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综述(6篇)

第一篇: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为更好的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各项能力,需对现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通过建立有利于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应制度;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强见习实习的管理,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等途径,改革教研实践环节以培养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学教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小学教育专业以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为目标,面向基础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界对小学教师学历和各方面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应运而生。目前为止,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了不少毕业生。根据高校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了解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较专科有了显著提高,然而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却不如预期,直接导致新教师适应期延长,无法快速胜任工作。教师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职业,各项技能的掌握在职前教育中主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培养。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养成反思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1]重视和改革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建立有利于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应制度

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内容。[2]实践教学模块众多,想要真正实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课时、师资等的保障,具体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方面。

(一)校内实践教学制度的改革

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理论课程占据了大量的学分学时,导致实践教学空间不足。实践教学在实际执行中缺乏相应的课时保障,效果大打折扣。对传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邀请教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小学校长、优秀教师等召开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了解目前小学对小学教师应具备能力的要求,探讨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删除一些用处不大的理论课程,将某些主干课程中的交织重复的部分进行合理安排,采用模块教学的方式进行学习,不同课程不再重复讲授,还可将部分专业必修课改成限定选修课等。通过精简、压缩、合并理论课程的方式,腾出一部分学分学时用于实施实践教学。此外增设适应小学实际需求的实践课程。统筹安排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实践教学并不是零散的活动,而是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必须将实践教学看成一个整体,统筹安排好各个环节,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将对学生各项师范生技能、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的训练,分解成一个个阶段目标,做好各个学期的任务安排,经常性的让学生进行教育实践体验,整体上把握实践教学。

(二)校外实践基地制度的改革

校外实践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接触小学实际的教学情境,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小学实践,但实践基地的作用不应局限于此,改革校外实践基地制度,加强与小学的合作,让实践基地发挥更大的作用。聘请优秀小学教师为学生授课和指导。目前很多高校都实行导师制,每个学生拥有一位校内导师,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指导。此外还可聘请优秀小学教师担任学生的校外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学生课余时间可到校外指导教师所在班级观摩教学,接受指导,让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必修课程诸如教学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可以外聘优秀小学教师给学生授课。一线教师拥有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授课时能结合小学实际举例,效果更佳。此外经常邀请优秀小学教师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讲座,少先队活动、社团组织与管理等选修课程可通过模块讲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小学教育专业大部分课程均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有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学时分配,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执行的并不理想,存在压缩实践教学学时,或者实践教学成果不佳的现象。这与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组成有关,大部分教师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缺乏小学任教经验,对小学不了解,因此上课容易存在偏理论化的问题。而教师本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导致对学生教学技能训练,如说课评课等的指导也不够到位,无法给出最佳的建议,阻碍了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应安排教师尤其是担任实践教学的教师到实践基地参观学习,甚至挂职顶岗,深入小学课堂,熟悉小学教材,多观摩优秀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以胜任小学课堂教学要求自己,获得更多小学教学经验,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多采用案例教学、微格教学、专题讨论等形式教学。

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一专多能”的小学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较多,包括普通话,简笔画,三笔字、课件制作、说课、评课、科研能力等。技能的掌握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高校方面则需合理安排课程,提供课外辅导,并制定相应的措施督促和帮助学生训练,提高技能。

1.制定职业技能训练和考核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应掌握的技能做了课程上的安排,开设了诸多相关的技能课程,如美术、汉字书写、教师口语、音乐、各科课程与教材教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并不是单靠一门课程就能达到的,课程只是学生的入门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课外的不断练习。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技能练习的督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制定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方案,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安排,将学生应掌握的各项技能分散到各个学期进行训练,以学生自己练习为主,每周安排一个时间段让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自己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应掌握的各项技能做出具体的考核要求,每学期期末进行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未通过考核者继续练习,直到通过。各项技能考核合格者方可进行实习前的校内试讲,校内试讲通过才能参加实习。通过硬性规定,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

