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路径(3篇)

第一篇: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及路径

摘要:我国一直没有停止教育改革的步伐,我国高职教育处于教育发展的重点位置,需要对此给予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做到不断改进不足,吸取优秀的东西,才能够促进教学情况的改善。经历了多个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新时期,高职教育需要不断做出调整,优化教学,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高效教学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目标与路径

一、高职教育教学现状

(一)改革效果明显

我国提出教育改革已经经历了一定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高职院校顺应时势,对自身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其中,最主要的是从教学思想、途径等方面入手,展开了与以往教学不一样的新型教学。可以看出经过改革后的教学得到了更多学生的支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情况大大改善。这是高职教学改革所体现出来的效果,也需要将高职教学改革进行坚持。[1]

(二)改革动力不足

高职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实质性的帮助作用。但是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并不是短期坚持就能够满足教育发展要求的。通过改革,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得到了优化,教学进步比较明显。但是从长期的阶段来看,却得不到较好的保持。许多学校没有认识到时代形势的变化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改革,致使改革动力不足。

(三)教育仍需得到改进

高职教育面貌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让广大学生从中受益。但是,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不得不说教育发展还有着许多进步空间。高职教育在目标方面的确定缺乏科学性,不利于学生的进步。通过教育,真正拥有技能实力的学生所占比例不高,学生素养达不到时代的要求。这说明教育还需得到改进,并不能满足当前现状。要从教育本身以及学生两方面采取应对策略,才有助于教育的发展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以人为本

发展教育意义重大,我国教育的受益者是广大学生,改进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自身的进步。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学生的长远考虑,真正将学生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在教育改革中,需要从学生出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以学校声誉的提高为改革的唯一目的。以学生技能、素养的提高为改革的出发点,寻找科学的途径,积极地展开实践工作,是今后高职教育改革需要做好的工作,也是广大学生需要积极支持与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人才培养

培养人才,是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高职教育要以这一点为指导,在改革中明确重点,以此展开相关工作。人才培养,不是仅仅着眼于学生本身的专业知识,还要结合社会需要,培养需要的人才。这才是教育的重点所在。在改革中,主要着眼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让学生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素养,还要以更高的教育目标作为改进教育的重点,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才。

(三)双元教育

教育改革切忌单一,要坚持多样的原则。我国高职教育改革要建立起一种更加科学的新型模式,一种与传统教育有着根本性不同的教育方式。双元教育正好符合教育的发展需求,也是促进学生快速成长的科学途径。双元教育以校企合作为重点。这是众多院校在今后需要采取的教育途径,并且要进行坚持。虽然这种教育方式已经普遍存在,但是还达不到教育深层次改革的要求。新时期需要学校与企业进行更加科学地结合,才能够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2]

三、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路径

(一)改革教育理念

高职教育的展开需要科学理念的指导,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达到预期的效果。高职教育首先要明白以人为本是必须要坚持的教育理念,并将这种理念得到实践。在实践中,要在教学工作上抓好两项工作。首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情况,作为教学调整的参考依据。其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考核,这是判断教学改革成效的一种方式,能够对教学改革起到指导作用。在考核中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分清楚主次,并结合社会需要,增加技能型的考核。

(二)合理设置课程教育

教育活动以课程的展开为体现形式之一。进行课程的调整,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情况改善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这一点上,重点是针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育,对他们的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需要坚持的原则是不能一味进行理论教育,而是要融入更多的实践教育,促进理论知识的升华。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穿插,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的进步。

(三)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一直是教育者们非常关心的话题,这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高职教学改革可以根据这一点进行展开,这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所在。让企业人士走向学校,传递重要的专业实践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己的专业水平,以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聘请的教师在专业性和经验方面必须过硬,要能够给予学校和学生科学正确的引导。这是一种科学的改革方式,能够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赵妍.高职院校艺术公修课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及路径探讨[J].大众文艺,2014,04:214.

[2]巢新冬,刘桂林.中高职教育衔接:内涵、问题与对策[J].科技通报,2014,11:249-254.

[3]张素贞.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与路径[J].江苏教育,2014,04:37-38.

