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在医院老年护理中的应用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8〕,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信息技术开始运用到护理管理系统,在这期间,荷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相继研发与应用了医院护士预约/排班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后,信息技术开始逐渐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这些应用覆盖了护士日常工作中所涉及的所有信息处理的内容,像医嘱处理、自动生成护理执行单、制定护理计划、实施病人监控、移动护理〔9〕,电子病历等〔10〕。我国老年护理学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综合医院才开设老年病科、门诊与病房,随着信息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也被应用于老年护理中。在上海,一些医院已经开始实施了医院老年科干部保健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护理过程的质量预警、质量控制和质量跟踪管理及强化各项标准化护理程序来更好地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解放军第302医院研究并设计了护理程序信息系统,在同行中率先应用护理程序信息系统,使护士每个环节实现了电子化,促进了护理专业化的发展,而将护理程序信息系统应用于老年护理中,护士能够对老年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识别〔11〕。Meyer〔12〕通过使用团队、实时信息及电话会议来改善住院老年患者的护理,通过计算机数据跟踪工具,由多学科小组团队提供每个患者健康风险的实时信息,并允许团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在某些缺乏老年医学咨询的医院可以通过远程会议向电子老年医学专家进行咨询,大大节约了成本。此外,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老年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也大大方便了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容易产生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医院老年科临床护理工作,实现全程跟踪医嘱执行过程,护士通过移动护理记录医嘱具体执行的信息,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相关项目及用药、治疗信息确认等,由于采用移动护理系统,护理人员能更简便地获取、录入患者各种医疗数据的信息,使得护士减少了因查询、核对而产生的打印、抄写工作及来往护士站与病房之间所花费的时间,大大优化了护士工作流程,不仅可以确保护理质量,而且最终能够真正实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护理人员可以有更多时间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消除他们的恐惧、焦虑、孤独感,使得护理工作模式更加完善。其次由于生理原因,老年人感知觉减退,视敏度降低和听力减退,他们对外界各种刺激反应迟钝,在护士进行患者核对时,容易发生差错,而移动护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条码技术的使用,利用条码扫描患者所佩戴腕带和瓶签进行患者身份的确认,完成医嘱核对和执行工作,从而代替了传统的询问病人的反复查对制度,这样能帮助护理人员尽可能地减少护理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医疗差错,确保患者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得到正确的治疗。目前,电子病历成为医院信息化的热点,与电子病历类似的是,国外研究者设计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发出电子健康支持保健途径(FEP)〔13〕和通用串行总线个人健康记录系统(USBPHRs)〔14〕及MedicAlert公司研发的活动闪存盘———HealthKey,其目的是使医疗工作人员共享患者健康情况和医疗保健信息,以便准确的治疗,也为可能需要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从而提高老年病患者健康保健的质量和安全性。
2信息技术在社区、家庭老年护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社区、家庭护理模式。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的社区卫生信息(CHIS)建设已进入网络化和一体化时代,我国苏州沧浪区于2003年首创了“虚拟养老院”,其显著特点是将信息化引入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虚拟养老院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主要有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应急救助等,可以有效地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等系列难题〔15〕。史云桐〔16〕报道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既有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三种养老模式,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同时建立起统一的为老服务平台,编织起一张以政府为主导、引入并整合全社会为老服务资源的养老网络,使老年人居住在家中就能尽享现代社会带来的种种便利。据国外文献报道〔17〕,瑞典自1997年开始实施利用远程信息技术协助护理人员满足老年人需求(AC-TION)项目,这是专业护理从业人员通过使用一个集成的可视电话系统,为社区年老体弱的人及他们的家庭照顾者提供基于网络的教育项目,旨在为他们日常生活提供帮助。以上模式都需要政府引导,利用用数字化手段改善社区服务,提升老年护理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目前也有不少研究者探索了社区信息化平台的疾病管理模式,也取得了一定成效〔18〕。刘玲〔19〕报道了利用信息化管理软件综合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王锦生等〔20〕报道了冠心病高危人群的信息化互动管理。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社区疾病管理的基本手段,能够实现更有效的防治,在信息化的支持下,还需要不断探索老年人各种慢性病的防治模式。近年来,物联网成为各个国家研究的重点,物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家庭护理模式,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它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如传感器网络、射频标签阅读装置、条码与二维码设备、全球定位系统和其他基于物体间通信模式(M2M)的短距无线自组织网络,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21〕。基于物联网技术,出现了“智慧养老”的概念,实际上其含义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具体来说包括老年护理远程监护、便民服务、患者追踪、环境监测等。在远程监护方面,据报道〔22~24〕,在社区每个老人获得一张电子传感卡片,它可以记录老人在家里的24h起居情况,把老人的健康信息监控得到位,再通过无线网络,将这些信息传输到社区服务中心的电脑上,同时,老年人在需要社区服务中心医务工作者时,它还可以通过卡片直接呼叫。而这张卡片还存储了老人的完整病历,使患者医疗信息得到共享。Kirbas等〔25〕设计了无线身体区域传感器网络系统(WBASNs),它是将无线传感器节点放置在接近于人或人的身体里,WBASNs能随时提供医疗服务的监测,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然后将数据发送到医疗中心,此类远程监测技术能够随时监测患者的健康情况,从而减少老年人危险事件的发生。在便民服务方面,Parker等〔26〕为老年人设计出支持监控服务的药物提醒装置,通过使用该装置,提高了老年人服药依从性和自己在家里照顾自己的能力。此外,“智能厕所”能够检查老人的尿液及测血压、体重等,所测数据直接传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旦出现数据异常,智能系统会自动启动远程医疗,必要时上门进行卫生服务。
在患者跟踪方面,电脑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跟踪老人的去向,尽可能避免老人走丢的情况出现,如有公司利用信息技术研发带有报警功能的GPS手杖〔27〕,这种手杖不但可以在老年人意外摔倒或昏厥时发出报警的声音,而且可以通过GPS定位系统及时向老年人的监护人报告具体位置,这样也可以限制患者到某些非安全地带及避免某些智障患者或老人离开居所而走失。在环境监测方面,系统包含烟雾、红外、煤气、一氧化碳、温度等传感器,当发生老人走出房屋或摔倒、盗窃、煤气泄漏、火灾等安全事故时,报警系统可以与警方报警系统联动,及时发出报警信号〔28〕。综上,通过物联网技术,即使老年人独自在家遇到危险情况时,也能及时发现,这样使社区家庭护理更加方便,节约了人力资源,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并且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的居家养老模式。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应用物联网技术来进行护理的社区会越来越普遍。
作者:洪燕 何朝珠 单位:南昌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