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主探索之给予学生学习的权利
(1)让学生自主获取信息,提出相应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整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其相关材料的供应方。教师的职责便是设定出一系列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活动以及为其自主与合作学习交流提供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自主积极性的激发作为出发考量点,给予学生必要的信任,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比解决更为关键。”在问题提出时,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便是当时的情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对问题所在的情境进行合理设定,尽量赋予其生动趣味性以及适当的挑战性,使学生在对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果学生长时间通过听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那么极易出现厌烦情绪;而且小学生们年龄小,好奇心强,精神力旺盛,无法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更加容易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学会适当地放手,让其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并解决好相关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实行“半扶半放”的教学,与情境图相互结合,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促使其争抢着回答解决各种问题。此种方式能够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以及实践,能获得较好的成效。
2.合作探究之给予学生课堂,实行科学的合作学习
科学正确的合作学习,能够将学习的主动地位还给学生。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2]。”例如,在进行乘法教学时,先给出一个示例,如“15×5”,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便能够得到两种计算方法:15+15+15+15+15=75;10×5=50,5×5=25,50+25=75。就本题而言,两种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如果将数值进一步改变,将其进一步扩大化,那么第二种方法便会显得方便许多。
通过合作实践学习的方法,学生对乘法计算给予了充分的认同,在实践操作的比较中,分析探究出了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本性出发,对其进行深入具体考虑,将学生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中心。针对自主学习制订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加强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学生学习的天性进一步释放,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率。
作者: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