作者:高健

第二篇:高职教育改革探索

摘要:在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海峡西岸农业高职业教育面临发展规模较小且基础薄弱、高职教育存在体制障碍、自身优势未予充分发挥的难题。为了加快农业高职教育改革并为海峡西岸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提出了农业高职院校应有效整合力量形成大教育格局,突出海西农业高职的办学特色,稳步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增强社会认同感,提升培养农业技能型人才促进创新创业能力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海峡西岸;农业高职教育;改革

马克思说:“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高职教育一直扮演着推进者的角色,但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业高职教育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还较为薄弱,如何加快海西农业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升教育对农业现代化的贡献,这是海西经济建设的重大课题。

一、海西农业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蓬勃发展,海西农业高职教育肩负着海西农业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历史任务,其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但其目前在可持续发展上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克服的发展瓶颈。

(一)农业高职教育的规模较小且基础薄弱

海西农业职业教育的范围包括福建省和覆盖浙、赣、粤一部分,可是承载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在数量上少,整体规模较小,力量比较薄弱。以福建省为例,涉及农业高职教育的院校主要有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其他民办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少之又少,福建省九地市分别设有农业中等职业院校等。这些农职院校在现存的教育体制下与其他非农院校存在着激烈竞争,而且有限的教育资源被分割了,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打造具有海西特色的航母式的全职的农业类院校,而且农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也不尽相同,人才的层次和素质也参差不齐,即使属于全职的农业类高职院校也没有形成集团式、产业式规模,没有形成强大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没有对海西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支撑和推动作用。海西现代农业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就全国而言是滞后的,主要原因有产业基础、政策环境、农业高科技实力、涉农资金以及发展观念等制约因素,但农业职业教育欠发达、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是关键因素。

(二)农业高职教育体制障碍有待突破

高职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海西农业高职教育并未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本身的教育体制改革未能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陷入了旧体制路径依赖,行政化管理体制依然存在,高职办学未能与市场充分有机结合起来,依然是行政体制下的大学办学体制,难以实现专业型模式向技术应用型模式的跨越,还未完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高职教育新体制。这样的体制必然造成海西农业高职教育未能形成产、学、研、用一条龙模式发展,使学校自身发展难以上新台阶,一方面导致学生的培养质量低、实践动手能力差。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必对海西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如何改革行政化的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按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规律,重构适应市场经济的高职教育新体制,是现今海西农业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又一因素。

(三)农业高职教育自身优势有待充分发挥

海西农业高职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存在许多独特的发展优势。首先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靠江西省等祖国内陆腹地,东临我国台湾,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空间广阔,发展农业高职教育的回旋余地大;其次具有人才优势。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相对全国来说经济比较发达,比较容易聚集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先后出现很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农业是基础产业,古代的农耕技术、方法先进;第三,开放程度高。闽、浙、粤地处沿海,面向世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人们的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在对外开放中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特别是农业技术有优势;第四,教育水平高。闽、浙、赣、粤人口众多,高校林立,教育基础扎实,人民群众受教育的传统意识强烈。这些都是作为发展海西农业高职教育的优势,并在海西农业高职教育做大做强的发展中得以充分的利用和发挥,但目前的农业职业教育尤其是农业高科技领域的应用研究、农业技术的服务层次还不高,对外交流的合作机制还处于初期阶段。

二、制约海西农业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海西农业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有社会认识缺位、办学理念偏差、教育扶持力度不够和地方政府发展农业的优惠政策缺失等。

(一)社会认识缺位

海西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对各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客观上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但由于受我国传统思想认识的影响,全社会包括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属于三流学校,是本科院校之后的无奈选择,造成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不愿读高职,尤其是“农”字头的高职院校更是处于尴尬的困境,许多家长认为中国就是从几千年来农耕社会走过来的,搞农业没有前途,因此不愿意把孩子送入农业高职院校学习。这种社会认识的缺位是导致目前包括农业高职院校遭遇发展瓶颈的重要原因。

(二)办学理念偏差

海西农业高职教育在办学理念上存在偏差,教学模式依然遵从普通高等教育的惯性,重课内或校内教育,轻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改革滞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相对陈旧,难以把握和跟踪现代农业对科技发展的要求;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不够紧密,为了招揽生源,不惜条件设置许多非农专业,甚至非农专业的生源大于农学专业,偏离了农业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由于建设资金缺乏,农学类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学生实训实习深受影响,实习效果也不理想。这都影响了农业高职教育为农业生产、服务、管理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急需农业人才目标的实现;缺乏高技能型和“双师型”专业教师,现任专业教师大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再到高职任教,缺乏第一线的实践操作能力锻炼,这与农业高职院校必须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存在偏差。这种封闭的办学理念使产教、校企间的联合无法取得实质性改变,农业人才的培养、使用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严重脱节。

