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思考(5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自助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摘要:家庭教育的不当、自我教育的不足、大众教育的并发症和应试教育的后遗症使高职院校实施自助教育势在必行;自助教育是生本教育的题中之义、养成教育的内在要求、励志教育的必然选择和终身教育的实现路径。高职院校自助教育包括自主学习、自律管理、自求发展和自觉行为四个方面,要遵循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宽严相济、人本民主和尊重差异、区别对待的原则。自助教育的实施路径包括:以梦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营造自助教育的有力导向;以榜样模范带动为抓手,形成自助教育的示范机制;以学生自治组织为载体,搭建自助教育的有效平台;以集体实践活动为主导,提高自助教育的内化力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生;自助教育;三自教育

现代高职教育管理理论从素质教育要求出发,越来越重视和强调高职生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专业实训中的主观能动性和教育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具有创新品质和实训实践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结合高职生管理实践的要求,做到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弘扬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实训、人生职业规划中的主体精神,使之在教师的辅导下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增强个体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自我的创造性,让每一名学生实现自身的主动和谐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高校“三自教育”管理模式,提出构建、实施高职院校“自助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自助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构成体系

(一)高职院校自助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顾名思义,与“自助餐”、“自助游”、“自助银行”等的内涵和本质相类似,高职院校自助教育即高职生在教育者的教导和指引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挖掘专业实训实践潜能,通过自主学习、自律管理、自求发展和自觉行为,实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发展的高职教育目的的一系列活动。高职院校自助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旨在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自律管理的主体、自求发展的主体和自觉行为的主体。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需要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和挖掘主体潜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才能促进他们主动创造、积极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无论从素质教育、生本教育的教育规律出发,还是基于高职生成人成才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考量,都需要我们尊重和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构建和实施自助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二)高职院校自助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体系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通过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实现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学习目的。对于高职生来说,要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增强学习的主体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主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实训技能,为职业生涯奠定扎实的知识和技能根基。2.自律管理对于高职生来说,身心都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意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一方面,高职生个体要严格遵守校纪校规、法律法规,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统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高职生要树立集体意识,在校要有班级集体观念,在家要有家庭责任意识,在企业要有岗位担当精神,以更好地融入集体,实现自身价值。3.自求发展自求发展要求高职生要把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理想与当前的大学学习、现实的勤奋努力结合起来,树立自主发展、创新实践和终生学习的意识,在张扬生命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长,实现人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高职生要着眼于职业生涯规划,立足于当下的学习,变他律为自律,把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自身的内在诉求,从自我负责的角度全面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4.自觉行为高职生的成长成才与成功需要思想自觉,更离不开行为自觉。高职生要敦促自己培养和形成敢想敢做、雷厉风行和果断行事的自觉行为,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点滴做起,学会约束、调控和修正自我行为,努力培育和践行自觉行为观念,改变懒散作风,克服惰性,勇于实践,把理论知识学习自觉应用到专业实训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二、构建与实施高职院校自助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构建与实施高职院校自助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家庭教育的不当当代的高职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孩子过着养尊处优、无所事事的生活。他们缺乏独立做事的能力,存在等、靠、要等依赖心理;缺乏坚忍果敢的精神,容易浅尝辄止、不思进取;自我意识较强,利己主义倾向严重,缺乏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责任担当精神缺失,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勤奋拼搏精神;缺乏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精神,养成了好逸恶劳等不良习惯。2.自我教育的不足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和差距究其根源来说,是由人对自身的要求高低和努力程度造成的。由于自我要求和努力程度不同,每个人对自我的管控方向、管控力度、自我评价水平、自我调控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责任感就会有所差别,这些差别也就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少高职生往往对自我要求不高、对自我发展诉求过低,这就在所难免地造成他们容易落后于本科院校大学生。3.大众教育的并发症现代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在为社会输入大量人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人才培养质量严重下滑,造成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不均衡发展;高校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跟不上学生数量的扩张,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反过来又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生源质量下降,给高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带来一系列难题,等等。4.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了在教师的辅导下学习,从小到大一直追求学习成绩,忽略了独立意识、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的培养。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后,若还是用高中以前的学习方式和目标追求来度过大学时光的话,被禁锢的思维就无法打开,个性和才华就会丧失殆尽,就不会形成未来适应企业职业要求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构建与实施高职院校自助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1.生本教育的题中之义以生命为本的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普遍应用在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其实它在高职教育中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高职教育为社会和企业造就高级技能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实用人才,就要实施生本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着眼于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实践技能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扎实的基础。2.养成教育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自助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高职生的养成教育,自助教育过程本身就是养成教育实施的过程。在自助教育过程中,高职生在点滴小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处事态度和方式,循序渐进培养出成功的人格,并最终会持续影响学生一生的生活和工作。高职生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养成习惯,为自我负责。3.励志教育的必然选择让学生在“被成长”中生成生命自觉,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达到成人成才的教育目的,这是励志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自助教育所要追求的教育本质。自助教育和励志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励志教育和自助教育互为实现路径和教育目的。高职生要在磨砺志向、追求梦想中,实现自我教育,沿着成人成才成功的人生成长轨迹踏实前进。4.终身教育的实现路径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日新月异、技术革新风起云涌的时代,需要我们每一个社会人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学习只有毕生,没有毕业;努力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高职生要在形成强大的自助教育能力基础上,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无论是现在在校学习还是将来在企业工作,都要时刻不忘学习,始终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完善。

