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关爱环境,让留守儿童感觉不孤单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不完整而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不愿与人交流,形成内向孤僻,甚至是自卑的心理。班主任就要利用自己班级领导者的地位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首先,班主任要经常过问他们的是否吃饱穿暖;学习,生活是否有困难;周末回家注意安全等。班主任还应每个月与留守儿童单独谈心一次,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学习上的烦恼、思想上的困惑。其次,班主任应要求父母均外出的家长每周与孩子通电话一次,从生活上、情感上关心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对孩子的教育不要过多责备,而是更多的鼓励。第三,对自立自强、勤学守纪的留守儿童,在班上给予更多的表扬,带动其他留守儿童共同进步。第四,对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建立学习互助小组,落实成绩较好又热情的学生帮扶,让其树立自信。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要不嫌弃,不放弃,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全班学生共同关爱留守儿童,找到缺失的爱。
二、组织丰富的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情感
班主任可利用各种场所和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积极健康的情感。如定期让留守儿童在亲情聊天室与父母通过视频聊天,加强与父母的交流,培养亲情。利用班会课开展交往辅导活动等,培养友情。还可利用学校图书室组织读书活动,让留守儿童丰富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情感熏陶。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通过活动,展示他们的爱好,发挥他们的特长,通过获得赞赏,增强自信;通过活动,加强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合作,培养集体观念、责任感等。
三、心理上耐心疏导,成留守儿童的益友
家庭结构的不完整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甚至缺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怀和呵护,极易产生价值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最终形成性格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自私、自卑、敏感、孤独、胆怯、自我封闭和是非不分等。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就要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助其摆脱性格缺陷。
1.以爱换真心,取得留守儿童的信赖。班主任要打开留守儿童封闭的心,必须用自己的爱去换取他们的信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班主任用爱心对那些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留守儿童细心指导,学习能力差的留守儿童耐心辅导,犯错误的留守儿童精心引导。但是,教师对他们的爱,应严而有度。既要让他们明白自己错了,又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期望,产生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
2.成为益友,让留守儿童勇于倾述。班主任在课堂上是严师,课后应成为留守儿童的益友。“古人云:‘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如果师生之间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创设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彼此就容易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油然而生,学生会更加勤奋地学习。”班主任就要想办法消除与留守儿童间的心理隔阂,成为他们的朋友,让他们向自己敞开心扉。如课后与他们谈心,讨论他们关心的话题;谈自己的少年时的挫折及感悟等。当留守儿童把你当作朋友,就会主动与你亲近。生活上的困难主动向你求助,学习上的困惑主动向你请教,心理上的问题主动向你倾述。
作者:李甫华 王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