2.依托学生组织和比赛促进技能发展

高校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涵盖范围广,参与层面宽。鼓励学生参加合唱、舞蹈、书法、心理咨询等社团,社团中有众多兴趣一致的同学还有辅导老师的指导,在团体活动中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同时不断提高各项技能。另外一些需要在模拟教学中练习的技能,如课堂教学管理、课堂组织技能等,由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以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方式进行练习。此外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比赛,以赛促练,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检验各项技能掌握情况,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对优胜者给予奖励并对其进行培训,推荐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

3.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当代小学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是对实践教学的感悟和研究。具备科研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因此应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对论文写作方法的学习,教育实践的感悟和实际动笔的锻炼。收集第一手资料。每次见习实习,参与教育调查时,要求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学校、教师和学生,记录自己的感悟、反思和总结,教育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以此搜集资料,为论文写作提供素材。逐步练习写作。实行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学位论文,通过三者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课程论文作为论文写作训练的第一阶段,以所学专业课程为中心,教师讲授最基本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了解论文写作后练笔,并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价反馈,让学生入门。学年论文则是对多门专业课程的综合运用,结合《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练习撰写相对正规的论文,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毕业论文是学生科研水平的最终检测手段,通过前期课程论文、学年论文的训练,学生到毕业论文写作时便能基本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加上参与教学实践时收集的相关材料,不至于手忙脚乱,无从下笔。锻炼提升科研能力。教师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申报和调研,安排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学生了解课题的整个过程。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从申报书的填写到计划的实行到研究成果的撰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加强见习实习的管理,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将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领域分为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其中教育实践与体验又具体分为具有观摩、参与、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要求大力推荐课程改革,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3]教育实践有见习和实习两种,见习以感受为主,实习以参与为主。教育实践给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直接接触小学机会,在教育实践中各种技能能得到有效锻炼。高校应加强对学生见习实习的管理,做好规划。明确见习实习的任务。见习实习前做好工作计划,明确告诉学生本次见习或实习的内容、具体任务、要求、见习实习结束后应上交的材料。见习要求依据每学期所学课程的不同做相应的调整,任课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小学见习,在见习之后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了解学生观察的视角和关注的焦点,对学生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做相应的指导。实习的任务则是综合的,既有教学任务、班队和课外活动,还有个别教育活动等,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中。延长见习时间。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一至数周的见习活动。第五、第六学期,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基本完成后则逐步让学生参与小学的实际运作。如宁德师范学院教育系与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合作实行的浸入式见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浸入式”是指学生在教育见习过程中通过参与性方式观察和体验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家校联系工作、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等小学教育的全部实践活动。附小为每位学生安排一名见习指导教师,每周星期四下午半天作为“浸入式”见习活动时间,学生在教育见习过程中可以为指导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可以跟随指导教师通过参与性方式观察和体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家校联系工作、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等学校日常实践活动。[4]这种深入的见习方式,让学生不只是停留在走马观花的观看层面,而是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亲自参与其中,在实践中更加明确自己的短处,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提高练习。加强对实习的管理。相对见习,实习的时间更长,内容更全面,参与程度更高,管理上也更加不易。集中实习是一种理想的实习方式,由高校选择比较好的小学安排学生实习,高校有带队老师,实习学校有指导教师,集中实习也便于管理。但因实习学校容纳人数问题,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等,无法全部采用这种方式,因此在实际过程中一般是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高校对分散实习的学生更应该给予关注,要求学生选择好的小学,至少是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组成实习巡视小组对其进行巡视考察,并为分散实习的学生指派校内指导教师,要求教师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进行指导。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学校发展的趋势,对于小学教育专业而言,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各项技能,能够快速胜任小学教师的合格毕业生。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实践教学改革的路上仍需不断探索,努力创新。

作者:郭婧

第二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探究

摘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基。重视和提高小学教育是把控教育发展蓝图的重要一步。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教育与以往大有不同,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这无疑是当前教育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阻力。基于此,探讨了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指导思想

小学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社会各类人才、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改革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是符合新时代教育的理念,顺应时代教育改革的潮流。这个时代给予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是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要做好这项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授人以渔、开明开放的现代教学原则。新课改的理念是教学管理活动的主线,其落实得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家庭、社会的兴衰成败。