(三)教育扶持力度不够

教育行政部门对农业高职教育的发展措施、扶持力度存在偏差,把有限的教育经费主要投入到普通本科院校和基础教育的建设上,农业高职教育的投入经费很少,高职教育只能处于维持阶段,难以进行必要的硬件设施的建设。在招生政策上,由于普通本科高校大量扩招,许多高职院校难以完成招生计划,高职教育生源的数量、质量不容乐观,农字类的生源更是堪忧。这种高职教育的政策,是导致目前包括农业高职院校遭遇发展瓶颈的重要因素。

(四)发展农业的优惠政策缺失

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处中国的东南沿海,发展农业有着天然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也提出“山海合作”的愿景目标。但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农村地方政府没有制定一揽子的农业现代化振兴优惠政策和发展的规划,包括农业项目发展规划、农业人才引进规划、农业资金投入安排等,农业的集约化程度低,地方政府主要是集中精力上大项目,发展工业、兴办工业园区、大搞房地产开发等。这样,农业类高职毕业生很难学以致用并施展专业才华,完成在农业第一线的对口就业,反过来,以就业导向型的农业高职院校办学就处于艰难的保生存之中,难以发展壮大。

三、加快海西农业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面对海西农业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及产生原因,有效探寻破解农业高职教育发展的路径,对于海西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有效整合农业高职教育力量形成大教育格局

首先,改革旧有的体制障碍。改革高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重构以教学为中心,营造有利于灵活、宽松、有效的高职教育发展的新体制、新环境,通过体制创新,高职教育由行政主导型向教学主导型、由学科教学型向技术应用型的跨越。其次,发挥政府教育引导力。海西农业高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参与。政府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解决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经费的不足,在招生方面给予降低学费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鼓励农业企业集团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职教集团,创建具有强大辐射力、带动力的国家级农业高职院校。再次,加强农业高职院校的合作。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高职院校各具特点、各有发展优势,闽、浙、赣、粤应加强农业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包括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农业人才、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农业技术研发等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夯实农业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础,增强并提升办学实力。通过院校之间的合作,使之形成海西农业高职大教育的格局。

(二)充分发挥农业高职教育优势突出办学特色

农业高职院校应围绕国家扶贫开发“精准扶贫”的理念,充分发挥其应用技术型专业优势,为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振兴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突出作用。因此,优先发展和培养面向农村、农业和农民急需的,并且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专业和人才,如食用菌栽培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及其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贮运与营销技术、高附加值的植物栽培与保护技术、畜牧兽医与水产养殖技术、园艺园林技术、蜜蜂养殖技术、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技术等等。围绕这些特色专业和技术,培养一大批具有敬业精神的职业型和岗位型人才,开展大规模面向农村的农业技术服务,真正彰显农业高职院校鲜明的产、学、研、用一体的办学特色。

(三)稳步提高农业高职教育质量增强社会认同感

要增强海西农业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同感,就需要稳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高职教育应该是“面向适用技术”的教育,是“面向一线现场的高等教育”。明确办学目的,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逐步完善以学校为中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首先,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海西高职教育要以农村、农业对人才需求为依托,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原则,注重培养基础性、多样性、创新性的多规格人才,主动适应和服务于农村、农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同时,培养对事业具有良好忠诚度的、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职业人。其次,建立健全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必须坚持科学、高效的原则,规范教学管理者、教育者、学生全员参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涵盖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根据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授内容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与学生多向互动,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创新者,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再次,开展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活动。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式不能画地为牢,固守在有限的校园里,应该大胆地走出校门,与地方基层政府或企业开展合作,合理地区布局,联合建立典型的实验实训基地,这种基地既是教学基地,又是农业实用技术转让的孵化器,还是在农村开展技术服务和推广的示范基地。这样的立体直观的教育教学,有利于扩大高职教育的引导力,增强社会的认同感,有利于培育农村农业科技人才的不断涌现,加速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四)提升培养农业技能型人才促进创新创业能力建设