三、高职院校自助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一)教师引导,学生主体

在所有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知识的传授者、教育教学与管理的主导地位,但我们更应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育的接受对象。对于高职院校自助教育来说,我们也应遵循教师主导和引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把自助教育的主动权放心交给学生,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引导他们和激励他们。传统教育机制一直以来都将学生放在被动接纳知识的位置,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高职院校在对学生施行自助教育的过程中,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让他们成为自己学习、生活的主人,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

(二)宽严相济,人本民主

高职院校施行自助教育,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律管理、自求发展和自觉行为,就不能管得过严、过死,要为自助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宽松的教育环境。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要求,要防止自由化、无政府倾向,教师要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学校要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以保证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自助教育在施行过程中要结合内外因的辩证原理,既要看到外部力量对学生自助教育的重要性,又要注重学生内在因素对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宽中有严、严中有宽,做到宽严相济、宽严有度。另外,自助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既要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负责,又要对他们未来的职业规划和生活着想,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自助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权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他们的成长进步创造民主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

(三)尊重差异,区别对待

高职院校自助教育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能动性较差,对自我要求过低、不思进取,我们就要强化教师的外在力量,通过教师的教导敦促他们学习知识、提高技能;若学生对自我行为要求较高,有着远大的人生理想和锲而不舍的努力,我们就不能对他们耳提面命、求全责备,而要努力培养他们的自助教育能力,帮助他们寻求更加有效的学习、实训的方法,使其能充分增强学习、生活和实训的主体性。高职院校自助教育的实施要因人而异,要尊重差异、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地用自助教育的标准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

四、高职院校自助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路径选择

(一)以梦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营造自助教育的浓厚氛围

作为时代新人的高职生,要有远大的梦想,要有正确的人生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院校在实施自助教育时,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励志教育,激励他们自律成长、自强成才和自信成功,让学生们有事可做、有梦可追,营造出自助教育的浓厚氛围。当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火如荼进行着,这也为高职院校学生梦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我们在推行自助教育过程中,要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引导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正确认知当前勤奋努力和未来成人成才的关系,以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信念为自助教育的成功实施助力。

(二)以榜样模范带动为抓手,形成自助教育的示范机制

高职院校自助教育的实施要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和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优秀学生班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先进典型和积极分子的表率引领作用。学生骨干队伍在学生群体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代表性,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旗帜和引领作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引导高职生正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明确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倾向,从而激发他们自助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既有利于展现个体的精神面貌,也有利于集体文明程度的提高。有了一支优秀的表率队伍,形成自助教育的示范机制,以先进带动后进,以典型示范落后,这样就给教育教学和管理增添了左膀右臂,为自助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三)以学生自治组织为载体,搭建自助教育的有效平台