一、学校要贯彻落实新课改的核心思想

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书育人为宗旨,以为社会输入大量有用、可用、健康的人才为目标,创建和实施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将教学有序、优质、高效地进行下去。对于学校部分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未能根本转变的现象,学校要给予高度重视,积极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及时纠正其错误思想。

二、课堂要多元互动

传统课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地让教师去讲,学生去听。整个课堂中,教师是演讲者,学生是倾听者,致使师生双向交流互动欠缺,不利于和谐课堂的构建,甚至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消磨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新课改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明确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只是引路人,将学生引入情境中实施教学,达到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做良师,更要做益友,与学生一起交流合作,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课堂。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明白,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必须是教学的亮点。只有多元互动,才能将教学上升至更高的层次,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样的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渗入教育事业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其中以计算机渗入现代教育为主要代表,它在教学上的应用实践与开发已被广泛重视,并得到了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认同。计算机本身是教育进步的一个产物,理应用到教育事业中。但是,在进行计算机等方式教育教学的同时,也要结合实际,考虑其可行性。比如,视频教育、远程教育、PPT教学等,要相互结合,不能千篇一律,以防止小学生对其产生厌烦和排斥。

四、坚持原则

无论从校方领导阶层出发,还是从教师的角度考虑,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必须要坚持原则,不能无头绪、无纲领地盲目教学。主体性原则。就是要把学生摆到教育工作的主体位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发挥其才能,发展其个性,形成新时代下的激情、有趣、和谐的课堂。学生思维是活跃的,我们即使不能开发他们的思维,但也绝不能去禁锢他们的思维模式。开放性原则。小学生的心理本身就是一处待开发的处女地,他们不会排斥外界,喜欢去接触未知事物。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学生的心态开放、思维开发、视野开放;在教学内容上,要让学生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此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要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给学生加以指引,不要强调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适当地、正确地标新立异。挑战性原则。教师要倡导和鼓励学生对权威进行挑战,不要墨守成规。教师不是教育的权威,只是教育的引路人,应该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学生敢于向课本挑战。课本的思想是严谨的,也是积极的,但是它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更不是权威教材,它是教化学生,不是禁锢学生。

五、结语

新课改的目的是为了推进教育的发展,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为目的。当前教育潮流下,课程内容安排、教育评价方式、教学方式的应用等,对于小学教育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小学教育不在于眼前利益,而要立足于大计,立足于根本,立足于民族。笔者希望每个小学教育工作者都能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方式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丽.小学教育中策略探讨[J].教育学刊(小学教育),2015(1):12-14.

[2]孙磊.小学数学的课后学习问题探讨[J].当代教育(小学版),2015,7(5):16-18.

作者:王淑荣 田涛 单位:辽宁省大石桥市沟沿镇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美术职业技能训练是小学教育专业中的一门课程,是培养教育人才综合素养的重要基础。但是在教学实践当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惯性的影响,对美术职业技能训练有所忽视,美术职业技能训练是教师综合素养得以提升的根基,关系到学生未的来职业发展前景。本文将针对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忽视美术职业技能训练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探讨当前存在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分析美术职业技能训练在小学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旨在构建更为科学完善的小学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美术职业技能训练;小学教育专业;教育改革

美术职业技能训练是小学教育专业中的一门课程,对于未来高素质教育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在未来教学当中,学科渗透趋势将更为明显,而扎实的美术理论基础和美术应用技能则能够夯实学生的教育基础能力。从当前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实践来看,对美术职业技能训练有所忽视,这一现状往往造成学生真正走上讲台之后,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技能等方面造成缺陷。以下将就美术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性逐步展开分析。

