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1.优化服务策略。营销活动中,需要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电力企业的信誉,强化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电力市场开拓的目的。优质良好的服务在电力企业的整个发展中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企业的品牌,因此需要不断的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质量,促进电力市场营销的不断发展。以市场营销观念作为指导思想,企业需要做到为用户服务,使用户满意的目标。2.网络建设策略。把握电网改造以及信息网络建设的发展机遇,从实际入手做好各项结构的调整优化,将之前的电网有电送不进,无法确保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低的情况转变,不断促进城乡电网组织结构的平衡稳定。电力信息的传输较快捷,供电的可靠性也在逐步上升,线路的耗损率正在不断下降,电能的质量也有长足提高。强化城网和农网改造目标,完成网络改造。从技术、管理与效益三方面入手,提高电网运行效率。3.创新管理策略。创新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和市场适应于服务优化的必要操作步骤。管理创新是以管理理念的创新作为基本操作基础的,并且通过制度的创新以及现代化技术的结合使用实现这一目标。改变传统营销业务的服务方式,在办理新的增容用电以及电费查询缴纳时,提供多种消费方式供用户选择。4.形象营销策略。从强化电力企业形象建设以及树立电力商品形象作为切入点,加强各种宣传方式,使优质服务理念以及电力的法律法规在全社会的消费者心目中,有良好印象。使广大用户提高对电力企业的好感度,强化用户用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这也是为延伸与扩大化电力消费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想强化电力企业对电力商品和营销服务的设计,使社会大众对电力商品有更高的信任度,供电能是能源用户的首要选择目标。5.人才策略。因为历史方面的原因,供电企业的营销团队没有优秀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一线的营销人员整体素质都较低,操作技能也不娴熟以及服务观念淡薄等等,因此需要配置一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供电营销团队。营销部门与操作岗位需要充实和配置完善的经营、管理、财务、计算机以及法律等等各项专业知识。优化整体电力营销人员,营销活动中的主要发展者就是人,其余的经营要素都是靠人的推动才能够实现,整体性的提升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素质、操作技术等才能够使一线的营销队伍更加优质。
二、价格营销战略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线上线下价格战此起彼伏,从长远角度而言,这是损人不利己的不正当竞争手段。电力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取消价外加价,实行同网同质同价的市场模式是必然的,也是其唯一出路。在确保供用电双方“双赢”的基础上,在国家规定的定价范围内,采用灵活多变的市场价格策略。根据用电地理、时间、用途、数量等的不同,对电力需求市场进行细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用电性质客户出售电力,以此来刺激市场扩大销量,并获取相应的利润。1.优惠政策与企业生产销售相结合。大中型企业和高能耗企业是电力营销的重点,对这类用电量较大的客户,可采取“一厂一策,一厂一价”的措施来稳固这一用电市场。这主要是因为高能耗企业进入市场后,售电量增幅较大、见效快、用电价格弹性大,结合价格理论可适当采取扶持性的差别电价,诸如丰水期时的季节折扣电价、超基数优惠电价等。2.分时段收取电价。冰蓄冷空调、蓄热电锅炉等设备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两时段电价,峰谷是电价比维持在3:1以上,这样一来可促进电能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能拉动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增长。3.战术性定价。该定价方法适用于电网竞争较为激烈的地区,是指地区供电企业对电价变动进行宏观调控,以变动成本加上与其利润或单纯以变动成本为价格,与竞争对手打价格战,与当地基层单位协调,按照适当原则自行确定电价。4.根据市场细分不同,采用不同的价格战术。例如,根据用电时间、用途等不同的用电性质客户,采用用途差价战术,包括节假日电价、预付电费优惠电价、负荷率电价等;电能产品质量不同也决定其电价不同,这时采用质量差价战术,对与电压质量要求高的企业,其电价要区别于一般客户;根据采购数量的多寡,可采取数量折扣价格战术,即在同一时期内购电数量达到一定值时可进行优惠。当然,除了上述电力营销策略外,还可采用重点突破营销战略。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抓主要矛盾,作为电力市场营销,应准确把握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电力消费的主攻方向与潜在市场,这也是电力行业重点研究的一大课题。目前电力消费的主市场是商业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未来应加强对低谷用电市场和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用发展的眼光密切关注电力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结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发展的格局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入,经营观念也发生着较大变化,这些形式的变化全部都促进着电力企业不断和新的经济生产方式相适应。电力商品只有加入到市场竞争中,才能够全面转变自身观念,才能够有更加长远的发展[3]。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需要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体制以及思想观念上入手,转变轨迹,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战略发展计划,从传统的管理形式中挣脱,不断深入推进市场经济发展。
作者:左海燕 单位: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大同第二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