自助教育不是学生个体的分散活动,它在多数情况下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进行的。学生会、大律会等学生自治组织是学校管理体系的重要单元,也是高职生自助教育的主要阵地,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组织和开展形式各样的集体活动、培养和发展专项能力、激发和调动个性特长的自助教育的有效平台。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成立属于他们的社团组织,为他们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满足高职生自我个性发展的需要。如宿管会、膳管会等由学生代表负责,直接为同学们的住宿和饮食提供服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力更生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在为集体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能力。

(四)以集体实践活动为主导,提高自助教育的内化力度

自助教育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要充分结合学生集体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效果完备、作用明显的班级活动或校园、校外实践活动。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学习、生活管理、实训锻炼等主阵地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校园活动和社团组织,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助教育,在点滴小事中学会自助教育、提高自助教育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和自我的付出、自身的实践和感受来充分认识自我、提高素质,为他们认识社会、走入社会和融入社会提供机会。再次,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和未来职业走向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企业实训等工作,让他们了解企业需求,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许靖.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大学生的“三自”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11(17):30.

[2]顾莹,朱国平,张建平.对大学生“三自”教育管理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1):174-175.

[3]郑节霞,阮晓丹.高校贫困生“三自”教育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9(4):55.

作者:孔令柱 单位:济南职业学院

第二篇: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摘要:文章介绍了民办高职院校实施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和原则,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因材施教的实施思路,包括教学目标的分层、对学生主体的分层、教学的分层、评价的分层及开展一些专业科技或创业类活动,最后提出了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的考核办法。

关键词:民办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分层;考核

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个体差异大,传统的民办高职院校的单一、同质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发展需求。因此,有必要开展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民办高职院校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随着国内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表现出大众教育的趋势。而且民办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相对较低,学生整体文化水平呈下降趋势,而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已不符合当前终身教学的理念。而民办高职院校实施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确保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分层次的因材施教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同时制定相适应的教学要求、教学进度,转变教学方式,改变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与特长。因此,构建个性化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非常必要。这就必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及心理特点进行分层,然后对其实行因材施教。

二、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形成规律,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要求对学生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成绩考核评定方法。其中,分层显得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与否,它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学生管理等。因此,分层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学习能力

简单地根据学生的成绩高低进行分层,不符合多元智力理论,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和误解,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事实上,一些学生虽然理论成绩比较差,但是可能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强。因此,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层。分层后,还要做好后期的跟踪研究工作,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及学习情况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二)分层次的教育不能降低整体要求,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应该有所侧重

因材施教是一种教学措施,不是教学目的。每个学生的特长、优势不同,不能要求他们方方面面都很优秀。可以在某一方面选择较低的教学层次,相应的教学要求可以降低一点,但其优秀领域应该有更高一层的教学要求,他们必须达到较高的技能水平。

三、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因材施教的实施思路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

因材施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即实现教学目标的分层。具体的实施方案是,首先明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其次制定出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质量标准,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最后结合学生自身的能力,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制定出相关的课程体系。

(二)学生分层

要实现因材施教而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还必须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通常情况下,学生分层最好以班级为单位,合理的分层能够促进教学的合理安排,学生也能相互激励,共同进步。一般民办高职院校可以对学生开展调查,包括其学习兴趣、自我约束能力及专业走向等方面,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班。但是,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可能并不准确,因此,第一次的分层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可以让学生在进行一个月学习之后提出换班申请,同时开展测试,最后再由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给出意见,然后再进行第二次分层。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期末根据学生的成绩及综合表现,对各层次学员进行微调,实行滚动式的学习班级。总之,学生的分层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优化分层的教学特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的教育,以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教学分层

合理的教学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核心。因材施教不是降低教学要求及教学质量,相反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首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课程标准。对于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各层次的教学内容基本保持一致,课程标准的区别在于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广度、深度及课时标准。对于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可以多介绍相关理论,培养其思考能力与专业综合素质;而对于理论比较弱的学生,则应着重培养其操作技能。此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及课堂组织形式。对于善于思考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开放式教学,充分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对于不善于思考的学生,则应采用案例、实操等启发、互动的教学方法,由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去学、去做、去思考。