一、忽视美术职业技能培养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影响

1.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受限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新形势下教育领域需要在教学理念、教育体制方面积极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当中对素质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尤其对于教育人才培养的首要素质要求为“科技与人文的综合素养”。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多年,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落实点较为虚化,而在小学教育专业中设置美术职业技能训练,则是将综合素质培养具象化、分解化、落实化。如果忽视美术职业技能培养,那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课件制作能力、学科渗透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方面都将受到限制,学生思维容易陷于模式化的理论程序中,难以实现多元化素质发展。归根结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转化。

2.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如果忽视美术职业技能训练,则会造成学生教育理念偏差。职业技能训练能够使学生具备更完善的美术功底,同时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审美教育理念。美术职业技能训练有着特殊的育人功能,能够改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美术技能教育的片面认识。这一教育形式并不是针对专业美术生所实施的技能强化教育,而是针对全体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开展的基础性、通识类审美教育。利用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转化,能够使学生构建起更丰富、更立体的知识网络体系,拓展学生审美视野,在空间、线条、色彩、结构、表达方面提高审美敏感性,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综合能力,进而凸显小学专业教育综合育人能力。

二、美术职业技能训练在小学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

1.顺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美术职业技能训练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创新能力和美术教育能力,而这些内容也与小学教育专业改革高度契合。通过美术职业技能训练,学生能够具备更完善的美学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审美思维的培养、审美鉴别中获得全新的艺术体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美术职业技能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创造力等得到了有效发挥,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美术技能训练与专业美术艺术教育截然不同。对于小学教育专业而言,美术职业技能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的前提。美术职业技能教育更关注通识教育的完善效果,改变了以往仅关注教育结果的片面性,进而转向关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这一教育理念的转变,使美术职业技能教育在小学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美术职业技能训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顺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的必要举措。

2.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完善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而美术职业技能则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可行途径。美术技能本身就具有直观审美引导性,同时更有利于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协调统一。通过美术职业技能培养,学生能够深度发掘审美对象的艺术内涵,同时激发其主动审美情感与艺术想象力,起到激励审美意识形式的促进作用。在美术职业技能训练当中,教材具有良好的思想性和引导性,能够使学生系统性的认识并掌握基础美术技能,通过美术实践完善自身审美认知,通过和谐的色彩搭配、系统的技能整合,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驾驭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强化学生的审美修养。审美教育属于小学教育专业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师德、完善教育精神的出发点。学生所掌握的美术技能不仅能丰富其审美理论,更有助于将其转化为综合教育技能。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职业技能培养中,需要体现出理论结合实践的统一格局。美术职业技能培养涵盖了美育、技能教育、通识教育的多重元素,学生经过美术技能培训之后,能够将美学理念渗透与生活和学习当中,进而在语言、行为、认知理念等方面发生积极变化。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开展的审美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中,而美术职业技能培养则丰富了美育形式,使学生在更直观、更生动的学习氛围当中构建起主体审美认知,为未来工作、教学、学习等起到良好的推助作用。

3.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科渗透能力

学科渗透是未来教育模式创新的主要途径,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面向未来的、综合素质过硬的教育人才。在小学教育专业体系内开设美术职业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阶段构建起完善的教育理念,对学科渗透有更加深刻和形象的认识。无论学生选择的何种专业,比如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等,都与美术技能训练有着密切关系。举例来说,如果学生专修英语教育专业,从传统观点来看,这个专业与美术技能没有明显关系。但是在综合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现代教育中,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美术技能实现教学优化,例如一边释意英语单词内容,一边以简笔画形式画出不同的物体,学生会对这样的新颖的教学方式表示关注,同时也能够使教学形式更为活泼,课堂氛围更加浓厚。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美术职业技能基础,那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将融入更多的美学理念,使课件制作更具美观性和艺术性,这样的课件势必会提升课堂质量,使学生获得更良好的执教体验。由此可见,美术职业技能是完善学科渗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创新发展的源动力之一。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当中,美术职业技能训练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美术职业技能训练的开展,有助于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教育人才的基础。美术职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贯穿教育人才的培养、应用、优化的全过程,只有对这一课程提起重视,认识到美术职业技能训练在小学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才能尽快完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成为塑造高素质教育人才的一条捷径。

