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略论网络文体下的网络文化

一、网络流行文体的传播与影响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传统媒体经历了从最早的口诛笔伐,到对一些网络新词汇的吸收采用,再到现在网络流行文体更是直接成为了一些传统媒体的新宠。随之而来的,网络文化的传播模式也从以往单一的网络传播到开始向传统媒体渗透。如:2011年3月16日的《辽沈晚报》头版标题用上了“咆哮体”“:济源双汇!!十八道检验!!!我呸!!!”同时,该报在第二版用半版的地方登出大量惊叹号的“咆哮体”报道。2011年4月7日,《足球报》在第13版用近600字的“咆哮体”文章对当日凌晨进行的两场欧冠淘汰赛进行了报道。虽然现在传统媒体直接采用网络流行文体进行报道的这类情况出现得还不是很多,且零星出现的情况也因公众的褒贬不一而各有不同结局,但他们的出现毕竟代表了一部分传统媒体对网络流行文体的妥协与认同。我们甚至有理由预测,今后会有更多的传统媒体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在其版面上去尝试直接用网络文体进行某些新闻的报道。当然,从时下而言,网络媒体的主要传播媒介依然是网络,特别是微博的出现更是推动了网络文体的应用与影响。2011年,南海警方在高考结束的时候,在其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咆哮体”的警示公告:“今年高考结束了,考生们解放了,……但是,南海阿SIR在这里啰嗦几句:出去游玩要注意,游泳爬山神马的要以安全为前提;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要干,网上畅游要小心,结交网友见网友神马的要多三思,童鞋们,你们伤不起啊伤不起!!有木有有木有??!!”2011年8月1日,外交部通过微博发出一则“淘宝体”招聘信息:“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此次招聘研究与规划、公关与外宣人员6名,……不包邮。”2012年5月1日,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江宁公安在线”也在微博上用“甄嬛体”发出提示:“今儿个是小长假最后一日,赶着回家虽是要紧,却也不能忘了安全二字。如今的路虽是越发的宽广了,但今日不比往昔,路上必是车水马龙,热闹得紧。若是超了速,碰了车,人没事倒也罢了,便是耽搁了回家的行程,明日误了早班,也是要挨罚的。总之你们且记住了:舒心出门,平安到家。”在以上几例中,政府公务部门虽然各自采用了不同的网络流行文体来发布不同的信息,但都一改以往政府机构严肃呆板的形象,变得亲切可爱,获得了众多网民的认同与支持。

二、从网络流行文体看网络文化的特点

网络流行文体是网络文化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表象之一,其彰显出网络文化的如下特征:

1大众性

一方面由于进入门槛非常低———只要能上网会打字就能参与其中,因此网络消解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的社会差别,在网络中不同的人群实实在在地获得了一个平等的言论环境。另一方面,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提供的信息量更大,传播速度更快,这使得更多的人愿意通过互联网交换信息,由此也使得更多的人在互联网中产生联系。这些共同构成了网络文化的大众性特点,实现了通过让每一个独立个体的参与形成一种广泛的合力,甚至像卡西尔所说的那样“: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空间,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的宇宙中,而网络的现实是,人不仅生活在一个符号的宇宙中,而且他自身也变成了相应的符号。”每一个网民在其中都已符号化,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网络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巴赫金对网络文化的大众性有这样的论述:“人们不是袖手旁观,而是生活在其中,而且是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其中,因为从其观念上说,它是全民”。

2交互性

网络文化依附于现实文化,又超越了现实文化,对现实生活中的遗憾与不满,往往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得以补偿与发泄。如“咆哮体”即是对现实生活中情绪的一种极端宣泄,而“甄嬛体”则带有对古代宫廷生活及权力向往的一种补偿。客观上,网络对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的问题起到了舒缓压力、发泄情绪、缓解矛盾的作用。也正是因为人们喜欢甚至开始习惯于通过网络来发表看法,表达意愿,并从中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与满足,才使得网络文化中的这些文体得以以极快的速度得以流行。

3价值合理性

网络文化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其独有的价值合理性。“一种大众传播工具,从发明到推广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5年,互联网仅用了5年。国际互联网经过18年快速发展,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每年互联网世界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仅2006年,全世界就产生了161×1018节的信息。但这个数字是161后面还有18个零———这些信息能填满1610亿个苹果(iPod)音乐播放器,它们以电子邮件、网站网页、数码照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存在于虚拟空间。”网络使得距离、方位和时间等交流中的桎梏因素得以消失,使得任何具有价值的文化作品都可以得到快速、有效、广泛的传播、复制和储存,因此网络形成了其独有的精神价值———平等、自由、民主、分权、多元化、兼容、共享等。这种价值存在的核心架构是平等与民主。

三、网络文体流行之后的思考

1网络流行文体是大众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僭越与消融

长久以来,主流文化始终牢牢掌握着传播媒介,以达到掌握和支配话语权的目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仅仅只有主流文化是远远不足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的。据2010年9月人民网《人民论坛》的一项调查显示,73.6%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有不少主流文化缺乏现实关怀,不合大众胃口,难以打动人心”。与主流文化不同,大众文化的特点主要是“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对大众的依赖性和价值共享性”。与主流文化相比,大众文化更易为普通群众所认同与接受,但受制于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局限,大众文化的发展长期受到主流文化的压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新兴媒体迅速发展,而大众文化也借此找到了最好的载体迅速发展。网络作为媒介具有极强的开放性特征,因此为社会个体提供了建构自由文化的平台,并以之来对抗主流文化,表达其阶级意识。网络流行文体的广泛传播,本质上是受众话语权的提升,从主流文化时期的被支配地位没有话语权,到大众文化时期的避开受压制性的权力享有话语权,这一抵抗实现了网络中自我身份的建构,使得这种文化比精英文化更具有号召力和示范的模仿性。网络流行文体正是在这种号召力下通过对示范的模仿得以快速走红。随着网络文化不断取得的成功,主流文化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逼迫其对网络文化为代表的大众文化采取了部分认同并吸收的策略,通过使其得到主流文化认同与接受的方式来消解挑战所带来的压力,但同时也实现了大众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消融。

2从众性心理对网络流行文体发展的推动与限制

从众性心理是网络流行文体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众性心理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压力,放弃自己的意见或主张,在心理和行为上有着与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倾向。任何大众文化的兴起都离不开大量人群的追捧,网络流行文体的发展也不例外。从上文所提及的搜索数据可见,每一种流行文体的背后都是上百万甚至千万网民的参与,而且几乎每一种网络流行文体的兴起,都会经历这样一个相似的过程:首先由某个或者某群网民创造出示范性文本,然后大众迅速通过对示范文本的模仿和构建,使得某种网络文体在极短的时间里快速成为流行,而该文体再以流行的姿态吸引更多的人群加入,最终形成一股潮流。在这个过程中,正是大众的快速参与与推动,短期内形成了滚雪球的效应,使得网络文体得以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正是从众性心理的制约,使得网络流行文体的长期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网络文化追求个性。某种网络文体得以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个性化的表述。但因为短期内的极度膨胀,使得原本用以彰显个性的语言变得泛化,乃至贱化,导致网民需要尽快的创造另一种文体来满足个性诉求的需要,从而使网络文体极快地进入下一个从众期,因此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某种文体进行系统有序的建设。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从众性心理又极大地限制了网络文体的发展,甚至使得网络文体在流行之后会迅速变得不再流行,成为一种趋势。

作者:黄先智 单位:贵阳学院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略论网络文体下的网络文化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181818.html

    相关专题: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swot分析法


    上一篇:高中支架理论英语语法论文
    下一篇:供应链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