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就是对两种语言进行转换,是一种语言活动。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张培基曾经这样定义过翻译的概念:“所谓的翻译就是通过一种语言来把另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内容和思想用一种完整而准确的方式表现出来,是一种语言活动。”因此翻译活动不仅涉及到不同语言,也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很大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就是将语言进行转换,把中西方的不同文化连接起来。因此翻译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媒介。所以,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移植,在进行文献翻译时必须要考虑文化的差异。
一、中西方历史文化差异对文献翻译的影响作用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历史文化也会存在差异。在进行文献翻译的工作时,经常会由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差异导致出现翻译问题。例如我国的“东施效颦”这个词,它既是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典故的内涵的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很多西方人并不太了解中国的文化,他们不知道东施是谁,也不知道西施又是谁。如果将这一成语翻译成“TungShihImitatesHsishin”,西方人是很难真正理解的。在文献翻译工作中,为了使西方人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文化,最合适的翻译法就是先用直译的方法对这一典故进行翻译,然后在对其进行注释“IntheancientKingdomofYueh,Hsishinwasaveryfamousbeauty。TungShihtriedtoimitatesherway,butTungShihwasanuglygirlinfact。”再比如“Johncanbereliedon。Heeatsnofishandplaysthegame。”这句话中的“toeatnofish”其实也是一个典故。在伊丽莎白时期,基督教是当时的国教,基督教徒为了表明对伊丽莎白女王的衷心,坚决反对天主教会提出的只有在星期五才能吃鱼的习惯,因为天主教是反政府的。所以“toeatnofish”代表了基督教徒对伊丽莎白女王的忠诚,因此在翻译这句话时,不能直译为“约翰非常值得信赖,他不吃鱼和玩游戏”,应该翻译为“约翰非常值得信赖,他是个既忠诚又老实的人。”如何表达语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会受到翻译者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制约,首先是由于本国的文化的限制他可能无法正确理解语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其次是他还有可能对语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产生曲解。在面临这种情况时,翻译工作者极有可能根据外文作品的表面含义而望文生义,进而导致翻译工作者进入翻译的误区。
二、中西方物质文化差异文献翻译的影响作用
物质文化就是指语言所包含所反映的有关物质经济生活、科技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文化信息。各个不同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有属于本民族色彩的特征,这些特征都能够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如“馒头”、“饺子”、“烩面”等这些符号就明显地带有中国的文化色彩,而“hamburger”、“sandwich”等这些词语就明显地表现出了英美的地域文化。即使是对同一种物质,中西方在思维和表达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进行文献翻译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这一问题。比如“wine”这一词在英美等国家一般是指由葡萄等水果所酿造的酒,而在中国,酒包含了所有带有酒精的饮料。我国的文献翻译者把“孔府宴酒”翻译为“KongfuYanWine”,它是一种很烈的酒,但是西方人看到这一翻译时肯定不知道它其实是一种很烈的酒。再比如说,同一种颜色在中西方有时会代表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和象征。所以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挖掘其深层含义,不要仅仅照着字面意思翻译,只有这样才能才不会出现翻译上的错误。比如“Heturnedtoseethenewspaperinwhichwereannouncedthebirths,deathsandmarriages”这句话,如果翻译工作者对中西方文化没有足够的了解,就很容易将其翻译成“他转过身去看这份报纸,报纸上刊登了结婚、生孩子和死亡等这些红白喜事。”这种翻译其实是错误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所以结婚生孩子可以用红色来表示,而丧礼要穿白色。但是在西方文化中,白色象征着忠贞和纯洁,而黑色象征的肃穆。所以新娘结婚时都要穿白色的婚纱,而在举行葬礼时要统一穿黑色,这样才显得庄重。所以这种翻译法并没有真正表达西方的文化信息,译为“婚丧嫁娶”更为合适。
三、中西方风俗习惯差异对文献翻译的影响作用
风俗习惯反映和表现了一个国家长期所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文化意识。它可以唤起人们对某些特定事物的记忆和感知,使人们产生联想。比如说英语中的“apieceofcake”和汉语中的“小菜一碟”这两句俗语都表示做某件事情不费力,因此对这种含义进行延伸,英语中的“cake”和汉语中的“小菜”都表示某种轻松容易的事情。在中国,如果出门遇到熟人,在打招呼时经常会问“你吃饭了么”、“你干嘛去呢”等等,但是如果直接把这两句话翻译为英语,西方人听到后会很不高兴,他们无法理解和接受,会认为你在干涉他们的个人生活。再比如,中西方人在听到赞扬时的反应也不一样。中国人会说“哪里哪里”、“做得还不够好”等等类似的话语。而西方人则会直接说“Thankyou”。这时因为中国人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说话一般比较委婉、含蓄。
四、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对文献翻译的影响作用
在人类文化中,宗教文化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中国,儒教、佛教、道教是我们的三大宗教,而在西方国家是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文化的差异也会造成中西方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知。比如“天”这个词,在中西方国家,都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主宰。但是在中国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会首先联想到老天爷、玉皇大帝等这些统治者,而西方人则首先联想到上帝。中国有句俗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把这句话翻译为“Manproposes,Goddisposes”对中国人来说是不正确的,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并没有“上帝”的概念,所以可以将“God”一词换成“Heaven”。
五、结束语
在文献的翻译工作中,翻译者一定要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与翻译相关的文化进行认真研究,以正确传递不同国家的文化。此外在英语的学习中,也要非常重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便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英语所包含的信息和文化意蕴。
作者:张宏明 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