现代农业作为海西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农业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办学条件,瞄准农业高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紧跟农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地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先优重点建设一批面向农业的特色鲜明、办学水平高的精品专业,依托行业企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加强专业标准化建设和构建专业认证体系,推行职业技能鉴定,提升农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在加强标准化、专业化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农业科技以不可想象的深度和速度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传统的农业技术很快会被淘汰和更新,所以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劳动者去改造传统农业,把传统农民改造成职业农民,把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改造成农业社区、生态园区或农业企业集团,使广大的农村、农民完成农业集约化、现代化的改造,使广大的农村成为有志献身农业人士的希望田野和乐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3卷).人民出版社

[2]武文.对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0(4)

作者:蔡晨

第三篇: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

摘要:“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的提出及其相关愿景的发布,将会给我国社会经济以及高等教育等诸多方面带来不小的影响,“一带一路”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教育国际化需要创新理念,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健全体制,加强运行机制建设。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

“一带一路”的明确概念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上海丝绸之路”。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确立了“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括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和责任共同”作为发展目标。“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促使国家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满足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需求。“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方针也深化了教育的改革,其中对高职教育的影响最为深远。

一、高职教育发展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意义

“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为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提供的模板,高职教育国际化可以有效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程度和提高社会开放度。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下,我们要广泛吸收经验,并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国际化道路,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括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和责任共同体”。我国发改委在早期就提出高职教育开放职业教育体系,高职教育与外企合作办学,帮助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国际化和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内在需求和发展趋势,同时多形式、全方位的国际化办学将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战略目标,高技能人才的自由流动会成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国际迁移成为常态。“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我国的高职教育的影响

1、“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促使高职教育竞争加剧“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沿海各地区都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各个方面,我国高职教育开始和设施建设、农林牧渔、能源资源等诸多领域企业实现深入合作,未来我国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会逐渐加大,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奠定基础。随着“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实施,中外企业合办的高职教育模式会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主流,其中一些外企教育机构可以帮助我国实行有效的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届时,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接受职业教育,加剧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竞争。“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方针下,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做出改革,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广泛,沿海诸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发展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与其合作必须顺应世界多极发展,其中涉及到贸易规则、法律法规、涉外业余等方面的通识能力。我国高职院校不能更具时代的改变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的调整,那么将有一些学校在残酷的竞争中淘汰。制定有区域经济特色和对外合作项目有特点的培养计划,改革高职教育现在的培养模式成为我们当下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2、“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高职教育的实践突破高职教育和国外知名学院联合举办国际合作教育项目,通过交流和间接,引进国外合作学校的资源,学习先进教育的理念,通过不断创新研究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我国高职教育不断创新,来我国投资的外资企业越来越多,高等职业院校可以把校企合作的对象放在国内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人才需求作为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培养出符合国际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将企业文化引入教学课堂中,我们在了解企业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了解职工在企业中的状态,帮助高职学生在面对社会时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高职学生在学校以企业员工的准则要求自己,将真实的工作项目引入项目,使得高校教学质量有着质的突破。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采取的相关对策

1、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我国沿海地区开始实现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升我国开放经济水平,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升我国开放型的经济水平。充分调研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特色,以企业需求为教学导向,努力治理于“开放型”教育制度,对人才具有国际意识、适应国际交往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治理与“开放性”、“国际型”的符合型人才。2、提升老师的教育水平培养“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的符合型人才,对高职教师的教师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较广的教学、科研、实践、服务的基本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较广的国际化视野,高职院校可以有效的已经国外教师资源帮组学生解决这类问题。高职院校可以引进国外优秀的教师团队,对国内教师的教师水平进行相关指导,加强教师出国进修,访问等对外工作,使教师感受国外教学气氛,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3、完善教育评价机制高职教育人才是否能够得到外国机制的认可,必须经过一系列的面试和考核,相应了我国高职院校应该对高职人才针对性培养。通过引入外国的教育评价机制,改变过去由学校单方面确领导艺术论文认、评价学生的机制,依据国际接轨的教育质量标准化以及职业资格的认定,对我国高职人才进行评定。通过学校、企业和社会多方面的评价对学生综合考察,实现高职教育评价体系的国家化,争取使得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得到更多国家和国际企业的认可。

四、结语

“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构想中,为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我们从国外知名院校的联合办学、与涉外企业校企合作中进行国际合作办学路径的积极探索,以便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屹,王忠昌.“一带一路”战略下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思路架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0:15-19.

[2]王超.“一带一路”与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40-41.

作者:温志超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路径(3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186968.html

    相关专题:贵阳学院学报 中国核心期刊投稿网


    上一篇:经血传播肝炎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
    下一篇:绿色建筑节能环境效益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