作者:张刚 王婧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第四篇:小学教育的因材施教分析

在整个小学的教育体制中,为了应试而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再加上学生数量多,很多都是大班教学。所以,在针对某一部分同学而言,就没有那么的受到重视,没有一个适合小学生的方式来接受教育。所以这就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不到发挥和发展,部分高材生才可以得到老师的重视,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的同学来说就像是被抛弃了一样,所以,老师和学校在这一方面都需要做好为人师表的表率。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小学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在现代家庭中,每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极其的重视,少年儿童是初升的太阳,培养一批有用的国家栋梁是所有人的希望,也是将来的重担负责人,我们现如今所了解到的学生,有多少一心在学习,有多少真正的往自己的喜好发展成一种技能,完全展示自己优点。是的,在一系列的调查和咨询中,我们都很清楚的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不愿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多都是来自我们的不了解和自以为他应该做什么而忽略学生自己的意愿,逐渐地压迫和强制性的学习,给学生带来了压力和烦躁,因为渐渐出现早早放弃学习和学习一落千丈的原因。现在大多数的老师实行的是一对一的教育方针,深入学生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针对学生对一般知识的了解程度,学习的意愿更深一层的了解学生对某一科目或者是某一技能的喜爱,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育都能收到比较好的结果。但是这样反而暴露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偏爱。这种不平衡,很有可能造成教育的不公平,或者说它本来就是教育不公平性的表现。我问希望看到的是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一个小天地去探索知识的奥妙,杜绝看到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发生,这对一部分被冷落的学生来说是受到严重心灵创伤的,严重影响了小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一些举措来缓解和避免这种不平衡发生。

一、了解基本情况,改进教育方式

学校应该做学习环境的调查,查出为什么会出现优中差的班级出现,为什么会有学生还没有完成学业放弃知识吸取的时间,在学校笼统式的教育中过于注重学生对基础教育的认知,看重在基础考核上的成绩,忽略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点,放大学生的缺点的同时,更加加大力度地培养基础知识和考核较优秀的学生,甚至有的班级会为此把较差的学生安排到后排安坐,这样严重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意愿。使得有部分学生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渐渐放弃学习。这种明显的差异化是很多学校或者是老师都应该要改正的。如遇见学习较差的学生,我们应该从他的其它方面了解学生的优点之处,加以鼓励和认可。在学习上做好引导,在心理上要细心疏导,在生活中要耐心指导。在学校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做比较好的对比,试着找出每位学生的优秀之处将相同的学生聚积到一起,让他们有很好的沟通,在自己所知道的基础上能更好的了解到自己所不知道的方面,这比老师在课堂上无聊的灌输更容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自己想学的方面。同时,我们也可以采取互帮互助的模式,让同学们相互带动,相互学习,既提高了学习成绩,又增强了学习的氛围和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对学校既做好了文化教育,也搞好了德育教育。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

我认为,教育作为社会生产的“工作母机”,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问题是相当多的学校和教师,只当“伯乐”,不当“园丁”。对所谓的好学生捧着护着,对后进生打着骂着,这就是对学生受教育权利,甚至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公平!所以,有了这么多的学生出走和自杀事件,后进生凭什么不能充分享受教育的阳光雨露?教师是直接与学生接触的,他们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情况,也是表现不公平的一层直接关系。只有在根本上改变老师的思想,把两极分化式教育向平衡教育转变,这需要一定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所有关注教育的百姓监督,在培养教师队伍的时候就把教育公平作为必须的课程进行教育,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一点是必须加强的。因为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都是很了不起的,值得尊敬的,老师的言谈举止都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在道德方面尤为突出。

三、改进和完善教育法规,教育有法可依

教育不公平演变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我们就要用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一部分人的行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庞大的教育体系面前,单凭借个人的力量很难扭转乾坤,只有借助外界力量才能更好的处理好相应的问题。有了法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会有所敬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的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既让他们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保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教育部门应该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不要让教育体制出现重大问题。总之,要搞好教育,杜绝教育不公平事件发生是一件十分重大的社会问题,光靠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须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相互监督和影响,给孩子们创建一个舒心的教育环境,给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由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条件和某些因素的不可控制性,决定了课堂教学不公平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也决定了充分实现教育教学公平的艰巨性和长远性。应当相信,随着人们民主公平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将会得到切实的纠正,保证每个受教育的学生得到公平的和谐的发展。

