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目标的深化需要教学的改革。高职院校“现代职业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原则和要求,它具有多元化、系统化、发展性的特点,是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创新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现代职业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职业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再是职业的教育。就高职教育而言,人的教育体现为素质教育。课程是教育实施的载体。因此,建设合理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是“创新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的重要保障。
一、研究背景
在时代的驱动下,现代职业教育目标不止停留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上,而是呼唤更深层次的教育归宿,即“为了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2],将“完满职业人的培养作为终极的目的追求”[2]。“现代职业人”[3]的养成,离不开高校的职业素质教育。
(一)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
普遍而言,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推进下,目前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整体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提高、重要性凸显,国家、省级教育部门从政策层面上鼓励高校和学者进行相关的专题研究和实践示范推广。综合分析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实践的现状和实际情况,主要有这四方面不足:(1)有些学校十分重视第二课堂,如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人文讲座等,但概念混淆,将这等同于素质教育课,未见课程体系。(2)有些学校开设了职业素质相关课程,如企业管理、社交口才、创新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等,但课程零散、选修为主,课程缺乏整体规划和标准、应付上级政策任务。(3)有些学校由专门部门牵头建立了课内课外结合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体系成型但是“课程结构设置并非以学生为本,而是有多少师资用多少力,课程内容存在拿来主义、本土化需求不足”[4]“缺乏职业性”[5]。(4)有些学校既建成了课程体系,又运用教育部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理念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育,课内外、校内外、多维度的体系相对成熟,但是落实过程和后期保障不足。比如缺乏学生职业素质发展评价机制创新导致课程教育虎头蛇尾,政策上没有对专职职业素质教育课教师的认定,导致专职师资匮乏等。总之,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初步成型,但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适应学生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及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需要对其进行改革,透过“现代职业人”视域,打造一个多元、系统、发展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综合素质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职业人。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及原则
高校的使命和目标主要有培育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创新四个方面。“现代职业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应紧紧围绕这个宏观目标,旨在更利于学生终身发展、职业岗位需求、学校长效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四个目标维度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成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目标体系(如图1所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紧紧围绕《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改革目标及原则。就课程体系结构而言,符合时空规律和特点。课程设计是渐进式的,以学期为时间线、符合学情发展规律,螺旋式上升、前后呼应,课程覆盖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合理利用不同空间和平台进行全方位教育,如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1]就课程体系内容而言,内容模块的选择“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课程中注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礼仪、并高度融合职业精神,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1];内容设计在符合普遍原理的基础上具有本土化特色,如训练内容应适合本区域经济行业和岗位需求、案例选择应符合本校本专业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就课程改革实践而言,善用多方资源。如政府、行业、企业、其他高校等,“深化校企协同育人”[1],比如与优质的企业、大学合作开发课程教材、评价标准、培养职业素质教育师资,将企业岗前教育和员工素质拓展引进课堂;改进教学方式,提倡实践性教学、善用信息化平台,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教学成效。
二、高职院校“现代职业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一)体系改革实践的理论基础
职业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都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跟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教育部重要文件精神为依据的。职业素质教育研究多结合美国知名心理学家David C.McClelland的能力素质理论———胜任力模型(Competence Model)、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等,“现代职业人”(Modern Business Employee)理念[4]正是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整合创造出来的、一个专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而提出的育人理念。所谓现代职业人,是指以追求实现自己职业生涯最大成功(最大价值)而进行活动的主体。这一理念源自于“以人为本”的育人宗旨,也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教育总体发展的趋势,把人从“经济动物”转视为“自我实现人”,特称谓“现代职业人”[6]。把现代职业人理念引入职业教育领域,可以说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理念的再诠释:即“在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政治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等的培养”[3],并引导学生知己知彼、终身学习规划、寻求人格和潜力的最大发展,最终自我实现。因此,培养现代职业人可以通俗理解为帮助个人(学生)实现岗位职业化,使其成为具备“现代职业意识、现代职业能力、现代职业道德、现代职业礼仪和现代职业精神”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人才[6]。在这一高职职业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二)课程体系内容设计
