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研究生培养基地教育资源论文

一、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现状探析

我国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正式建设始于2005年,经过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北京、上海等地在这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出现了一些典型案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高校与企业广泛参与,二者之间以多样化的形式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并加以细化。这种运行良好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有效整合了高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推进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其建设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同。在广西,自2007年9月开始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截至目前为止已与区内外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了“中电北海产业园”等4个广西区级基地和“湖南天银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2个校级基地。培养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在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研究生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在管理体制、协作机制、双导师制、科研成果归属等方面存在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力发挥,不利于该培养模式优势的体现。具体而言,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虽然校企双方在合作前签订了协议,明确了各自的责、权、利范围,但往往忽略了后续的培养基地管理制度的细化和完善,有些培养基地并未设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校企双方合作松散,各自的职责分工不明晰,容易出现日常管理中的真空区。协作机制亟待健全。校企双方沟通不畅,在人力、物力投入方面各有顾虑,导致合作的深度和持久性缺乏,如在科研立项方面,学校不能面向企业的需求,而企业又追求“短平快”的项目,缺乏长远考虑,双方各自的优势资源未有效整合,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双导师制”未落到实处。研究生进入培养基地后,学校和企业导师应共同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双方在指导上各有侧重点,这是一种理想的模式,但现实中学校与企业导师之间的交流甚少,合作指导研究生流于形式,双方的优势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科研成果归属有分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典范,产学研合作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由于对成果的分配缺乏明确规定,容易产生利益纠纷,以致科研成果无法转化进入市场,造成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之所以会产生上述这种问题,究其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校企双方未能建立合理的“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合作单位双方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双方优势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及教育资源利用率低,影响着培养基地在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优势,不利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评价体系的设计

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创立有利于争取到优质社会教育资源,但是否对其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利用,这需要评价体制来加以规范和约束。而建构评价体制,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国内对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评价体系的研究还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高兴武的研究成果,即以评价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和培养成果为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侧重的是对基地建设成果的评价。在借鉴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运用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理论做指导,从培养基地的教育投入、过程管理和产出成果三方面构建研究生培养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并贯穿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探索教育过程中的投入和有效使用状况等内容进行评价。

(一)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理论简析

教育资源是指投入到教育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而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即投入与产值之比。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这一概念移植于经济学范畴,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其中国内学者王善迈教授给出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解释,他认为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是教育资源消耗与教育直接产出成果的比较。我们可以通俗理解为教育资源投入与产出之比,前者在具体内容上表现为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教育资源投入,后者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教育成果产出。对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效率本身的研究,而应紧密结合教育这一背景,发现教育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从而挖掘教育资源利用的潜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二)评价指标设置原则

为保障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系统性。由于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必须能综合全面反映培养基地建设的各方面,客观地反映培养基地建设的发展状况,将评价目标和指标加以有机联系。科学性。评价指标的设定需客观反映研究生培养基地的特定属性,评价指标含义明确、简洁明了,避免出现模棱两可或产生歧义的评价指标。独立性。避免评价指标间的互相重叠,即相同的指标体系出现在不同的评价环节,而应做到各个指标互为补充,避免太强的相关性,保持评价指标较高的辨识度。可操作性。根据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的发展现状和实际发展状态设置指标,每一条指标都是可测的,尽量考虑到数据获得的可能性,避免评价落空。

(三)研究生培养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依据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理论,研究生培养基地评价体系的设计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教育投入、过程管理、成果产出。这三方面的内容也是教育资源利用的三个环节,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该评价体系目标指向清晰,即通过评价,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中的资源浪费,使产学研合作达到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

1.基于教育资源投入的评价指标。基于教育资源投入的评价应立足于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中合作单位双方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量,以及双方优势资源的整合程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双方人力资源投入方面,主要关注“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是否有效落实。进入培养基地后,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任务是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进行的,双方导师应根据培养计划,结合学生的个体实际情况,在合作过程中进行适当分工,共同把握学生的研究方向和论文开展工作,尽量与培养基地的工程实践紧密相结合,保证培养质量。(2)双方物力资源投入方面,重点关注实验室资源共享程度。合作双方需保证提供实验场地,开放实验设备的使用,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3)双方财力资源投入方面,确保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培养基地的正常运行。培养基地可设研究生培养专项经费,经费的构成可从学生的学费中抽取一定比例,加上合作企业或科研院所配套一部分资金,用于培养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其中包括对培养基地的导师、管理人员的补贴,以及研究生的科研和学术交流费用。

2.基于教育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的评价指标。本部分的评价观测点应基于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教育资源是否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换言之,也就是说合作双方是否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实现投入产出最大化。评价指标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设计:(1)管理机构是否健全。培养基地应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负责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并发挥出密切校企双方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作用。(2)合作机制是否完善。校企双方在签署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应拟定培养基地建设的规划与目标,并对培养基地的合作运行模式做出细则规定,比如双方各自需承担的责权利、经费投入比例、经费和人员管理、知识产权归属等方面内容都应涵盖到。(3)对投入资源的利用情况。本部分的评价偏重于可量化的硬性指标,如合作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共建实验室数量、实验设备利用率等。

3.基于教育成果产出的评价指标。对教育成果产出的评价应从培养基地经过投入和建设后所产出的教育成果这一点出发,评价指标的设计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即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以及合作效益,这些指标需综合反映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设效果。(1)研究生培养成效。评价指标主要涵盖研究生毕业人数和就业情况,重点关注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是否结合了培养基地的工程实践或技术攻关项目,以及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2)培养基地取得的科研成果。该部分的评价指标包括导师和研究生发表的论文、著作、专利发明数量,以及师生获得的各级各类科研奖项,总之,培养基地应建设成为校企合作研发中心,为研究生培养提供科技创新的平台。(3)培养基地产生的社会效益。依托培养基地,合作双方充分利用其先进的技术设备提升研究生自主研发能力,并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后投入市场,这些都可以列为硬性指标作为评价依据。综上所述,以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理论为指导设计评价体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使研究生培养基地合作双方都能意识到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为今后培养基地的建设与规划找到努力方向,更进一步整合双方的优势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当然,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及计算办法将作后续研究,这些都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检验并完善。

作者:黄秋萍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研究生培养基地教育资源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190766.html

    相关专题: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上一篇:高职物业管理教学论述(共2篇)
    下一篇:英语学习教学探究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