四、小结

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小学教育中的不公平性,它有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状态,对整个教育界,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大难题。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才能使其走上健康的道路。为此,我也提出了几条建议,了解基本情况,改进教育方式;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改进和完善教育法规,教育有法可依。希望这些建议对完善教育公平有帮助。

作者:彭艳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太石镇巴下小学

第五篇:小学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是在小学阶段,因此,广大教育者应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给予极大的重视。基于此,通过分析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针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重要性;问题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才培养最为主要的时期以及基础阶段就是小学,因此,小学教育在整个后续教育以及高素养人才培养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教育中最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就是小学教学管理,它对于对整个小学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启蒙教育阶段,对于其后续学习及发展有着重要的、直接的影响。而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后续学习的基石,对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也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开拓思维及创新意识。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落后的教育教学管理观念

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部分教师或学校的管理者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难以转变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及管理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小学生的评价依旧采用成绩评价法,忽视了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教育教学管理者对于教学管理缺乏足够的认知,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创新,这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较大的阻碍作用。

(二)教师队伍素质低下

虽然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与新课改的要求还是相差甚远,尤其是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风格以及个人素质等都需要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小学教师在对学生及学术的热爱、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也需不断提升。此外,“以学定教”原则是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原则之一,然而目前绝大部分小学教师在分析探讨小学生的学习及个人发展方面都缺乏适用性及针对性,而且忽视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更谈不上对于他们潜能的挖掘。再者,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对于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长期的、科学的、合理的培训,从而使得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升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革新不仅要改善管理手段与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及观念。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而作为人才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应充分体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课内、课外双重结合的教育模式。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应重视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的综合教育水平对于小学生教育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要进一步完善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当下小学教育的宏伟目标是全能型人才的培养,而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离不开教师正确、可靠、科学的引导,因此,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教学技能的培养是提高小学教师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各个小学在教师招募过程中除了对于其理论知识的考察外,应重点考察应聘者个人素质及实践能力。此外,在职小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在教学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

(三)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小学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心理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而教学环境的创建包含了教学氛围与教学设备两个部分。首先,小学教师应努力为小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班集体的和谐与否对小学生的成长及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小学教师应不断强化班级管理,为小学生创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其次,促使教学设备配置的适用化、全面化。小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是不可或缺的,而教学设备配置如果缺乏适用性与合理性,就会给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带来极大的不便,因而小学教学设备的配置要讲究适用性与全面性。总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对于小学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及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家长及社会给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需不断提升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重要性的认知,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提出更完善的建议及措施,进而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培养一批高素养的人才。

作者:甄乘龙 单位:甘肃省庆城县逸夫小学

第六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调查分析

摘要:运用资料搜集、访谈和问卷等方法,对新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97名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从专业价值认同、专业认同效能、专业课程设置的态度、教师认同、就业认同几个维度对其专业认同情况作初步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对本专业的专业价值认同低,认同效能不高,专业课程设置有待完善;专业发展前景有待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认同显著高于汉族学生。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专业认同;问卷调查;民族差异

一、引言

专业认同是一个价值的内化过程,认同在本研究中指个体对某一事物或对象在认知了解的基础上的接受和认可,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本研究采用王顶明、刘永存(2007)[1]对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界定方式,得到专业认同的概念即:学习者接受并认可所学专业,且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将某一专业视为与自我同一的,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与该专业杰出者一样的人的反应。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影响高校的专业发展规模和速度,影响大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2]良好的专业认同感能为师范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动力,并能深远地影响学生对专业的信念,所以应该受到重视。自1998年我国第一次招收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此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有些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招生不足,有大量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要求转专业;有些高校学生学习动力明显不足。[3]那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现状怎么样?专业认同在各人口变量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该如何促进和完善学生的专业认同?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相关研究

