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动训练学教学内容研究
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运动强度及休息间隔的严格区分等,学生没有到实践中去体会,容易会忽略其细节。其次,通过实践,老师和学生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如老师发现某些学生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程序训练法和模式训练法,可以通过演示进行区分。如教师通过游泳划臂和哑铃屈肘来比较二者的手的速度变化,进而要学生去寻找原因,并就二种力量训练方法优缺点进行比较,在训练中设计不同的力量训练。这样比单纯的理论教学定阻练习和定速练习要好得多。运动训练学具有综合性特点。运动训练是对人的训练,所以在学科内容上综合了心理学、生理学的基础和重要相关理论,如对训练动机的激励和导向,对人体体能的生理学基础的阐述,遗传和变异对运动选材的影响。同时运动训练还综合了医学、社会学、工程学、军事学、谋略学、管理学等基础理论和内容,如怎样通过医学手段消除疲劳,战术运用的谋略学特点,运动训练过程和管理的工程学原理,等等。这些综合性的内容需要学生宽广的知识和较强的领悟能力。
二、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设置研究
运动训练学教学要突出重点:按田麦久先生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运动训练学来看,总共有14章,我们不可能把14章平均分配到一学期18周去,要有重点的安排学时和内容。首先,要突出体能训练和运动方法的重要性。体能训练和运动方法内容综合性强,包含了生理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军事学、谋略学、管理学等基础理论和内容。加之体能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教学内容又多,所以,在课时安排上要相对侧重运动训练方法和体能训练。其次,现行运动训练学[4]教材内容包括了管理学及心理能力和智能训练二章(第二和第九章),考虑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时限制和专业性(已另开设体育管理学和体育心理学);加之心理及智能训练等受教学条件和将来工作条件的限制,及心理等普适性应用较弱,可只对这二章作提示和要求,安排学生自学。再次,学时的安排尽量保持内容的独立性,即每次课所授内容教授一章或一章中独立的几节,学生接受时既有整体性,又有层次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部第一章工作方针中指出: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第二章战略主题中指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第七章高等教育中十九条指出: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施践教学环节。《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第一点: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指出: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第五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出: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国家政策和运动训练学的特点,运动训练学教学应尽可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多年经验,结合文献资料分析,现行运动训练学有选材、运动训练方法和体能训练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实践教学。根据以上原因,设置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学教学内容与时数安排如图1。图中安排了6学时的实践,包括2学时的选材,2学时运动训练方法和2学时体能训练。这6学时的具体实践内容如图2。该教学大纲设置有如下优点:(1)体现运动训练实践性特点。对实践内容要求较高的三个内容作了专门实践课时安排。(2)全面概括和论述了运动训练过程。既从运动训练的选材到训练、到比赛到管理有全面体现,又对运动训练全过程计划、阶段计划有所阐述,还对竞技能力重要方面进行了论述。(3)基本实现一次课一专题内容。当然,各个学校可根据学校及地方要求进行修正,真正体现运动训练学特点,授课对象特点和运动训练的时代要求。
作人力资源管理者:张海军 梁斌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体育系