(四)考核评价的分层

因材施教还需要科学、合理、创新的考核机制来保障。要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就不能以单一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而应该形成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可以采取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甚至可以直接采用形成性考核评价的方式。如课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方式进行,每一个项目都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任务,有的是小组任务,有的是个人任务,就可以由教师打分、学生互评、邀请企业家进行评分,得出学生每个项目的得分,最后再根据所有项目的情况得到学生的最后得分。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客观、公平,且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还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同时,引入企业家评分,可以让考核评分更加科学、合理,也更接近社会需要,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五)开展专业类科技活动或创业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一些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单纯的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其能力发展的需求。因此,民办高职院校有必要开展一些专业类科技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参与该类活动主动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逐步培养其创新能力。

四、民办高职院校因材施教的效果检验方法

民办高职院校要落实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就需要做到面向学生、面向教学、面向教师。除了学生要做到分层,教学做到分层,教师还需要定期培养。同时,还应该选择实验班级,方便检验、评价因材施教的实施效果。具体的检测方法如下:第一,确定实验班级,并根据学校条件及专业特点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层次群类。第二,对每一种学生类群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对各层次进行试点教学。第三,充分研究实验班级,对比其他班级情况,包括学生的技能水平、综合能力等。第四,汇总实验班级情况,检验其实施效果,并分析其取得的成功与失败,提出更改方案,从而改进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五,形成因材施教的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综合对比因材施教的实施效果。总之,民办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特点,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其优势。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中,需要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考核等方面来开展因材施教,不断地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水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因材施教的思考:以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考察中心[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2(5):1-5.

[2]李爱华.高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11):19-21.

作者:詹慧珍 艾磊华 傅曦 单位:赣西科技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校企合作将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趋势。文章从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面的紧密合作,才能真正实现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计算机网络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能够培养出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如今,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和企业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优化教学模式、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则是高职院校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校企合作不仅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对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向企业输送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需求,对促进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与应用性和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能够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的理论教学相对于企业的技术发展来说通常较为滞后。只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教师和学生才有可能走进企业,才有机会实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才能根据这些变化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人才培养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了解和掌握企业所需及市场导向,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再次,学校和企业能够进行资源共享。现阶段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环境,这势必会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但是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就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设备以及实践场地,企业也不必再为缺乏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问题而担忧。也就是说学校的理论培养与企业的具体实践锻炼达到了优势上的互补,节约了学校和企业的成本,实现了一种“双赢”的局面。其次,提高了学生的企业竞争力。学生能够把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不仅培养了其良好的职业素养,而且也增加了工作经验,提高了就业能力。

2目前校企合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前,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互联网络的不断普及,各行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虽然各个院校都意识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校企合作的效果并不理想。

2.1政府主导作用薄弱

国家近些年来也很重视校企合作,虽然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出台了不少有关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和法规,但是这些都不够具备系统性。此外在落实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与监督不到位,介入力度不够,不能真正地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所以当前的校企合作也就不够规范化和制度化,存在着管理相对滞后、效果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

2.2企业需求难以满足

在校企合作方面缺乏整体推进,没有进行系统的通盘考虑以及统筹运作。若要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只有将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和企业的需求有机结合才行。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合作效果。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人才,而且还应该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不少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无非就是聘请企业里的网络技术专家来给学生上课,或者送学生到企业的网络机房参观认识实习,并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锻炼机会。所以从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来看,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合作仅限于形式,学生在校所学和企业所要求掌握的网络知识与技能相差甚远。

2.3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足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通常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对于校企合作并没有过多的重视,完全没有把培养人才的环节拉入到企业的价值产业链中的意识,由于缺乏对校企合作的战略思考和实践经验,即使参与到校企合作,也处于一种消极和被动的状态,使得校企合作往往演变成为一种企业对学校的公益支持或者功利性的投资。从学校方面来说,也存在着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足。甚至有的院校简单地认为开展校企合作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满足学院的各种评估需要和给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所而已,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求,所以校企合作往往都是院校热情高,而企业的合作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3.1政府应充分发挥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高职院校若要与企业进行更深度的合作则需要多方推动。需要政府的主导和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社会舆论等主体的共同作用,此外还需要充分调动有关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政府是校企合作的推动者,是双方利益的协调者,是校企合作过程的监督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设计,需要政府主导作用下微观主体的积极落实。