专业认同是青少年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当然也贯穿人的整个职业生涯,与艾里克森谈及的职业、意识形态领域有关。目前国内外对于作为学科门类的大学生的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对象一般都是对某一具体专业的群体进行研究,在研究对象上,主要涉及三方面的群体:一是医护生,二是师范生,三是综合性大学的大学生,但是多以前两个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对象的层次上多以本科生为主。[4]例如:胡志海(2006)[5]对旅游专业大学生的研究;杨晶(2007)[6]对师范专业大学生的研究;管春兰、王雁等(2011)[7]对特殊专业本科生的调查研究。专业认同的研究群体在逐步扩大,但涉及跨文化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描述新疆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分析专业认同在民族、年级等基本人口学变量方面存在的差异,分析学生对具体课程的认同,试图服务本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以提高本专业培养质量和效率。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专业认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影响因素及因素间的权重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将专业认同分为不同维度来进行研究。为此,本研究采取如下研究思路和方法:1.初步编制调查问卷。在确定专业认同维度之后,围绕所确定的维度,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特点和相关文献资料,编定预测问卷。请指导老师对预测问卷进行审定,反复修改,并进行预测。2.在预测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修改,并再次请指导老师审定,形成正式问卷。3.开展正式调查。调查对象为新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理科方向专业的学生,并充分考虑年级、族别分布。4.运用SPSS17.O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5.运用访谈法随机对学生进行结构式访谈。6.分析结论和成因,并对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提出可行的建议。

(一)研究样本

本次调查对象选自新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问卷调查针对小学教育(理科)两个年级,对09-4班34人,10-2班24人,12-2班39人共97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09-4为民族班,其余两个班为汉语言班。访谈共随机采访8名毕业生,少数民族、汉族各4人。

(二)调查问卷设计

本研究在查阅相关学者的期刊论文基础上编制“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认同度问卷”,问卷包含两个部分,基本情况部分和问卷部分,一共31道题。基本情况部分涉及性别、年级等七个方面;问卷部分24道题,包含五个维度,其中价值认同和认同效能两部分题目借鉴于贵州师范大学李运华[8]老师编制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量表》,课程认同部分则是根据本学院的具体课程编制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问卷中五个维度的含义是:价值认同(价值认同反映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价值、情感和信念的认同),认同效能(认同效能表现为认同感对学生专业学习行为的影响),对教师的认同(表示对所授课教师的接受和认可情况),对课程设置的认同(课程认同反映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设置课程的了解及认同程度。根据我校小学教育的专业特点,课程认同分成教师教育课程、学科课程、博雅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实践课程6个部分的认同),就业方面的认同(对小学教师这类职业的地位、特点、发展前景及从事特教一线教学的认同)。

(三)访谈提纲设计

采取面对面的个别访谈,访谈目的是探明和深入了解学生对有关问题的态度,补充问卷调查的不足。访谈内容涉及两道题,第一题:“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选择小学教育专业么,为什么?”以此了解专业认同中价值认同分数偏低的具体原因;第二题:“你认为学校为期半年的支教怎么样,为什么?”了解学生对支教的具体态度及期望。

