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中国宗教研究50人论坛会议综述

 2011年7月17日,“中国宗教研究50人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本次会议承接于7月15--16日的中国宗教学会年会,由中国宗教学会、浙江大学全球化文明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来自全国教育界、宗教界及企业界等共约50余人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致开幕词。在致辞中,卓新平研究员从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政建设等几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宗教学科在当前形势下所面临的发展契机与道路。在文化建没上,考虑到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问题,我们需要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从反思中重新树立自身文化的自信。在社会建设层面,我们需要思考在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宗教的价值和地位。在党政建设上,宗教同样关涉到政权的稳固、社会安定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本次论坛目的在于针对中国当前社会整体现实来概括中国宗教学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与道路,从而探讨中国宗教以及宗教学发展的深层问题。本次论坛共分为四个主题:一,探讨宗教及宗教学在我国社会的处境;二,宗教在我国积极社会功能的正面认识;三,如何推动建立社会对宗教的正面认识,改善宗教与宗教学在我国的社会地位处境;四,宗教学学者对于我国宗教学的发展应该有哪些行动或举措。这些问题涉及到宗教学的生存环境,影响到宗教学者及研究者自身学科的切身利益。 
  在第一场讨论中,六位学者围绕于当前社会情形下中国宗教的当代特征、社会地位、社会功能、国际意义等方面首先作出了探讨。浙江大学全球化文明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安伦提出,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宗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要认识到当前情况下中国宗教学面临的机遇。前者主要包括当前中国社会对宗教学研究基本常识认识的模糊、宗教界研究人员的缺乏。后者是面对当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构建国家软实力、信仰缺失价值虚无的形势,宗教学界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契机。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的李向平教授指出,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群众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的转型时期,宗教信仰如何能够真正发挥功能,成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精神建设的资源,是当前宗教界、宗教学界等社会各界人士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华侨大学副校长张禹东教授提出了关于宗教及其积极功能的若干思考,认为在当前中国有关宗教的理论认识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情形下,需要明确宗教的积极功能,从而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能够发挥其既定作用。上海大学郭长刚教授对多元视阈下的宗教观念进行了评析,认为目前主流的宗教观念为结构功能论所主导,这一宗教观念中所涉及的宗教是一种体制性宗教,来自于基督教的历史经验,并不能适合欧洲之外其他地区的宗教实际。由此,转向对于宗教“灵性”的关注,能够使宗教信仰及其研究更具原生性、普遍性和超越性。复旦大学的范丽珠教授从宗教社会学视角来谈及当前宗教研究需要着眼于全球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失序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新鹰教授对现时代无神论理论的发展提出了颇具创新性的观点,认为一直以来社会并未形成有系统的无神论教育,有的只是对宗教的盲目批判,在分析了战斗无神论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条件后,提出要历史、辩证地还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观点。 
  在第二场讨论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邱永辉研究员从宏观视野上来探讨宗教学学科问题,提出中国宗教学的建构与发展问题既要关注到学科本身的历史背景,又要关注现今学科的研究领域。同时,中国宗教学一方面既要保持自身特点又同时需要与世界宗教学保持对话与交流,以此来进行国内宗教学的研究。浙江大学的王晓朝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其在清华大学讲授宗教学的经验与感受,尖锐地提出了在大学教育中普及宗教学常识面临的问题与矛盾,引发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浙江大学的张新樟教授提出建设“宗教共同体”的概念,建议建设小型学术团体及理性信仰判断标准,提倡做有生命的学术研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沈桂萍教授在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教材工程的进展情况之后就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郑筱筠研究员根据自身研究,就当前中国佛教南传佛教的当代处境提供了详细的资料。 
  第三场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吴云贵研究员就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认为,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需要理论上的创新。现阶段我们的宗教研究要以社会主义服务作为目标。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从关注宗教学在学科体制中如何于其他学科相呼应出发,就基督教的研究提出了一套新的研究理念与途径,试图从新的视角纳入宗教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晏可佳研究员就当前中国宗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方面我们对于中国宗教的现状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我们的宗教研究需要将理论研究与现实研究结合起来。而浙江大学的王志成教授从翻译和中国宗教学的发展关系一题出发,探讨了翻译以及语言对于中国宗教学发展的重大影响,提出翻译、语言影响并导致我们话语空间的转变。四川大学的李刚教授在本场最后提及了中国宗教的多元包容性以及中国宗教发展的经济问题。 
  在第四场发言中,复旦大学的张庆熊、浙江大学的戚印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王志远、卢国龙、王卡、何劲松、周樊藩分别就自己研究领域进行了论述。张庆熊教授提出了试图构建中国宗教理论的可能途径,他认为论及中国古代宗教学,则需要从传统文献如《诗经》来进行研究和探讨。王志远研究员从建立中国宗教学学科来探讨,一方面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宗教学研究中的地位,又同时提出了理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在宗教学理论建设中我们需要特别强调宗教对于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等方面的价值。另外,我们同样需要关注中国宗教学在对中国文化的再认识中所具有的地位。卢国龙研究员从该如何来理解的问题提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如何来理解宗教,他认为我们始终要做的是把宗教看成是礼乐文化的一部分来进行理解,由此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王卡研究员则提出,如果中国古代所谓的“宗教学”存在,则就是关于“三教”进行定位的讨论,即对“三教”不同的地位的认识,由此思考西方话语下的“宗教学”是否适合中国宗教学研究。何劲松研究员从禅意书画来论述书画与禅宗思想之间的关联,他主要介绍了汉字书法特征之中是如何蕴含着“道”等相关的哲学思考的。周燮藩研究员从“宗教哲学还是宗教史学”一题来谈及宗教与宗教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宗教学的发展对于引导社会、大众对于宗教的认识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宗教学研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谓中国人的宗教”、基督教神学影响下诞生的宗教学概念与术语对于中国宗教学研究的不适用性等等多方面的问题。戚印平教授从历史学学科的视角谈及了自身对于宗教与之相关问题的理解。从宗教学的“脱敏”一词开始谈起,谈及了宗教学学者自身的宗教背景问题。同时,从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关系来说,有关宗教史的研究同时也是当前宗教现实问题的研究。 
  在围绕于“宗教共同体”“宗教学学科发展”等关键词的自由讨论之后,会议在卓新平研究员的总结中结束。本次会议围绕于当前形势下中国宗教学学科发展这一中心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会学者在各自发言中将宗教问题与现时代中国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结合起来,既体现了宗教学界对于自身学科发展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同时也展现了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宗教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中国宗教研究50人论坛会议综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4484.html

    相关专题: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宿州学院学报编辑部


    上一篇:因玄而成思,致思以达玄
    下一篇:第二届王屋山道学文化研讨会综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