3.2深入分析企业实际需求

高职院校是企业招聘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为了更加长远和深入地进行校企合作,学校应该采用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坚持以服务于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道路。对于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来说,学校更应该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专业技能的需求状况,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广泛听取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根据计算机网络相关行业发展前景和企业的发展规划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量身订制人才。

3.3结合市场需求,与企业联合培养

校企合作名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则是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是现代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结合,所以学校与企业应该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双方必须秉承互信原则,主动服务、用心沟通、共赢发展。目前,我院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正在日趋成熟。为提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水平,促进高职教育科研及专业发展,我院已与中兴通讯签署了“教育部—中兴通信行业创新基地”建设协议,同时还成立了校企合作订单班—“中兴班”,并且在学院还设立了奖学金。除此之外,中兴通讯公司承诺为合作专业提供全面技术支持,包括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协助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与中心的合作实现了学校、企业及学生的“三赢”,为学院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4结语

事实证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现有资源,更重要的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从而达到双方的互利共赢。总之,校企合作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有力保障,对发展高职教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必须实现无缝对接,只有这样的校企合作才能够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资源,共同培养出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又能够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锦雄.校企合作开展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广州职业学院学报,2010(1):76-79.

[2]蔡志锋.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5(8):35-37.

[3]贺鑫.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考试周刊,2007(34):116-117.

作者:刘维嘉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参与式教学在高职院校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数量上明显增长,因此我国将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满足基层需要的应用型、实用型高级人才为主”。但就目前看来职业教育的定位依然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教育为主的模式。在大量资料检索中看出,国外学者对参与式教学非常重视,进行了大规模量化研究,而国内参与式教学,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方面都还比较薄弱。参与式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可或缺的方面。从微观方面看,将有助于转变课堂上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现状,从而夯实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从宏观方面,则可以为改进我国现行教学设计方式,深化会计专业新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决策依据。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思考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笔者经过较长时间的问卷调查与面对面沟通后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以下三个主要现象:一是传统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方式,参与式教学运用不普遍。通常为教材、黑板、多媒体。这样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培养出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应用性会计人才。二是参与式教学的课程设计呈现单一化、简单化的特点,我国目前会计高职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教学手段落后,方法单调,缺乏对会计工作环境的整体了解和对会计操作过程的形象演示。学生的任务似乎只是“接受”,缺乏让学生有一个思考、讨论、争论、怀疑的机会,这显然和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相违背,即让学生成为积极的思考者、实践者而不仅是消极的、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三是教师对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理解不够深入,认可度不高。

实际上参与式教学是通过让学生来决定他们的学习和进程,以此激发其更高程度的参与和动机。虽然教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某些改变,但是教师的引导性作用仍然不可或缺。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也提出一些思考方向,为当下的参与式教学提供改进参考建议:一是转变教师思维、提倡“以老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参与式教学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发现的,教师的角色更多表现为引导者、促进者。因而在推进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事转变所有教师的教学思维,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老师掌控一切、以老师为主”教学思维,要让学生自己成为教学的主角,而老师则是引导者和推动者,大幅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阻力,这就需要作为教学的主导方的学校如何实现教师对于改革的“软着陆”,避免出现“硬着陆”现象。二是丰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起来、走出去”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实现课程设计的基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归纳为: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游戏和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讲故事、辩论、与他人在特定环境内练习生存技能、音频或视频活动,比如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决策图或者问题树等。笔者通过一些总结,将这些教学方式总结为“动起来”和“走出去”两种类型,其中动起来是指鼓励学生发言、行动和实践的形式,包括头脑风暴、课堂讨论、辩论、演讲、角色扮演等等内容,这些都是发挥学生自主思考、敢于表达观点的方式;而走出去指的是鼓励学生的学习不要局限于课堂本身的学习,要在生活中、实践中进行总结提炼,这些包括实习、转训、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内容。