四、结果及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3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7份,回收率为94.2%。对大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及各因子得分进行统计,并作比较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认同及价值认同的分析表1是专业认同四个维度的均值,分值最低的价值认同平均分数是2.8505介于“不太符合”和“说不清楚”之间,最高的是就业认同3.69,四个维度均值都不高。说明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不看好,再次选择小学专业并不抱有高的信心,且并不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表2显示:Sig.(2-tailed)=0.000<0.05,反映了少数民族学生在价值认同方面显著性高于汉族。独立样本T检验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的价值认同有差异,推断这不仅和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学生的家庭教育,各自的生活环境等有关,也和自身对自我实现的期待有关。说明少数民族学生更加认同小学教育专业所蕴含的价值。2.对认同效能的分析表3可知:Sig.(2-tailed)=0.007<0.05,说明少数民族学生的认同效能显著高于汉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主观上认为自己对专业的学习更加积极,有兴趣,并更愿意付出努力。除此之外,毕业生的认同效能显著高于非毕业生,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毕业生比非毕业生花更多的时间在小学教育专业的学习上,也更加关注本专业的行业热点和动态。3.对教师认同的分析表4说明:Sig.(2-tailed)=0.028<0.05,少数民族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均高于汉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更认为本专业的老师有适宜的职业个性,教学特色,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注重学生自我能力提升。4.对课程设置认同的分析F20*:我认为《小学生心理辅导》《教师口语》《班级管理及班主任工作》这样的教师教育课程中,找小学资历教师任教更好。F22*:我认为博雅课程的开设,带给了我难忘的知识。F26*:我认为我们学院的选修课很多,都能满足我的需要。F28*:我认为半年的支教,对我的教学技能提高很大,我觉得很值得。(只毕业生做)表5显示,20题得分为3.835很接近“基本符合”,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有小学资历的教师更能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技能。22题得分低主要原因是在博雅课程中获得的知识不多,学生对这样的课程印象不深刻。原因是这类课程的开设往往是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或不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并且地点多是在多功能厅(大和堂),也显示学校对此类课程的不太重视,学生往往也只是为点名才到。26题在课程认同所有题目中得分最低,说明学生对选修课的期望与现实差距很大。笔者认为,加大对选修课的投入,不会是一件徒劳无获的事,学生有了对从事小学教师的热情,培养了兴趣,才能获得更高的价值认同,就业认同,才能更好地体现本专业的开设价值。28题获得了课程认同里所有题目最高分4.03,已达到“基本符合”这一水平,反映了支教半年里让学生对教师职业体会加深,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教学技能提高很快,获得了更高的专业自信。

(二)访谈的结果及分析

第一题:“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选择小学教育专业么,为什么?”20%的同学选择“我会选择”给出的原因可以看出,再次选择小学教育专业,是因为主观热爱小学教师这个职业,并未因为本科学习认识到这个专业的价值;其余80%的同学不会选择的原因间接体现了四年的本科教育,学生并未认为自己获得了有效的小学专业知识,未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同时社会环境对小学教师的认同也影响着学生对本专业的选择。第二题:“你认为学校为期半年的支教怎么样,为什么?”38%持消极态度的原因有:支教专业不对口,生活艰苦,对自己的支教不满意,缺乏指导,没有切实提高教学技能;其余72%持积极态度的原因有:支教中产生很大触动,更喜欢小学老师这个职业,在实践中锻炼才能,很有成就感。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支教时间不够,希望期限延长为一年;希望支教能得到老师的细致指导,以提高教学技能;希望支教地点和科目能更好地为专业和就业服务。

五、结语

新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总体状况仅处于“说不清楚”的水平,达不到基本认同水平。为此,本文具体分析了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师方面以及就业方面的认同,以此提出改变不良现状的相应建议,同时分析了专业认同在性别、年级、民族、生源地、性格和成绩等自变量之间的差异程度,得出相应结论:1.价值认同方面:价值认同均值不高,学生对再次选择本专业的几率很低;2.课程认同方面:从得分显著较高和较低的几个题目中,我们获取了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如教师教育课程更希望有小学资历教师任教,对选修课的期望较高,对博雅课程评价较低,对支教的积极评价很高,并通过访谈发现绝大部分同学都希望延长支教时间;3.就业方面:在学生自己看来,对于从事一名小学老师,家长的认同>学生的认同>社会的认同。4.族别因素:少数民族(其中98%为维吾尔族)学生的专业认同要显著高于汉族学生。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预备性群体。他们所具有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教育成果的取得。学生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认同状况则是影响其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9]除了本文的探究之外,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家庭方面、学生个人方面等等,导致了民族认同差异的原因也尚不可知,有待更深的研究。

作者:张乐乐 张海军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综述(6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192539.html

    相关专题:追溯系统 2014中国直销企业名单


    上一篇:远洋运输业的安全文化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