并减轻事故的后果。
(3)风险监控措施。中转站应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建立有效的监控手段,特别是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要从各个环节优先保证。
四、评价控制措施的可行性
评价措施计划的可行性应考虑下列因素:①措施计划是否可行;②措施计划实施时是否会产生新的危险源;③运行成本是否可以接受;④通过实施措施是否可以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如法律法规、设备设施、物料、管理体系等条件发生变化,并对危险源和风险造成明显影响时,则应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措施进行重新评审。总之,“预防为主”是中转站实现安全生产的最重要手段,危险源是安全控制的主要对象。正确地进行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并针对重大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和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出现,从而减少和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管道工程物资中转站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策划是实现物资中转站本质安全的基础,是实现HSE目标的前提。
作者:田磊 冯国栋 董聚中 单位:中油管道物资装备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