而无论是那种方式,所有的前提有两个:一是教师一定要有方向性指引,不能毫无目的性;二是一定要有有针对性的、深刻的总结与点评,不能泛泛而谈。三是提倡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通过一些调查,笔者发现在所在地区的一些高职院校,已经部分在推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如“物流班”、“航空班”、“地产销售班”等等,这些特色班学生的就业往往都是供不应求,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就可以明确去向。实际上,这些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学校的就业保障和品牌竞争力,这也是国家提倡高职教育的精髓。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因企设课,以企业的需要设计课程,将学生的专业课程与企业需求完全匹配,如此既提升了学校课程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同步还省去了企业的员工培训成本与时间,使得双方实现了双赢;二是邀请企业讲师,目前的企业讲师的授课技能和授课方式已经大多实现了参与式教学,而且形式多样化,有亲身实践经验,对于学生的吸引力甚至强于专职教师;三是绩效要求高,校企合作的培养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培养,因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绩效结果要求高,同时考核也相对严厉,对于学生的快速成长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四是结合本校专业特点,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参与式评教体系。在深入贯彻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必须保证其教学效果。因此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时也应充分考虑国情,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客观现实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建立教学效果的后期评价机制即参与式评教指标体系,让学生参与评教,充分发表观点提出建议和意见。上述参与式教学几点思考是基于目前大部分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改革过程中碰到的重点难点。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具有一定现实意义:首先,纵观我国现行的教学模式仍以教师“独裁式”为主,对学生参与教学价值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这样的思考将有助于转变课堂上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现状,营造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其次,通过对参与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高职院校开展参与式教学提供一套相具体操作策略与方法。第三,通过在实际教学中不同阶段的参与,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夯实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最后,从心理学方面分析,参与式教学方法非常符合人类学习过程的规律,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在工作中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型实用人才。总而言之,希望本文的思考可以为改进我国高职院校现行教学设计方式,深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一点参考和建议,同时也为我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献计献策,最终推动其稳步快速向前发展。

作者:辛安静 单位: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第五篇:高职院校LED照明技能型人才培养

摘要:LED照明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技能型人才严重供不应求,以近年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LED照明技能型人才培养情况为例,介绍了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设、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一些经验,对于尚属起步阶段的高职院校LED照明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材选取;LED照明

LED(发光二极管)作为一种节能、环保和使用寿命长的绿色光源,应用越来越广泛。半导体照明(主要指LED和OLED)是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LED照明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的供不应求。高职院校创办LED照明技术专业(方向)的时间教短,专业建设经验和教学经验很缺乏,对此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很少。因此,研究高职院校LED照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符合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方式,培养LED照明技术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高度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一项使命。[1-2]近年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LED照明技能型人才培养经验为例,介绍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设和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情况,希望为高职院校的LED照明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点经验,也为照明企业对高职类的LED照明人才培养情况提供一些借鉴。

