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包容性发展理论的发展脉络为线索,深入剖析了包容性理论与农村社会管理间的内在逻辑性,从发展理论入手,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理论对农村社会管理中的公共服务、管理主体的作用、管理方法创新以及管理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包容性发展;农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154(2016)01-0070-03
一、包容性理论的沿革
包容性理论最早起源于权利贫困和社会排斥等社会问题的关注,旨在消除贫困,推动贫困人口的可持续性经济增长。但增长是一个一维的度量,主要集中在收入方面,亚洲发展银行逐渐意识到经济增长必须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例如:教育或者健康的收益,因此,包容性发展引起更多社会组织和学者们的关注,并指出包容性发展意味着更加侧重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发展,这意味着人力资本的考量需要包括教育、卫生保健和其他的基本服务内容,这就要增加贫困人口参与决策和自我管理的机会。如何理解包容性发展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大小超过“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收入,而“包容性”侧重于社会福利的分配。更深层次来讲,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增长是指经济增长,换言之,是指人均收入增加。这是一个可以测量的狭义的技术概念,并可通过统计加以测量。而发展则是一个多维度的理解,它至少包括:(1)经济增长;(2)生产的经济结构的变化;(3)人口和空间分布;以及(4)改善教育和健康的社会指标。因此,对于增长、发展、包容性增长和包容性发展的理解就会产生如下的区别:首先,从增长到包容性发展的转变需要两个步骤:第一步:评价所在地区人口财富的平均水平和分配方式;第二步:对经济收入以外的其他维度表现进行评价。其中,从增长转向包容性增长只需第一步,集中在收入方面。从增长到发展则取决于第二步,通过引进包容性维度扩大专注的领域,但其考量的仍是群体成员的平均水平。以千年发展目标为例,其很好的体现了一个从纯经济增长评估国家表现到引入多个维度的转变过程。例如:第一个目标的两个关键指标,结束贫穷和饥饿,其把1990年至2015年间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并将忍受饥饿的人口比例减半,其关注于收入分配情况。第二个目标,实现普及初等教育,这显然超出了收益,但是关注了最低级的教育成就。第三、第四和第五目标(性别平等,儿童健康和孕产妇健康)也强调包容性维度外延扩展。第六、七个目标则关注于抗击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以及环境的可持续性。从而在发展中关注了社会个体的经济增长、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这些也恰恰是一些学者在探索包容性发展过程中所强调的维度内容。2004年,Prahalad[1]在研究中,将包容性发展理论与创新理论相结合,提出了金字塔理论,认为那些被困在一个循环内的贫困个体和群体就如同被困在金字塔的底部(国际收支平衡),并用“包容性创新”这一概念表述来探索如何为这些人创造或提供改善其福祉的机会;George等[2]将包容性创新理解为新思想的发展与应用,其能够为社会上贫穷人口创造改善社会与经济财富的机会。这一理解使得包容性创新具有了丰富的内涵。首先,创新被理解为新思想的发展与应用;定义丰富了对于创新的认识,无论这些新思想与产品,服务,流程,制度,商业模式,或供应链相关,只要他们是新颖的。其次,包容性创新专注于对社会和经济福利所创造的机会,以期用于解决结构性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因此,提高包容性的实践将致力于去除那些先前阻碍机会创造和获取的经济与社会问题。这些障碍可能出现在许多方面上,包括组织内的员工、雇主或客户。最后,包容性创新的提出有助于将其过程与结果区分开,并强调即使机会无法最终实现,包容性行为本身也是有价值的。包容性创新内涵的重要应用就在于该理论包含了对实践本身的评价,即使该实践最终无法成功。换言之,包容性创新的过程以及结果是同等重要的。
二、包容性理论与农村社会管理间的逻辑关系
(一)包容性理论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大多数研究将包容性理论聚焦于经济层面,特别是可持续和公平的增长,显著实现包容性增长。Ali和Son[3]将其描述为可持续和公平的增长,其实现基础是广泛的跨部门和地区合作,例如:雇佣贫困地区的人口的作为劳动力。包容性增长的经济维度强调了从经济增长应具备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经济支持的能力和为他们创造提升收益的机会。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经济总量低,因此,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是包容性理论研究的关注重点。例如:赵武等[4]认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农村地区实现包容性增长两个关键要素,研究发现加快农业和农村建设对于推动可持续的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重要因素包括产量,改进技术,高附加值商品和非农业商品和服务,为推动农业和农村建设提供了机会。同时,政策环境往往为这一发展过程提供了正确的激励机制。
(二)包容性理论有助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驱动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减贫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基础设施不足会导致商业成本和国内外投资成本的增加。例如,由于公共供电电网不可靠,一些企业不得不开发自己的发电机,从而为跨国公司寻找本土供应商创造了的机会。进而这一情况又推动了外国直接投资雇用农村贫困地区的劳动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提供了有利的商业和投资环境,为农村地区吸引国内和国外投资改善贫困状况提供了机会。一系列研究表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贡献表现为:(1)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市场准入和基本服务;(2)影响农村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收入。
(三)包容性发展有利于农村社会发展
包容性发展的社会维度是一个重要的维度,是建立在社会安全的基础之上的。社会风险需要通过社会保护措施来解决。社会维度包括支持社会贫困和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发展,消除不平等的社会指标,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安全保障。Tandon和Zhuang[5]强调健康是人类福利的一个重要维度和一个内在发展的目标。他们认为健康水平结果可以作为政府扶贫投入程度的重要依据,也是包容性理论的重要考量内容。在对中国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分析中,他们发现城乡之间的健康状况存在分歧,贫穷和富裕家庭在健康状况和医疗保险之间有明显的差距。
(四)包容性发展推动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制度