高职院校现代职业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见表1)以“现代职业人”课程为依托,以学期发展规律为主线,制定职业素质教育专题模块,每一个模块中精选了多个知识项目,并根据学情编写内容和案例,四个学期共设64学时,与入学教育、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体育基础等基础课构成公共必修课体系。每个学期以这些模块设计的主题为基础,课堂内以相关选修课为补充和延伸,课堂外开展各种职业素质教育活动和实习实践项目作为辅助,并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线上的互动和教学管理。该体系教学内容丰富,集“学业、职业、就业、创业”教育“四业一体”,着重现代职业人的现代职业意识、现代职业能力、现代职业道德、现代职业礼仪和现代职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锤炼,课堂不再是教师想教什么上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教什么、课上未尽的线上补充。必修内容本土化、选修内容职业化、拓展内容更是应学生所需、强化学生所能。该体系教学形式多样,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可能随着知识点和情景的不同变成咨询师、评委、教练、职业指导师、面试官、礼仪培训师、创业顾问、朋友,而学生不仅作为个体在学习、寻求自我发展,也作为不同团队中的一分子在实践、体悟竞争与合作,更在职业素质课程和活动创设的情境中提前体验学习者、指导者、组织者、执行者、参与者、聆听者、发现者、创造者、应聘者、成功者、失利者等不同角色的感受,学生从入学起就进入了“职业人”的角色并贯穿始终,通过体验式、实践式学习练就职业人的本领。 该体系总体上体现了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性、发展性、差异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和特点,实现了校园资源结构的整合和优化,更体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三)实施与保障
现代职业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的结晶,该体系建设离不开教育理论和政策的指导,该体系的落实也是理实一体、集多方资源而成的,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1.教育教学实施。教学形式上,除表1中列举的这些显性的教育形式,如课程和活动外,还通过校园主题文化月、“校本精神”[7]、校内建筑雕塑等隐性元素进行熏陶教育。教学方法上运用情景设计、角色模拟、案例分析、教练技术等实践性手段,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教学实效。学生职业素质考核评价方面避免“重知性、轻量化”的“教师单面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表格式评价”[8],将“学分银行理念”和“大学生德育学分”结合,将学生教育管理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一个集科学性、实践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生职业素质评价系统(基于校园网络平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学分银行”[8],使考核评价发挥学生主体性、体现形成性与多元互动性。2.组织机制与保障。职业素质教育改革的根本保障是高校“以生为本”教育价值观,改革的第一步是真正彰显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根基地位。高职院校要将职业素质教育作为专项重点工作,设立专门的组织和运作机制,各部门协同配合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不仅要将素质教育课程作为专门课程开设,还要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师资方面,加强全体教师师德教育和专业培训,鼓励辅导员成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专职教师,其他教师通过职业导师、班主任等角色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校从政策层面保障相关课程和活动的工作量认定、优化相关教师的晋升机制。资源保障方面,对外开拓教育实训基地、引进企业家和优秀校友来校讲学,对内加大投入、开辟专门的教学活动场所、更新教学和管理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合理利用地方资源、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合作,拓宽资源渠道。现代职业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的过程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成熟的过程、是教师队伍成长的过程,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促进了教学与科研水平提升、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实效,即服务地方经济、贡献社会。高职院校“现代职业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性的,面对不同院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选择模块主题的侧重点、调整活动配置、开发专业和职业性强的校本教材等,并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校外资源的开发扩大、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实践的深入继续改革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改革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师资水平、软硬件水平、实践力度与建设目标差距大、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结合的力度不够等。这些不足恰恰是今后进一步改革和研究的方向。要搞好职业素质教育,就要在高校营造职业素质教育氛围,打破专业教育与素质区域经济论文教育各自矿产经济论文为政的局面,要相应地提升教职工的职业意识、职业素质、教学水平,要用宏观的思维和眼光审视实践、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作者:李奕 霍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