一、LED照明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

随着LED产业的迅速发展,行业各种人才需求日益增大。据统计,目前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LED照明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全国60%以上的照明企业云集于此,形成了较强的规模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据GSCResearch产业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广东省LED产业总产值达到3460亿元,广东省LED相关企业近3000家。然而,LED照明应用技术人员和操作性技工出现大量缺口,导致LED照明方面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严重供不应求。[3]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自2012年开始,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就对LED照明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始进行了准备工作,组织相关教师前往LED照明企业多次调研,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专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就业情况。通过调研,发现从事光电技术和LED应用技术的职工大多存在学历和职称低、专业水平低的情况,相当一部分还是半路出家,技术上主要靠传帮带,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企业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企业的效益不是特别理想,大部分企业都非常缺乏LED应用技术、光电技术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可见,瞄准新型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主动适应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研究在高职院校设置LED照明技术专业(方向)并进行相关专业的建设就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在开设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有15年了,专业涉及的范围很广,目前,每一年级有两个班,共80余人,三个年级共计250人。考虑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可以覆盖LED照明技术(高职类,主要是指LED应用产业)大部分内容,因此,根据学院实际情况,没有必要新开一个LED照明技术的专业,而是在应用电子技术中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一些与LED照明相关的课程,同样可以培养LED照明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经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和聘请校外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多次讨论,最后决定在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电力电子技术”“现代电源技术”“LED照明技术”等专业课程,再加上原有的相关基础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系统及接口技术”等,学生具有了从事LED照明技能型工作的专业基础。通过课程学习后,学生在大三第二学期再到LED照明企业实习半年,将胜任生产、技术、销售及工程维护等方面的工作,符合LED照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2013年9月,应用电子技术教学团队完成了LED照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包括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课程结构配置等)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开始了“LED照明技术”课程的教学,制定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加上原有的“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电源技术”等专业课程,经过3年试行,学生反映良好。目前,统计2届学生有18人进入了LED照明相关的行业,并且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二、“LED照明技术”课程的开设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LED照明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是教材的选取,我们充分注意了一定要符合高职特色,但是2013年第一次选取的教材经过实践证明还是太理论化,而当时全国范围也没有几本真正合乎高职教育需求的教材。为此,任课教师自己设计了大量的ppt,图文并茂,既讲基础理论,又讲灯具和驱动电源的实际产品设计案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2014年起,经过反复比较,我们选取了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毛学军老师主编《LED应用技术》(ISBN:9787121169427,2012年8月第一版)作为教材,这本教材按照教育部最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基础上,结合编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共同编写而成。教材结合了LED应用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重点介绍LED基础知识、制造与封装工艺、检测与安装方法、驱动电源分析与设计、LED显示屏应用、单片机LED控制系统设计、LED新技术与配光应用等。[4]这本教材内容新颖,十分合适高职类学生,但可以考虑再增添一些LED灯具和智能化照明方面的内容。“LED照明技术”这门课设计的学时是5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在教学中,将LED相关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融为了一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顺序上,在大二第一学期讲授“电力电子技术”和“单片机系统及接口技术”,大二第二学期讲授“现代电源技术”,大三第一学期才讲授“LED照明技术”,充分注意了内容的衔接,因此,学生对LED灯具特别是LED驱动电源这些内容并不是陌生,学起来没有太大的压力。为了满足“LED照明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电源技术”等课程实验实训的需要,从2013年12月起,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进行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目前,已经投入经费120万元,添置了电源质量分析仪、远方光电分析测试系统(含积分球)、光强计、照度计和各类LED灯具和电源产品等,用于电源技术(含LED驱动电源)和LED照明技术的专业实验实训,并且制定了相关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基本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校企合作

在LED照明技术相关课程开设之前,应用电子专业教学团队对LED照明技术比较陌生。为了专业能力的提升,团队多位教师参与了LED照明及开关电源技术的培训和讲座,团队带头人与多位成员还与企业联合进行产品开发,提升了专业能力,授权了多项专利,各位教师经常深入企业指导学生毕业实习,通过各种努力提升了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形成了一支较强的LED照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谈及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教师和社会有识之士都深刻理解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实际上,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与企业机构的关系还很薄弱,联系与协调不足,以目前我国的体制致使其实施效果往往未尽人意。需要在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所形成的清晰的课程体系框架下,以系统构建专业具有明确能力培养目标的实验、实训、实习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及运行保障条件为核心,课程内容和教学情境总是以能够适应生产体系和工作岗位的各种变革与灵活性为立足点行为医学论文,这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将具有极大的效用,对于用人单位更是一种极大的期盼。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校企合作,形成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LED照明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并按照学习型教学工厂的建设目标要求致力于将毕业生打造成为有着工作经验的熟手。为此,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例如,同东莞富华电子有限公司、佛山科立盈光电有限公司、广东创电科技有限公司等LED照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三年,在这些公司毕业实习的学生达到32人,就业达到12人。2015年4月,广州市教育局资助的“广州市属高校产学研结合基地的建设”获得立项,资助30万元。本课题由广东创电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合作,致力于校企协同育人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打造好一支团结协作的科研和教学团队,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而主要研发任务之一是“基于高可靠驱动电源的智能LED照明系统”,这些都很有利于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LED照明技术人才培养。此后,应用电子技术教学团队将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LED照明及开关电源方向)课程开发和生产性实训结合为核心,积极探索和实践高职LED照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为职业技术教育的进步而努力。

作者:廖慧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思考(5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264062.html

    相关专题:医学护理论文网 细胞的分子生物学


    上一篇:民间布艺制作技法在平面广告设计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