包容性发展的另一个维度是制度。Ali和Son[3]将包容性发展的这一维度称之为“授权”。包容性发展就是要去除掉那些导致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制度和政策障碍。授权意味着获得生产性资产,能力和资源,使每个人获得参与增长过程中所需的生产资料、能力和资源。亚洲开发银行提出的合法身份是包容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因为它是个体从公共资源种获取收益和机会的前提条件,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合法身份是指一个人的法律地位,使个体能够享受法律体系的保护,从而在国家制度提侠侠满足和保障个人的权利和需求。因此,包容性发展有利与推动农村地区社会管理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三、包容性发展对我国农村社会管理带来的启示
(一)包容性理论明确了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包容性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如何实现财富的均等化,权力和发展机会的均等化。因此,在农村社会管理过程中,包容性理论将意味着管理的目的是如何实现所有村民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财富的共同成长,社会保障的全面覆盖。这意味着在农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将成为其各项管理工作以及公共服务输出的核心和基本原则。包容性的这一理论构想不仅有利于减少贫困,同时对于减少社会矛盾,创造和谐社会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存在不同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均等的问题,因此,从包容性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包容性理论要求政府强化政策体系构建与社会制度完善
政府在推动贫困地区包容性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相关的政策制度是指导开展包容性农村社会发展的关键。例如:Ali和Zhuang[6]指出政府必须通过消除市场扭曲和制度的缺陷,来维护地区法治和发展,法制的规范化将是促进包容性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亚洲开发银行在其报告中也强调了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性,有效的财政支持对农村地区的重要意义。包容性理论要求政府在农村社会管理中扮演关键性角色,做好政策体系、社会制度的完善,这是包容性理论对于农村社会管理发展提出的启示。
(三)包容性理论要求企业在在推动农村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
在包容性理论中,企业在推动农村社会管理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系列实践证明企业是开展包容性创新重要的实践推动者,资金来源者,和管理方法的创新者。在推动农村地区社会管理的包容性发展过程中,政府不仅是监督者与管理者,同时还是发展的服务者,这就要求政府要与企业构建良好的伙伴关系,为企业发挥作用营造有利环境。利益相关者理论将有助于理解包容性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相关者的角色和职能,例如:捐助者、投资者、政府、监管机构和当地居民等,这不仅可以更好的解释政府与企业间的关系,同时,有利于理解社会组织、当地居民等其他社会团体在农村社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
(四)包容性理论要求社会组织在推动农村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
包容性理论实践不仅要求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参与,社会组织也是推动农村社会管理发展的关键。亚洲开发银行指出,社会服务组织的职能发挥将有助于协助政府改善“市场失灵”等问题,从而为包容性发展提供辅助作用。一些事实已经证明这些组织对于地方改善贫困,提振民生具有积极意义。当前我国对于社会组织的支持相对较少,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服务作用不够突出。未来有必要对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更加清晰的厘清,旨在探讨在推动包容性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培育、管理模式,以及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职能分工、协调机制等问题。
(五)包容性理论推动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社会管理方法的创新
政策与制度的体系构建离不开社会管理方法的支撑,对于农村地区,如何构建基于包容性视角的社会管理方法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主题,这一研究离不开居住社区建设、金融服务、公共交通、卫生保健设施、教育和医疗服务等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如何构建管理平台,我国农村地区的“村改社区”建设就是这一管理方法的有益尝试,此外,如何深化开展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我国农村地区开展包容性社会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六)包容性理论要求对社会管理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
包容性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减少贫困人口,改善其财务和生活状况。Prahalad等[1]认为,出售给穷人产品能够减少贫穷,无论什么被出售(如洗发水或信用卡),而Karnani[1]则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仅仅增加消费实际上可能加深贫穷。一些证据显示,如小额信贷这类金融服务产品可能会激发更多的消费行为(非储蓄或投资),包括潜在有害的副产品消费(如酒精和烟草)。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更可能增加收入、减少贫困,而不是更大的消费和债务?什么类型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利用这些产品和服务的优势以改善生计,而不是使自己进一步陷入贫困?这意味着对于基于包容性理论的农村社会管理实践效果及实践工具的评价变得非常重要。同时农业职称论文,开展社会管理效果的评价就意味着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农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规划,这样才能做到评价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没有规划和预先的设定,评价就无从做起。
作者:王潇 单位: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相关专题:税收执法督察自查报告 奢侈品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